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81年起,拉丁美洲陷入“近五十年来最严重、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的一次经济危机”。拉美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场“结构性”危机,它不仅使拉美发展进程滞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债台高筑,国内外结构失衡,而且使拉美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资本净流出地区。经济危机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2.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拉丁美洲地区的经济曾获得引人注目的迅速发展。八十年代初开始,拉美各国的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先是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旋涡,之后经济发展又呈现停滞不前和低速徘徊的局面。对于八十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形势急剧恶化的状况,学术界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对于八十年代上半期和当前拉美地区危机的性质,大家的认识分歧较大。有的认为,这一期间拉美发生的危机“是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或者说“是有其自身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部分”。有的则认为,八十年代上半期的危机,“不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结构性的发展危机”。还有的认为,这一时期拉美发生的是“结构性危机”,“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危机”等等。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人都认为,八十年代初拉美出现的不是一般的经济困难形势,而是一场近五十年来最严重、最普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但是,对这场危机性质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我认为,八十年代初拉美出现的经济危机是结构性危机。这场危机是从1981年开始的,至今尚未结束,而且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为什么说这是一场结构性危机呢?这是因为:首先,从这场危机的起因来看,拉美国家经济结构长期失调是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其次,从这场危机的特征或表现来看,危机充分暴露了拉美国家在产业、外贸、外债、消费和分配等结构方面所存在的严重缺陷和问题;第三,从克服这场危机的途径来说,除采取必要的应急性措施以外,根本的办法是要从结构上对拉美经济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是战后拉丁美洲经济最困难的10年。1982年9月墨西哥爆发债务危机之后,拉美国家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国内外学术界把这场危机称之为拉美的发展危机,结构危机,或结构性的发展危机。不论持哪种观点,大家都一致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的误导,是引发拉美这场社会经济危机的国内根源。因此,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转换新的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一进入八十年代后,拉丁美洲经济遇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从未出现的挫折:经济增长率呈负数,实际人均国民收入降至1977年的水平,公开失业和就业不足愈益严重(隐蔽失业更甚),储蓄和投资率不断下降,消费增长减缓。对于这一挫折的性质及其起因等问题,国内外学术界展开了有益的探讨。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延缓偿债后,美国的《时代》杂志宣称,“墨西哥遇到了1910年革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西方首次使用“危机”这个概念来描述拉美经济形势。从此,“危机”一词被广泛采用。曾任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的埃·伊格莱西亚斯认  相似文献   

6.
自1982年拉丁美洲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以来,拉美各经济组织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就这场危机的特点、性质、影响、根源及其克服办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拉美经济体系和联合国拉美经济委贝会受厄瓜多尔总统奥斯瓦尔多·乌尔塔多·拉雷亚委托,1983年5月16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会议,提出了《拉美对付危机的基础》,作为拉美各国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上半期,拉丁美洲经济陷入了危机。这一危机,不是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结构性的发展危机。它是由拉美经济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并且在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催化下臻于成熟。拉美经济发展危机的表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近百年曲折、渐进的发展,以及战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拉美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业化已经奠定良好基础,农业现代化进程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地区,经济结构得到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30年,在当今称为第三世界的三大洲中,拉丁美洲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大陆。许多拉美国家的经济建设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但是,进入80年代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拉美陷入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衰退、债务危机、恶性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并发,严重困扰着这个大陆。拉美经济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某些经济指标,如1987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1978年的水平。另一方面,亚洲出现了“四小龙”,中国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东盟各国的经济开始“起飞”。在这种情况下,拉美尽管在政治制度民主化进程、对外关系争取独立自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它在全世界和第三世界中的地位已经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初,拉丁美洲地区发生了近五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至今仍未结束。这场经济危机的性质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何联系,有哪些特点,严重程度如何,怎么克服这场危机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拉美地区经济危机问题,4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室,邀请有关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与会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畅所欲言,各自从不同角度’对拉美经济危机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下面是部分学者在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现予发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的依附与依附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拉丁美洲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债台高筑,经济增长率降到负数。这种严峻的局势促使经济界和学术界对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和道路进行重新思考和讨论,战后以来拉美涌现出的一些经济主张和社会经济思潮及其成败,又成为各种会议和报刊评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进入80年代,拉美地区即陷入“经济增长不足”的危机。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拉美国家先后进行了经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海湾危机的冲击使拉美国家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的有限成果几乎损失殆尽。一、海湾危机使拉美经济进一步恶化长达半年之久的海湾危机,沉重打击了拉美经济,使拉美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海湾危机给拉美石油进口国带来新的困难,拉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巴西受害最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  2 0 0 1年 1 2月 2 0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召开“2 0 0 1年拉美形势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联部、新华社、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专家学者 5 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别就 2 0 0 1年拉美的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对外关系、社会形势等问题及阿根廷危机、巴西和古巴的政治经济形势、查韦斯改革的成效等问题交换了看法。与会学者认为 ,在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 ,2 0 0 1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地区经济增长率由上年…  相似文献   

13.
进入八十年代,拉美地区陷入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境。自从1982年8月墨西哥爆发债务危机,其他拉美主要债务国也都不能按期偿还外债的本息。这不仅震撼了西方金融界,而且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发展自然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以及它们正在进行战略调整的原因、性质、特点和前最,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拉丁美洲国家自80年代初以来陷入了以债务危机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之长,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拉美历史上空前的。拉美国家为克服这场危机所做的努力,所付出的代价也是世人共睹的。拉美国家出现这种严重的局面,固然有其本身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的某些失误,但究其根源,不难看出这是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造成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大国的垄断资本对拉丁美洲掠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探讨90年代拉丁美洲的发展,联系发展理论的角度进行比较广泛的,根本的思考,至为必要。这是因为,从80年代初拉美爆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所暴露的问题与教训来看,这不仅是一场债务危机或经济危机,而且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至发展理论的危机。作为探讨90年代拉美发展问题的基础,需要考虑由经济增长理论到发展理论的形成、拉美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发展理论的发展、以及拉美发展理论的更新诸方面。一、从经济增长理论到发展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多年来,拉丁美洲经济发展迅速。然而进入80年代后,拉美经济却陷入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1981年,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1970~1974年的7.3%降至1.2%。就少数国家而言,经济衰退早在70年代末期就出现了,如玻利维亚、萨尔瓦多和委内瑞拉(1979);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和洪都拉斯(1980)。1982年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现负数(-1.3%);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以来,拉美经济经历了一轮长达十年的强劲扩张,并成功抵制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快恢复到正常发展的轨道,拉美经济增长的不俗表现在国际上引起“拉美热”。《拉丁美洲经济:从衰退走向繁荣》一文探究了其中的奥妙。文章认为,除了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国际社会对能源及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外,拉美国家自身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以来,拉美国家经济经历的危机是严重的。由西方工业国家经济危机所触发的这场危机,涉及国家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和对拉美各国社会经济生活影响之深,都是战后以来没有的。从1981到1983年,拉美经济曾出现连续三年负增长,1984年后情况略有改善,但仍处于低速的蹒跚状态,多数国家的严重困难局面尚未过去。从当前拉美经济的危机表象看,似乎它具有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的很多特征,如国民经济和主要经济部门生产大幅度下降;投资特别是固定资本投资急剧减少;国内财政和金融状况严重恶化;失业和通货膨胀十分严重;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等。一些学者由此认为,拉美经济的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虽然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中,拉丁美洲受到的冲击最为强烈。1982年下半年,沉重的外债负担引起的支付危机席卷许多拉美国家,触发了一场严重的“经济综合症”,使这个地区出现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截至1982年底,拉美地区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百四十亿美元的巨额逆差;外债高达三千多亿美元,在世界上积欠外债最多的十四个国家中,拉美就有五国(墨西哥、巴西、阿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期,拉丁美洲国家相继爆发了以债务危机为核心的严重经济危机。它们的生产急剧下降,通货恶性膨胀,财政赤字扩大,人均收入锐减;主要债务国先后丧失了按期偿还外债的能力。对此,美洲开发银行称之为半个世纪以来罕见的“拉美大萧条”。为了对付这次危机,多数拉美国家开始进行应急性和结构性的经济调整,其中包括把不少亏损的国营企业转为私营等措施。因而有人认为,拉美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已发展到头,前途渺茫。笔者不大同意这种看法。拙见是:在当代条件下,拉美的国家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