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青年网民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网民素质"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结合"当代青年网络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从对网络的认知及网络操作技能、网络公共秩序、网络公共交往、网络公共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网络素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青年网络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我国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中青年网民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网民素质"的不同界定的理解,结合"当代青年网络素质"问卷调查结果,从对网络的认知及网络操作技能、网络公共秩序、网络公共交往、网络公共参与、网络不文明行为等六个方面对城市青年的网络素养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青年网络素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3亿网民为背景,"主流舆论场"正逐步形成.中国网民关注、诉求、建言国家进步的行为自觉,正由最初的懵懵懂懂发展到如今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数量庞大、身份多样的网民群体以及实时互动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观察中国社情民意的最佳场地.近年来,网络民意的作用日益显著.甚至影响着人大立法和公共决策行为.网络巨大的"舆论场"作用,越来越受到中央高层的重视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网络素养的含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技术操作—价值理解—伦理遵奉"为分析框架,以2018—2020年发生在国内的"严书记事件""咪蒙公众号关停""227大团结"这三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个案,对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在于网民公共意识不足、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进一步膨胀、网络社会管理思路和方式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江湖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培育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公共性价值的共同认知、培育青少年个体公共文明伦理的内在尺度、建立适应青少年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社会治理思路等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网络素养的含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技术操作—价值理解—伦理遵奉"为分析框架,以2018—2020年发生在国内的"严书记事件""咪蒙公众号关停""227大团结"这三个网络热点事件为个案,对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国民网络素养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在于网民公共意识不足、娱乐至死的社会心态进一步膨胀、网络社会管理思路和方式的相对滞后,以及传统江湖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培育青少年对网络社会公共性价值的共同认知、培育青少年个体公共文明伦理的内在尺度、建立适应青少年网络文化特点的网络社会治理思路等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中国网民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网络成为网民信息沟通、态度表达的重要工具和渠道,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空间里,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成为必然现象。作为一种网络语言符号,网络流行语是网民交流互动过程的工具和媒介,它直接体现着网民的心情心态与自我意识,同时也生动而深刻地表达着当今的社会心理、热点话题和舆情现状,展现着社会结构的变迁走势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趋向。网络流行语具有多样化的类型与影响,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终将随着网络管理规范的改善和网络文化建设的推进而走向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当作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互联网方兴未艾时,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手机移动互联网悄然兴起,如火如荼。手机网民中青少年群体占主体。手机互联网在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对青少年产生了异化影响,需要从培养信息免疫能力、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教育、构建青少年网络家园、校园网建设"三统一"原则、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减少或避免手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拥有了数量客观的中学生网民。本文以中学生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学生网民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网民态度的分析,揭示中学生网民现象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从而归纳出中学生网民现象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确引导青少年网恋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网络时代的特殊现象,网恋具有不同于一般恋爱的特点.青少年是网恋的重要行为主体,网恋过程中,青少年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和行为上的误区.应采取措施,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对网恋情感进行合理控制和适度调节;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强化网络道德观念,规范网络伦理行为;提高青少年网民的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本文从剖析提升青少年网民素质的时代价值着手,结合青少年网民的主要特征分析,提出了青少年网民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努力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网民,从而促进网络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核心内容。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精神文明导刊》、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机构联合承办"阳明思想与世界文明建设"国际论坛之分论坛"现代人与公共文明建设:以阳明思想为启示",与会学者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域、族群文化的公共文明建设标准,网络公共空间中的网络霸凌、网络评论等不文明问题的表现、特征及其发生机制,并对公共文明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多维度的学理性探讨、现有路径方法的回顾总结与当下实践方法的规范性分析。不同领域、层次的行动者力图在"主客体相互协同、制度结构完善"的基础上,采取自觉的合作行为与集体行动,破解公共文明建设中的新问题、新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化条件下,网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网络民意随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互联网和新媒体不仅成为普通群众获取信息、表达意见、进行监督的重要通道,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初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2.1%;手机网民数量为4.2亿,占整体网民的74.5%;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占整体网民的54.7%。手机微博用户规模2.02亿,占所有微博用户的65.6%。如何在坚持群众工作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做好网络环境下的群众工作,已成为一道新考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民意、讨论和参与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生活以及进行监督政府的重要工具,网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沟通、政治讨论、政治表达、政治支持、政治监督,从而也对政府行为监督,网络营造了对政府行为监督的公共空间,借助于网络人们扩大对政府行为的监督。总之,网络越来越成为对政府行为监督的重要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转型社会。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迈入信息社会。因而,从社会治理转型的视角来分析网络公共领域,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均有着重要的价值。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是与互联网的发展同步的,已经超出传统公共领域的范畴。网络公共领域的异化是与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密切相关的。网络公共领域的重塑,应当在以政府、互联网企业、网民为主体共同参与的合作治理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5.
谈信息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化正逐渐向社会各个领域扩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据有关资料统计,互联网已经发展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06年,全球用户将达到10亿,目前我国上网用户也已逾六千万,其中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80%以上,而大学生又是网络冲浪的主力军.10M/100M(bit/s)速率宽带校园网的建设,使大学生能方便快捷地进入网络世界,网络给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人生追求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青少年网民数量的增加,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干净的网络环境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网络聊天工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聊天方式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方式,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对青少年的网络聊天行为进行有效监督。要想给青少年一个干净的上网环境,技术监管只是一个方面,应该从立法着手,从根本上保证其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以惊人速度走入千家万户,人类历史已步入“网络时代”。作为社会变革“晴雨表”的青少年能否与互联网走到一起呢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最新《中国 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到 1999年 12月 31日,中国上网用户数是 890万,其中 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总数的 78%。相关的研究表明,他们平均每天花 1— 2小时在互联网上,有些狂热者甚至用上 10个小时在网上游逛。青少年是使用我国互联网的主力军,他们正通过互联网络走向世界;而互联网络在不断改进自己的同时,已成为一个吸纳、承载青少年生活和学习的大…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上的不道德现象较为严重。青少年是互联网上不道德行为的重要主体。青少年网上不道德行为的主要成因有网上道德行为失范、网上道德价值冲突、网上道德约束机制不完善、道德教育存在不足等等。应对症下药 ,采取措施减少并杜绝青少年网上不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前,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手机移动互联网正如火如荼。手机网民中,青少年群体占主体。手机互联网在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对青少年产生了异化影响。培养青少年的信息免疫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教育,构建青少年网络家园,坚持校园网建设“三统一”原则,加强国际合作,是减少或避免手机互联网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必须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网络道德失控是道德失范的新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漫骂与攻击行为、撒谎与欺诈行为、侵犯与破坏行为、色情与暴力行为等;其根源是虚拟世界中他律机制的丧失、自律机制的缺失以及虚拟世界道德现象与现实世界道德现象的根本区别;其最大危害是网民在现实世界移植虚拟世界养成的习性、实施虚拟世界中的未竟之事等。要规范虚拟世界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必须强化对虚拟世界的管理、立法,提高公民素质,提高广大网民对网络、对虚拟世界的理性认识,还要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并特别关注青少年的网络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积极的网络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