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孙威 《世纪桥》2012,(7):81-82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方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调整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发展的指导意义。绥化新农村建设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业发展依靠农民、农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突出农民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潜能,真正实现人本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经过充分民主的“规矩”,激发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兴奋点”,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等靠要”的思想消失了,政府的资金投入压力大大减轻。一个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共同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随之形成。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法律地位问题。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于农民主体地位在法律和政策上的真正确认,当农民的权益得以实现时,农民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产生的作用将更大。  相似文献   

4.
重视并发挥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新浩 《学习论坛》2006,22(12):54-5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更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农民工的特殊地位和社会属性决定了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因为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力量、现实力量和持久力量。要重视并发挥农民工的作用,就要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开发利用好回流到农村的财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打造优良环境,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要建立健全农村培训体系,发挥农民工的示范效应。只要宣传到位,政策对路,措施得力,农民工一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构"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乡村治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勇 《理论学刊》2007,(4):85-8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九亿农村人口的民心工程。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宏大目标,还需要建构相应的乡村治理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本文认为,这一机制体现着“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得实惠”的理念,主要包涵三方面内容:推进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和制度安排,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立以农民为主体基础上的政府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6.
马志勇 《奋斗》2007,(8):45-4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把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好、调动好、保护好,这是新形势下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与政府一致,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这点显得尤为必要。池州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借鉴池州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农民个体与市场、主体内强与外移、农村自主创业与外部支持、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分步建设与长期保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理论建设》2007,(1):37-39
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同度与政府一致,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欠发达地区工业经济落后,这点显得尤为必要。池州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取得了丰富经验,借鉴池州经验,我们认为,政府在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农民个体与市场、主体内强与外移、农村自主创业与外部支持、发展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分步建设与长期保障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切实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切实提高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和重要保证。一、提高农民主体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岂振玲 《新长征》2006,(6):30-31
在新农村建设的初级阶段,发挥好基层干部的前期主导作用,巩固好基层群众的主体地位,实现干群联合联动联建,才能真正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和“群众观念”,着眼发挥干部组织建设和群众参与建设这两个积极性,是我们各级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荚莺敏 《唯实》2008,(8):179-182
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培育亿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一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加强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教育开发;二是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三是加强政府组织规划,优化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社会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地位经常被忽视,其主体作用往往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这又反过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确保农民的各项权益,尊重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农村的运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本文认为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目前,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的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支出,提高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发挥党员应有的带头示范作用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过程必须深刻认识和牢记两个问题: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必须依靠农民,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已经快两年了,政府、学者等局外人士已经深入参与到这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当中,政策和文章源源不断的出现。然而,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却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问题并没有落到实处。当然,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地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张兰泉 《世纪桥》2008,(1):30-31
作为农村主人的农民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村民自治的完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途径,它的成功与否及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村民自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该对如何完善以“四个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做出积极的探索,从而把新农村的各项建设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已经快两年了,中国9亿农民——政策设计的主体——出现了集体失语的尴尬现状,农民主体成了一句空话。让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做到的,农民、政府和制度三个层面都有不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因素。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农民才能真正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临安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根据一是政府财力不足,二是民间财富较丰的实际,采取“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元投资”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组织作用和动员作用。特别是在市一级客观上难以把主要方向投向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下,为确实把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落到实处,注重调动乡镇这一级直接面向农村的基层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乡镇开辟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临安市的经验应该在东部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笔者以为,可从激发农民主体的积极性、进行农村制度创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五个方面着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