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和根源的基础上,辨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法制建设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制定《区域经济宏观协调法》及其一系列配套法律,健全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法律机制,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的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机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十二五"时期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吉林省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又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本文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和统计资料,力图找到提升吉林省西部特色经济区区域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要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如何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制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然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的构建就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区域经济的法制环境构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要保持区域经济的协调,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环境建设,如何构建体系完善的法制环境,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然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法制环境的构建就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区域经济的法制环境构建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经济立法也应紧跟经济发展的速度,并不断保障经济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欧美及亚洲国家为实现平衡国家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制定各种区域经济法律制度,并从中发掘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法律保障、中央与地方的协调及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婧 《法人》2006,(4):44-45
珠江三角洲的崛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极,长江三角洲横空出世,凭借商业历史文化优势,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第二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而成为继前两极后的第三极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地方政府管理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区划分割、城市间恶性竞争、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及区域污染五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倩 《法制与社会》2010,(14):87-88
本文从辽宁省经济现状的调查入手,运用战略管理当中的SWOT分析法对辽宁省进行战略环境分析,分别指出目前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深入思考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寻求一条适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柏英 《行政与法》2010,(12):29-31
本文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回顾、科技创新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比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数理逻辑与阶段特征和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等方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城镇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工业总产出的50%、国内生产总值的70%、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集中在城市,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质量及效益将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程信和 《政法学刊》2008,25(1):90-9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过近30年的奋斗,新兴的经济法和经济法学,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法学是应运而生、与时俱进、丰富多彩、和而不同、任重道远。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法、经济法学兴起和发展的30周年。中国经济法学的蓬勃发展有利于推进新兴经济法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思想是将资源效率最大化作为法的宗旨。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经济分析法学主张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法学研究,系法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经济分析对于民法方法革新的特殊意义,缘于民法和经济学的一致性,包括对人的共同假定、对交易的共同关注以及对效率的共同追求等。  相似文献   

13.
穆虹 《政法论丛》2006,(1):68-73
法学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方法的准确应用和革新。经济法作为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国家干预经济之性质。研究经济法,既要运用一般法学方法,关注价值预设和运行实效,又要根据其自身特点有所侧重,并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加以补充。分析法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对经济法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有利于解决经济法现存的问题,形成独特的、复合型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昌庚 《北方法学》2014,8(5):81-89
中国经济法学困境不在于以我国所定义的经济法内容本身,而在于经济法研究的经济法学出现了问题。经济法学其实是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部门法学,同时也是经济法学困境的原因所在。经济法学界研究路径转型对经济法学困境突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借鉴世界两大法系的务实禀赋,审视与检讨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以一种非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审视经济法,包括但不限于以非传统部门法划分标准审视经济法的独立性、经济法划分的相对性、经济法回归到经济政策的法条解读或其他可能、经济法总论仅具有形式意义、经济法总论与分论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关系等,这将是中国经济法及其经济法学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定位与经济法学体系之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华 《河北法学》2003,21(6):37-40
回顾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经济法学体系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确认识经济法的本质,界定经济法是政府管理和协调国民经济运行关系的法律,是正确构建经济法学体系的前提。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经济法学体系应根据现实发展而重构,有关经济法学研究的理念也应当更新。特别是要完善经济法学理论体系、注重知识经济社会对经济法发展的影响、加大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将比较法进一步引入经济法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6.
谢晖 《法律科学》2014,(2):26-38
法律方法理论不仅受规范法学理论的制约和支持,而且也受其他法学流派的制约和支持。不同法学流派所支持的具体法律方法不尽相同。如价值法学之于价值衡量、社会法学之于事实替代、规范法学之于效力识别、经济分析法学之于利益衡量、多元论法学之于法律续造等,都更容易产生支持效果。尽管不同法学流派各自支持不同的法律方法,但这不否定某一法律方法受多个法学流派理论支援的情形,也不否定一个法学流派可以支持多种法律方法的情形。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宽恕制度的理论基础与实效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源于美国反垄断法之宽恕制度,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契约性和威慑性特征。由于该制度在反垄断执法中对于及时发现和查处秘密卡特尔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法所参照,成为推动反垄断法有效实施的重要工具之一。坚实的经济学基础和法理学基础,是该制度合理性的依据所在,也是其功效得以发挥的重要基础;具体的适用条件、严厉的处罚措施、确定的减免待遇和诚实信用原则的遵守是其效力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我国《反垄断法》虽然也引进了宽恕制度,但未设计具体有效的实效保障措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唐丰鹤 《北方法学》2013,7(1):111-122
现代性下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法律实证主义割裂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古代的正当性被转化为合法性:一个行动或公权力,只要是符合实在法的,即可称为正当。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要想成立,还必须解决法律自身的有效性问题,这样才能彻底摆脱道德的证成。以纯粹法学为代表的法律实证主义通过法律体系内的效力授权链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而完成了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的整个拼图。但是,割裂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联系,通过合法性的正当性又面临着新的正当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袁曙宏 《法学论坛》2007,22(4):5-10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正是公法大发展的时代,正是需要建立而且可以建立统一公法学的时代.概而言之,本人及相关同仁倡导构建的统一公法学,是研究整体公法规范、共性公法特征和一般公法规律的综合公法学科,是研究部门公法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依存内容的新型公法学科,是研究公法与私法之间相互交融和渗透的独立公法学科.一句话,是作为公法学总论的公法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公法学的研究对象、主题、进路和方法;公法学的学科体系;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公法的维度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是经济法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经济法”的概念研究是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作为概念的“经济法” ,从学术史、语言学和逻辑学等视角进行了语词缘起、范畴定位和文字训诂等三个方面探讨 ,并为经济法本体论和经济法学科论的基本范畴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