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之窗     
历史上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为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同年6月,红四军、红十二军和红三军在福建汀  相似文献   

2.
红军、红旗、红星、红领章、红缨枪,以及红都、红井、红军桥、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红军医院、《红星报》、红米饭、红土地,乃至红色革命根据地、红色摇篮、红色政权、红区等,能让人们随口就说出许多"红"字的地方,大概也就只有这块美丽而又富有传奇的地方--江西。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6,(12)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思想。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壮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惊,蒋介石调动全国的反革命军事力量对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多次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开始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胜利会师。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难曲折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壮大,使中国革命步步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造成的。1930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红一、二、三军团相继成立。  相似文献   

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广东东江农民武装遭沉重打击,古大存等革命者重新开展革命动员,开辟八乡山根据地,整合东江农民武装,逐步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的地方红军。1930年,中共中央趋于激进并重视组建红军力量,为完成一省或数省革命首先胜利的目标,开始对全国红军进行统一规划,授予东江红军十一军番号,运用多种方式促其走向正规化。然而受“左”倾路线影响,红十一军难以有效克服内部缺陷,正规化过程遭遇顿挫。红十一军的发展历程,为理解红军整编形态提供了一种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石码红4军旧址群位于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21日下午,红4军的先头部队进驻石码镇。红军驻石码期间,石码成立了工农革命委员会,领导龙溪县和海澄县人民,配合中央红军开展三大任务:抗日宣传、筹款和扩红。5月,红4军控制的红色区域达66.7%。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码红4军旧址群主要包括龙海一中红军楼旧址、红4军军部旧址、红4军政治部旧址、西湖小学红军旧址等处。  相似文献   

7.
正参加长征的红军除红一、二、四方面军外,还有红25军。红25军是四支红军长征队伍中最小的一支,在长征中孤军北上,最先到达陕北,为党中央和红一、二、四方面军落脚陕北奠定了基础,使中国革命柳暗花明。1931年10月,红25军创建于鄂豫皖根据地金寨县麻埠镇,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部队。1932年秋,红25军主力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征入川,后发展壮大为红31军。1932年11  相似文献   

8.
春风中,阳光下,我久久伫立在宁化县红军长征出发集结地纪念广场。仰望高耸云天的雕塑和醒目的红五星,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在升腾,一腔革命热血在沸腾!仔细端详这位于县城南面、占地75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显得宽阔洁净。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雕塑由4条拔地而起的棱柱组合而成,象征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全国的4个起点县。棱柱塔顶的红五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帽微,塔底基  相似文献   

9.
正在青海省循化撤拉族自治县最西部,有一处全国唯一的由西路军被俘战士创建的红色村庄、小学、清真寺。1987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为了缅怀西路军红军战士的不朽业绩将其更名为红光村、西路军红军小学和红光清真寺。走进红光村,仿佛走进红色家园、步入精神殿堂,处处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时时可接受到红军精神的洗礼:学校、清真寺、村委会和村民的院落里,插着鲜艳夺目的红军旗;房屋的砖瓦和围墙上,到处可以看到刻有五星、锤子、镰刀的图案和"红军"等字样以及书写着"继承红军遗志,当好红军传  相似文献   

10.
张治宇 《湘潮》2006,(8):56-56
刘伯承在中央苏区就担任过红军学校校长。长征途中,他先后担任了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的红大校长。在陕北,他兼任中央红军大学副校长。全国解放后,他主持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刘伯承呕心沥血,为我军正规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抓伙食有板有眼刘伯承担任中央苏  相似文献   

11.
1933年7月1日,中革军委命令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红19师组成红军东方军,彭德怀任司令员,滕代远任政委,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率军入闽,并进军永安,留下红军标语"打倒屠杀工农国民……"署有"红军东进军9师27团2营2连(宣)"的落款,红军东进军这一部队番号,是否就是红军东方军?本文经考证,认为红军东进军就是红军东方军。  相似文献   

12.
郭小涛 《共产党人》2006,(10):48-49
1936年6月11日,西征红军右路军红十五军团包围豫旺县城下马关后,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委程子华决定,派红七十三师一部和马青年为师长、欧阳武为政委的回民独立师进攻王家团庄,扩大红军西征在宁夏回族中的影响,打击马鸿逵的反动势力,进一步巩固、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王家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长征胜利75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来纪念中国红军的壮举。8月23日,在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启动仪式在“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中复村隆重举行。我馆部分干部职工作为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第一组人员参加了这个仪式。仪式结束后,大家参观了红九军团指挥部旧址观寿公祠,了解了当年红军松毛...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先遣探路的红6军团和红2军团会师后,在两军战略行动方向和统一行动方面,与博古、李德控制的中革军委发生了一场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两军团是集中行动、统一指挥,还是分开行动、各自直受军委指挥?是集中兵力挺进湘西北开展攻势作战,还是红6军团单独进入湘西建立苏区?这场关系到红军长征成败的重要论争的结果,为红2、6军团的发展壮大,为两军团更好地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为红军三大主力战略格局的形成,为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图谋,为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扩红对党和红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具有关键作用。遵义会议前后,党和红军把扩红工作放在首位,通过报刊、传单、标语、歌曲等实物和口头宣传相结合,积极动员,在遵义扩红5400余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遵义扩红成功,补充了革命力量,既是遵义会议实现转折的重要成果,也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践体现。  相似文献   

16.
赵宝云 《党课》2014,(10):103-104
黄公略在江西赣西南担任红六军军长时期,高度重视红军的纪律建设,他和红六军政委陈毅联名发布《红军第六军司令部布告》,就红军纪律作如下宣示:“所过秋毫无犯,纪律特别严明。”对此,黄公略率先垂范,不仅对外严守群众纪律,还带头严守官兵一致的红军内部纪律。  相似文献   

17.
1932年4月1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收复龙岩城。4月13日,红军东路军红1军团从龙岩出发。第二天,东路军总部和红4军到达南靖县水潮宿营,而红5军团从赣南信丰赶到了闽西龙岩。同一天,红1军团总直属队到达南靖县和溪宿营,红5军团的红3军则马不停蹄,追赶上红1军  相似文献   

18.
正长征所经之地涵盖大半个中国,遭遇国民党中央军、地方部队、反动民团等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次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由于全国各地红军的密切合作而胜利完成。留守红军的牵制长征前,党中央决定在瑞金成立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以陈毅为主任、梁伯台为副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以及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中央军区。留在苏区的部队有红二十四师和十几个独立团,共16000余人,加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红军伤病员,共3万余人。其任务是掩护主力红军转移,保卫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扰乱敌人的进攻,准  相似文献   

19.
自红六军团西征1934年9月20日进入贵州,到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4月1日最后离开,贵州成为红军长征期间活动时间最长的省份。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在贵州转战,革命足迹遍及61个县,涉及全省9个市(州、地),占全省市(州、地)的100%,占全省88个县(市、区)的70%。如果包括红7军和黔东游击队等其他红军的活动,贵州有67个县区市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贵州又是红军长征期间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  相似文献   

20.
1936年2月,红军二、六军团长征进入贵州,3日攻占黔西县城.红十五团指战员执行贺龙、肖克等军团首长的命令,开赴遵义方向,阻击凶猛扑来的蒋介石嫡系万耀煌部队.9日,红军先头部队到达石片坪冷水沟时,与敌人十三师先头部队短兵相接.因地势不利,红军退到枷担弯高坡上阻击敌人.这是红军在黔西县打得最为激烈、顽强、悲壮的一次战斗,时间持续十余个小时,红十八团参谋长贺崇禄和一批红军战士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