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荣臻元帅离开我们多年了,但他的有关指示仍然言犹在耳。忆当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后所历经的种种坎坷,最终打开了军工产品国产化的大门,走上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道路。我们可以说,没有聂荣臻元帅的领导和教谕,中国的导弹事业不知要推迟到哪一年才能发展。我从1956年开始,到因年事已高而退居二线,一直受聂元帅的教导和关怀,很多情节,至今历历在目。谨缅述一二以表怀念。  相似文献   

2.
梅兴无 《党史博采》2023,(11):58-63
<正>1955年初,中共中央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决策,接着又决定发展导弹,国务院、中央军委成立以国务院副总理聂荣臻为主任的国防部航空工业委员会(当时视导弹为航空的一部分)。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成立,由从美国归来的火箭专家钱学森任院长,专门研究导弹。后来中央军委进一步明确“两弹(导弹、原子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把导弹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由此,我国导弹从无到有、从仿制到自行研制、从近程到洲际,逐步发展壮大起来,铸就了国之重器——东风系列导弹。  相似文献   

3.
张治宇 《党史纵横》2009,(2):29-30,33
聂荣臻元帅于1956年11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主管国家科技发展和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期间,他对中国核潜艇工程曾给予了巨大关怀和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4.
聂荣臻元帅于1956年11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主管国家科技发展和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尖端武器的研制工作,期间,他对中国核潜艇工程曾给予了巨大关怀和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5.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防实力的象征。中国航天事业源于导弹武器的研制与开发。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作出了我国发展“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英明决策,并提出了“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序幕。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中国航天事业伴随着伟大的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征程,创造了一个又…  相似文献   

6.
1956年,在毛泽东“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思想的指导下,在周恩来的亲自主持下,经过全国600多位科学专家的共同努力,新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即《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修正草案)》(以下简称:12年科技规划)成功颁布.“从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有了一个长期、全面的规划,这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件大事”.聂荣臻主持全国科技工作前后,积极参与12年科学规划的制定工作,并科学领导和监督这项规划的执行,对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聂荣臻》,在第16集中段出现聂荣臻身着元帅礼服的镜头时有一句这样的旁白:"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剧中把原本是"国家"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误称为"军队"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这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容易在社会上起到误导作用,应当予以匡正。1955年朱德等十人的军衔是法定的"国家"元帅国授予朱德等十人  相似文献   

8.
<正>聂荣臻元帅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聂荣臻科技文选》的“编选说明”写道:“聂荣臻同志是我国现代科技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从建国不久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后,他就协助毛泽东、周恩来等组织领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他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有关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  相似文献   

9.
正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至2016年,我国航天事业已经走过了60年,实现了全面自主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为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发扬中国航天精神,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007年10月8日宣布:自2007年开始,将每年的10月8日确立为"航天日",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14,(11):22-27
正聂荣臻是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防科委第一任主任,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献身精神,排除许多压力和困难,为发展国防尖端事业倾注了无数的心血。马兰核试验基地作为国防科委的直属单位,从一开始就受到聂荣臻无微不至的关怀。抓原子弹,成为聂荣臻的"命根子"1956年10月,开完八大不久,中央对一些领导同志的分工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求是》1996,(20)
今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建40周年。1956年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英明决策。同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4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航天科技成就,使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跻身于世界空间大国之列。  相似文献   

12.
刘岩 《党史文苑》2014,(3):52-53
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聂荣臻》,在第16集中段出现聂荣臻身着元帅礼服的镜头时有一句这样的旁白:“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军衔.”剧中把原本是“国家”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误称为“军队”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这降低了我国元帅的地位,容易在社会上起到误导作用,应当予以匡正.  相似文献   

13.
贺龙与国防工业刘正栋,谢武申1965年7月,贺龙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检查发动机质量1959年9月,贺龙元帅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同年冬,他受命主管国防工业。196o年1月5日,中央批准成立国防工业委员会,任命贺龙为主任,聂荣臻、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  相似文献   

14.
聂荣臻元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技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聂帅在领导负责新中国科技工作的期间,我国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要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的获得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密切相关,更与聂帅科学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来发展科技密切相关。聂帅在领导科技工作时采取了一些重要原则,他在发展科技中对毛泽东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孙宾 《党史文苑》2010,(3):21-22,25
聂荣臻元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科技工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聂帅在领导负责新中国科技工作的期间,我国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要的科技成就,这些成就的获得与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密切相关,更与聂帅科学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来发展科技密切相关。聂帅在领导科技工作时采取了一些重要原则,他在发展科技中砖毛泽东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聂荣臻与罗荣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在军事领导和政治工作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多次共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事业的建设发展砥砺前行。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建设1931年6月,中共主要领导人向忠发被捕叛变,在上海从事秘密工作的聂荣臻很难继续开展活动。根据组织安排,聂荣臻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江西瑞金,先到红五军团协助工作,不久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相似文献   

17.
我的外公唐庶成和聂荣臻元帅的母亲唐雨衫是胞兄妹。所以聂荣臻元帅是我的表叔。聂帅的女儿聂力将军就是我的表姐。表叔是1919年离开家乡江津投入到革命斗争中的。此后。他只在1956年因军工企事业建设回了一趟江津.住在江津地委招待所。1986年以前,家乡的亲人及领导与聂帅的联系都是书信。其实,当时我们都有许多和他见面的机会,我的母亲1958年至1965年8年间都住在北京.但是他们都没有见面。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20,(3):44-4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成立于1968年,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核心力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铸就了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中国航天发展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2020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开天辟地启新元,到"东方红五号"比肩国际高水平,中国空间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核潜艇作为具有第二次核打击能力的战略武器,具有其它兵器无法比拟的战略优越性。聂荣臻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卓越领导人之一。今天,在缅怀这位革命先烈的时候,人民不会忘记他在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中作出的杰出贡献。 元帅起草的绝密报告 新中国建立初期,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保卫我国漫长的海岸线,没有先进的舰艇是不可能的。致力于国防工业科研工作的聂荣臻元帅,从国外零星分散的信息中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核潜艇将成为未来世界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而只有核潜艇才能扼制世界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因此,聂荣臻决心建造中国自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对台、澎、金、马战备和掌握敌情的需要,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准备给我们军区一批新的技术侦察装备。1956年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元帅和我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达成协议,苏军一个技术侦察支队进入福建前线。因为工作需要,我就从军区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