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到1949年败退台湾,仅仅四年的时间国民党就迅速地失去了在大陆的统治,除了其军事上的溃败,政治上的失败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政治上往往受到掣肘,经常使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地步,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逐渐失去了各民主党派对他们的支持,令自己处于政治上被孤立的境地.其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初,各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抱有很大的幻想,当时是支持国民党来主导和平建国.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6,(Z1)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冀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但是,抗战10个月的实践证明“亡国论”“、速胜论”是完全错误的。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明了抗战的前途,提出了正确的路线。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他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知识分子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抗…  相似文献   

3.
199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本刊选载一组1936年毛泽东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致国民党、蒋介石的电函。意在以史为鉴。没有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就不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当今,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呼吁台湾当局一本"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之精神,以民族大义为重,排除障碍,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振兴中华之千秋功业。  相似文献   

4.
蔡省三,原名蔡希曾,1918年5月出生于江西铅山。19岁时投笔从戎,以江西第一名成绩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一团(简称“战干一团”),团长蒋介石,副团长陈诚。该团被称为国民党干部的最高学府和首批三青团员,在蒋介石率领下进行宣誓。1939年起,他深受时任赣州专员兼保安司令的蒋经国喜欢和栽培而平步青云,却在国共内战1949年结束时沦为蒋介石集团战犯之一而锒铛入狱。1975年3月获特赦释放,赴港定居生活。作为抗战将领,2005年应邀到北京,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相似文献   

5.
段毅 《传承》2013,(5):24-25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在美国的援助下,于1946年6月悍然发动了全面战争,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和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成果。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64万,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3,(3):24-25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希望重建家园。但是,国民党顽固派在美国的援助下,于1946年6月悍然发动了全面战争,疯狂地向解放区进攻,和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成果。我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歼灭国民党军队264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准备横渡长江进军江南,党中央决定从北方老解放区抽调五万三千名干部到新解放区工作。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全面爆发。“双十协定”是1945年8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率团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于1945年10月10日签定的旨在和平建国、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的协定。蒋介石  相似文献   

8.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和工作,都是为了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和工作,都是为了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从这两个层面上说,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的发生、发展及其成效是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抗日战争融为一体的。但就其直接动因而言,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广泛开展劳模运动,是为了有力地推动大生产运动,克服主要因国民党严密封锁边区、停发八路军军费而造成的极端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并在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实现丰衣足食,改善军民生活,从而奠定革命事业前进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协商论坛》2012,(8):57-57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正式成立。它是由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形成的“三民主义同志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以及国民党其他爱国民主分子联合组成的,成员主要是原国民党员和与国民党有关系、同台湾各界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适应新的国内革命形势的需要,加强党在甘肃的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重新建立了中目共产党甘肃工作委员会(简称甘肃工委),工委机关设在陇东解放区庆阳城内,领导甘肃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革命斗争。甘肃工委重建后,陆续派出大批党员干部进入国民党统治区,恢复原有党员的组织关系,发展新生力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逐渐打开了工作局面。由于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甘肃工  相似文献   

11.
<正>全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全国抗日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国民党政府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各方面的资源。但是,如果仅仅依靠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军队,中国不可能取得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阶级、阶层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全国人民一起,促进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抗战。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认为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是进行全面的民族战争。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它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反对国民党片面抗战的基本路线。抗战时期,中共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大力开展了争取国民党进行全面抗战的活动。1938年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公然宣称“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加紧了对国民党的政治诱降,同时以主要兵力投入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蒋介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昆明文化工作王明生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了。云南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中共云南地下党根据中央关于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方针,积极支持、赞助、组织并参与一切抗日活动,运用各种形式,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文化工作就是其中做得...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06,(Z1)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和解放区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抗日战争胜利指日可待,国民党政权准备独吞抗战胜利果实,反共反人民之心也昭然若揭。1943年3月10日,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中国之命运》一书在国统区广为散发,竭力宣扬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业绩”,论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  相似文献   

15.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陈老总奉命率中共代表团去参加国民党举行的一次宴会。国民党有个“笔杆子”借着酒兴,点名要陈老总跟他对对子。他出上联道:“四川重庆成都。”意为“四川的重庆成了首都。”当时国民党政府设在重庆。  相似文献   

16.
<正>八路军办事处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党我军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设立的办事机构,分布在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区域,共有20多个,比较著名的是驻西安、南京、武汉、桂林、重庆等地的办事处。这些八路军办事处成为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在红色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八路军办事处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性贡献在日本全面侵华战火燃遍全国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政治协商"一词,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中产生的新词。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要民主还是要独裁?要和平还是要内战,成为争论的焦点。在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进行了艰难的搏弈。周恩来是这次搏弈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1945年9月10日,"周恩来、王若飞与国民党代表张群、邵力  相似文献   

18.
薛驹  杨晓蔚 《今日浙江》2009,(18):34-35
初到四明山 我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在苏中地区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组织上要调我回上海工作,开展民主和平运动。但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国民党反动派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在苏中、淮安、鲁南战役中,几次战役都很激烈。当时我就向领导要求到敌后根据地、解放区工作。开始时领导未同意。后来,中央已有指示,要派干部到江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江南革命根据地。沙文汉、林枫同志通知我到浙东四明山根据地工作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伊始,中共广东党组织即扎根基层社会,在乡村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广泛联合各阶层力量共同抗日救国。其统战的对象不仅是国民党县、乡镇基层政权,还有国民党游击队、地方绅士、家族领袖、教员学生、保甲长,甚至还包括传统地方武装势力。基层统一战线工作的广泛开展和成功进行,不仅为抗战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共广东党组织赢得了生存发展的空间,积累了解放战争时期华南地区最终胜利的战争资源。  相似文献   

20.
杨长青 《政策》2007,(9):50-53
中原突围是在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以李先念、郑位三同志为首的中原军区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策,坚决打击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