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讯     
《中国民政》2012,(8):62-64
救助和救灾 安徽省砀山县积极探索建立以住院救助为主、门诊救助为辅,医前、医中、医后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机制,面向不同层次困难群众、相互衔接配套,以参保参合救助、门诊救助、医院减免救助、住院救助、大病救助、关爱救助等"六位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王淑君)  相似文献   

2.
<正>一、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以联席会议推动各方有效衔接。建立起了"以深度救助为核心,以适度普惠为重点"的医疗救助制度,并通过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联席会议和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采取"一案一议、存疑协商"的方式,加强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二、明确医疗救助职责,以规范操作实现各方有效衔接。在已经开展  相似文献   

3.
<正>民政部最近要求各地资助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同时将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民政部门主要通过"医前"和"医中"两个阶段为困难群众提供帮助。据了解,2016年各级财政支出的298亿元医  相似文献   

4.
叶永珍 《广东民政》2009,(10):37-37
近期,肇庆市端州区民政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困难群众反映的“治病难”问题高度重视,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推出医前医中医后救助三种模式,从而破解了医疗救助工作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短讯     
《中国民政》2013,(5):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政局三举措着力提升医疗救助水平。一是扩大救助范围,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二是提升救助上线,确保困难群众急难同助:三是健全救助机制,实现救助对象病患同医。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商都县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围绕解决困难群众的衣、食、住、行、医、教等基本生活问题,着力构建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而且为贫困地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摸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韶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韶关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基本构建起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法律、临时救助等专项制度为辅助,以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经常性社会捐助等社会帮困手段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力度,基本建成了"以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社会捐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社会救助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9.
正医疗救助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解决老百姓实际困难的重要举措,但目前这项工作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首先,医疗救助模式落后,困难群众中存在"有病没钱医"的现象。目前的医疗救助资金发放工作主要依赖人员手工操作,申请审批手续繁琐,而基层工作人员紧缺,工作量大,使得医疗救助资金发放时间周期过长,进而使部分困难群众不敢看病。这些  相似文献   

10.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病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的救助制度。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最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是最后保命的"底线",彰显公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陈昱 《中国民政》2014,(1):62-62
为改变过去单一的医后救助方式,简化救助程序,实现对民政对象的同步结算救助服务,方便困难群众就医,解决困难群众垫资难问题,漯河市源汇区依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信息平台,建立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系统,实现同步结算救助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广州市已建立了包括资助参加医疗保险、基本门诊与门诊特定项目(门特)和门诊慢性病(门慢)救助、住院救助、临时医疗救助、商业保险医疗救助、慈善医疗救助、专项医疗救助制度等政策的医疗救助体系,救助对象已覆盖全体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和困难大学生,困难群众救助金额年度最高可达35万元,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和因病致贫人员的医疗问题。自2009年9月开展医疗救助至今,已为253万人(次)的居民提供各类医疗救  相似文献   

13.
《江西政报》2006,(13):33-3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省政府决定,自2006年7月1日起,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建立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现就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我国要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提高困难群众健康水平,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如何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这些年来,我省在开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方面,深入开展了调查研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但仍然存在救助面窄、标准偏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内蒙古准格尔旗以日常医疗救助、住院医疗救助、门诊救助和医前救助四种方式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问题。在具体救助工作中,旗低保办多措并举确保医前救助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决定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解决社会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年初,省政府成立了省社会困难群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协调救助行动,不断提高社会困难群众救助水平和管理服务水平。目前,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17.
为积极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困难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青岛市自2008年4月1日起建立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规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8.
工作动态     
汉中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成效陕西省汉中市着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农村五保供养、社会医疗救助和临时性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止2009年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有44341户77708人,占城镇人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看得起病。一是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确保他们公平享受基本医疗保险。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资助。其中,特困供养对象给予全额资助并代缴;其他救助对象按照不低于当年各地区平均缴费标准的50%给予资助。二是零门槛救助,困难群众基本医疗得到有效保障。重点救助对象住院救助不设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  相似文献   

20.
动态     
上饶市信州区全面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积极探索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同步结算工作机制,并推广到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部门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医疗救助范围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五保供养对象,1.6万名困难群众从中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