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高丽娜 《山西青年》2024,(5):117-119
培养“双创”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双创”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中心,其肩负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使命。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内在价值作为切入点,剖析高职“双创”人才信息素养能力的现状。最后提出构建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的高职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此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徐骁 《山西青年》2023,(3):143-145
校企命运共同体是伴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而形成的新概念。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以校企命运共同体为基础的产教融合模式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价值观统一、利益共享、全方位融合。本文聚焦于民办高职院校特殊性和产教融合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校企“双元”育人来提高人才的质量,从根源上解决命运共同体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矛盾。  相似文献   

3.
刘芸 《山西青年》2024,(6):26-28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社会建设和发展输送较多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深入分析“互联网+”时代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并探索自媒体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体系缺少鲜明特征等问题,基于社会本位、终身教育、以就业创业为目的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取向,重塑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有针对性地建立人才培养范式,深化人才培养内容改革,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行业企业改革转型进入关键期,改革转型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保障人才培养的复合性,陆续出台了诸多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文件,从政策层面推动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阐释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建立和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安通 《当代贵州》2024,(17):20-21
<正>贵州正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加贴心的服务,奋力打造聚才洼地、用才高地、留才福地,推动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2023年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设置人才项目,创新“平台引才”“以才引才”“行政指导下的柔性引才”等引才工作机制,建立引进重点人才编制“蓄水池”,设立贵州创业人才奖、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奖,以超常规举措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相似文献   

7.
《求贤》2011,(3):55-55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动员大会暨新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动会精神。充分发挥引智引才部门在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服务天津科学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天津市外国专家局25日组织召开“天津市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工作推动会”。  相似文献   

8.
彭胜喜  刘足 《山西青年》2023,(4):139-141
“1+X”证书制度的推出,揭开了我国职业教育新改革的序幕,是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分析该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下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具综合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严贵香 《学习月刊》2014,(16):87-88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良好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效,但是,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实习期间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人才历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具活力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地纷纷绞尽脑汁吸引“人才”,并以引进“高精尖”人才为重,却忽视了引进人才的“ 匹配度” 和“适用性”。作为欠发达边远牧区,人才引进应避免陷入“高精尖”的误区,着力在急需和实用上做文章。注重“靶向引才”。“高精尖”人才作为引领者,具有较强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在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精尖”人才紧缺的情况下,“高精尖”人才对促进边远牧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在上报引才需求时,一味追求人才数量、规模,只注重职称层级,认为层次越高就越好,引进后却发现因无法提供有效平台,导致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李卿语 《山西青年》2023,(9):145-147
高职“1+1+1”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及应用,不仅满足了新时代高职院校艺术类人才高质量培育需求,还为辅导员多元化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机遇。本文概述了高职“1+1+1”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剖析了辅导员在模式培养模式应用过程中的多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新理念、新技术、新人才三个层面,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其应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世界各国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两类:一是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法》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明确规定,企业不仅承担学生的培训任务与培训费用,每月还发给学生生活津贴,企业提供的经费占学生培养总经费的比例高达65%以上;另一类是主要依靠财政…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17,(18)
正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激励保障、评价使用等机制,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层次人才。东北农业大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坚持"引育并举、引培并重",扎实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积极构筑龙江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影响力的提升,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的育人作用也逐渐增强.高职技能大赛是各大高职院校深度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高职技能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社会及相关企业培养高技能复合型技术人才.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高职院校...  相似文献   

15.
刘桂林 《山西青年》2024,(4):117-119
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基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依托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以智慧图书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作为切入点,阐述智慧图书馆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遇到的困境,最后提出智慧图书馆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以此培养更多技能工匠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王楠 《山西青年》2022,(9):39-41
随着经济的发展,酒店、餐饮等服务性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酒店行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质量越来越高,对酒店管理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高职院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职业能力、适应社会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随着当前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专业素养要求的不断提升,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  相似文献   

17.
刘铭 《奋斗》2023,(1):33-35
<正>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激发城市活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黑龙江省嫩江市不断创新引才举措,打好人才战略“资源牌”,不遗余力构筑“金巢”,打通创新引才“堵点”,采取更大力度建制度、优路径、强服务,推动形成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态”,全方位构筑起引才聚才新高地。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4,(8):54-54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引进有着特殊规律。如何提高引才效用?重在找准结合点,紧扣发展需求、对接人才。需求。对于基层县市而言,人才承裁力相对较弱,如何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难题,做好结合文章,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4)
本文阐述了党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党建品牌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存在问题,并从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顶层设计、思路与载体创新、队伍配备、品牌公关、品牌动态管理等方面构建了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品牌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黄琦 《当代贵州》2024,(12):50-51
<正>要坚决扛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和打造“桥头堡”核心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要聚焦有效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组织部门要坚决扛起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政治责任,持续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优化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和打造桥头堡核心区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