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伯承元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朱德总司令称他为“军事的奇才”;陈毅将他与中国兵家老祖宗孙武和吴起并称,赋诗曰:“论兵新孙吴,守土古韩范。”渡江战役的胜利,再一次显示了这位大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请看《非凡的战略眼光 高超的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2.
刘伯承用兵打仗讲究谋略。人们尊称他为“谋帅”。1942年12月,在庆祝刘伯承50诞辰时,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赋诗《祝刘伯承将军50寿辰》,其中有“论兵新孙吴”一句.称道他是当代的孙武、吴起。这句诗也是党内、军内对刘伯承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正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对将帅的论述贯穿整个兵法的始终,兵圣孙武本人也因"阖庐知其用兵,卒以为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对明君贤将、将帅等为官之要的研讨,对于建设廉洁政治的战略目标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明君贤将要亲民、利民,以厚爱其民、安国保民为最高奋斗目标作为明君贤将,一定要把安国保民作为行动的宗旨和最高目标。在《孙子兵法》首篇中,孙子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计篇》)也就是说,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军队生死搏斗重要阵地,人们必须认真地考察研究。孙子十分强调将帅的作用:"知兵之将,生民之司令,国  相似文献   

4.
王勇 《党史纵览》2007,(7):39-41
"兵者,诡道也."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兵以诈立"乃是军事常理.可以说,谁真正掌握并运用了诡道,精于诡诈,谁就能在战场上"制人而不制于人".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解放军的高级将领,粟裕大将可谓"深谙"此道.他曾如此总结:"对敌应多施欺诈手段","应该极尽欺诈之能事".他在长年的军事生涯中,不知演绎了多少骗敌诈敌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5.
正一1949年4月20日,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宣告破裂。国共双方剑拔弩张,决定国民党政府命运的最后一次大搏斗已经不可避免。在以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下,以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100万兵  相似文献   

6.
试论《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共1 3篇,由孙武所著。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我国古代大军事家,被尊称为“武圣”、“东方兵学鼻祖”。在《孙子兵法》中,孙武用朴素的辩证法,总结了殷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几百次战争的决策、指挥、战略、操作技巧、伦理行为等实例和经验,并吸收了当时各国诸侯的兵家思想,构筑了一个严密的兵家管理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兵家管理规律,使兵家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时过两千多年,《孙子兵法》不仅仍为今日世界各国的军事家必读之书,而且还为日、美等国的外…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与人才群体的管理梅汝莉我国古代典籍《孙子兵法》一书为"兵经"之首,记载了先人的智慧与谋略。近世以来."《孙子》热"在世界悄然兴起.不仅兵家取其微言大义.而且商家亦奉之为圭臬,不断从中发掘宝藏。从人才管理角度来看.《孙子兵法》提供的思想也是...  相似文献   

8.
孙子的智慧     
孙子的智慧○陈炎有一次,我同一位日本学者聊天,他讲了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天生就是军事家。”于是我想起了孙子。历史上的孙子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春秋末年协助吴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孙武,一个是战国中期辅佐齐君攻城略地、名显诸侯的孙膑。据《史记》记载,孙武出...  相似文献   

9.
正背景:2017年6月23日,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讲到"加大力度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时引用此典。出处:春秋·孙武《十一家注孙子·虚实篇》。习近平引用这句话,意在强调:"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受命领军进藏 1950年1月,新中国成立才三四个月,毛泽东提出"进藏宜早不宜迟"的战略主张.进军西藏的任务最后落到了西南局身上. 西南局领导人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任务后,开始商量进藏人选.邓小平吸着烟,深思许久,对刘伯承说:"让十八军的张国华去吧!"刘伯承笑了:"我也正打他的主意."  相似文献   

11.
屈戎 《党史文汇》2001,(6):44-44
主张废奴的林肯,于1854年7月1日发表了他的《关于奴隶制的几点意见》,他说:"证明奴隶制是一种极好东西的著作写了一本又一本,然而我们从来没有听说有人愿意自己许身奴隶来享受它的好处."也许,那个时代还没有现在的进步,抑或是他生长的国度不同,所以也就无缘"听说"这自愿许身为奴的事件.倘若林肯活到今天,可就有幸与闻了.君不见,在中国,近年来就有人热衷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否定中国革命,进而提出什么"孙子战略".所谓"孙子战略"云者,其精义便是"许身为奴".那大意是说,当初中国如果不反帝--而是当美国的孙子,今天的中国就会像日本那样繁荣云云.  相似文献   

12.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1):21-23
1954年秋,陈毅奉调中央,内定将接替周恩来出任外交部长.10月初,陈毅率团出访东德和波兰.对方了解中国团长是一位诗人,特意安排了对歌德故居的参观和肖邦故居的访问.陈毅读过《浮士德》,因此在诗中提及:  相似文献   

13.
刘伯承元帅是一位传奇人物,早年就有“军神”和“川中名将”的美誉.大革命时期,杨闇公(中共四川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杨尚昆之兄)初识刘伯承即感叹:“他真是天才,颇有见解,使此人得志,何忧乎四川?”1929年,中共中央曾要求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四军,毛泽东致信中共中央:“刘伯承同志可以任军事,恽代英同志可以任党及政治,两人如能派来,那是胜过我们的.”当时毛泽东与刘伯承尚未谋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伯承先后3次担任红军总参谋长,被称为“党内孙武”.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曾当面称赞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朱德撰文称刘伯承“有古名将风,为国家不可多得的将才”.解放战争时期,“小诸葛”白崇禧称刘伯承为“中共第一悍将”.  相似文献   

14.
《新长征》2013,(3):33-33
<正>刘伯承元帅是现代著名军事家,他戎马一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历和指挥过无数战役,被誉为"战神",毛泽东称他是"当代孙武",邓小平称他"屡建战功,以足智多谋的‘独目将军’闻名于世"。刘伯承早年曾在四川大败军阀吴佩孚,后来作为红军首任总参谋长,在万里长征中  相似文献   

15.
1919年8月14日,陈毅和其他60余名学子乘法国货船"麦浪"号启程赴法勤工俭学.新的天地在陈毅面前展现了,35年后,他写下《水调歌头·自叙》追怀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其中几句是:  相似文献   

16.
《湘潮》2021,(7)
正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中描述:"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这段文字精辟地道出了通道转兵的重大历史意义。中央红军长征胜利85年多了,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穿越时空隧道,去感受当年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去探寻永载史册的通道转兵的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7.
正《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齐国人孙武所写的一部著名的兵家专著,共分十三篇,篇幅短小却包含着深刻的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它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最早、最杰出的军事名著。在管理方面,《孙子兵法》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文武兼治的重要战略思想,这对我们今天,大到管理国家、军队,小到维系家庭的和谐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孙子兵法》强调在管理中要做到"文武兼治",将"文治"与"武治"相结合,发挥二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8.
舒云 《党史博览》2014,(8):42-46
正1987年7月,笔者进入《聂荣臻传》编写组,负责撰写新中国成立初到抗美援朝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两章,因此获悉了元帅传记编写组的一些情况。军队承担八位元帅的传记编写工作1955年9月27日,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元帅军衔,此后,十大元帅成为专有名词。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党史的搜集、编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和陈毅是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两位伟大人物,也是情谊深厚的挚友。从1928年4月两人相识,至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两人的情谊延续44年之久。毛泽东与陈毅既是终生亲密的战友,又是"诗情"深厚的诗友。井冈山上相识陈毅对毛泽东了解已久。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陈毅,从蔡和森的介绍中开始了解毛泽东。后来陈毅读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20.
刚进入夏季,天就出奇地热了起来。为放松郁积的心情,我决定去拜谒位于惠民县城文化区内的孙子故园。于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满怀虔诚,款步而来。 孙子者,孙武也,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春秋末期齐国人(今山东惠民人)。孙武以其博大精深的“兵法十三篇”(即《孙子兵法》)为后人所推崇,奠定了其在我国军事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