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子良  杨稣 《理论导刊》2001,(12):43-44
一、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人力资本论人力资本是指在劳动者身上教育与技术等方面的投资,是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人力资本的概念,在20世纪初就由美国人欧文·费歇尔提出。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等人将这一概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力资本不仅表现为劳动者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人力资本的形成是通过人力投资而实现的;教育不应单纯地看成是一种消费和福利活动,而是一种潜在的生产活动,是生产力的一种积蓄。人力资本的增长,特别是教育投资的…  相似文献   

2.
劳资冲突与产权制度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劳资冲突源于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与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之间的相互博弈。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理论性质以及人力资本产权主体与物质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源为: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对物质资本产权主体的从属性和依附性;人力资本产权主体和物质资本产权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本的收益权在实现上存在障碍;人力资本形成专用性之后,雇主不兑现初始承诺。基于我国目前人力资本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源为:人力资本产权私有制度未被确立;人力资本的出资和价值评估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本流动机制不健全。完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解决我国企业劳资冲突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理论 ,至今仍无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其研究散见于企业理论、企业家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中。对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理论可以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内涵、形成、定价与配置几个方面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组合,在契约关系中,物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所有者是作为委托人存在,而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作为代理者存在的,并得出“资本雇佣劳动”的结论。本文将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尝试性的界定为权益性人力资本和债务性人力资本两类。随后,对这两种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属性、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在企业契约关系中的新的看法。认为,企业产权的最终逻辑结果是企业契约中的权益性要素合在一起雇佣了债务性要素。  相似文献   

5.
沈天炜 《学理论》2009,(12):132-133
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对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地位的认识也在不断升华。西方经济学界产生了“从人力到人力资源再到人力资本”的理论认知。但我国理论界对人力资本内涵的理解存在很大分歧,从而导致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产生泛化的倾向。从企业产权制度发展的层面,对人力资本演进过程进行剖析和研究,对于完善人力资本理论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必须对传统经济学定义的劳动价值论进行创新,重组商品价值公式,独立评价异质型劳动,明确其在价值创造中的不可替代性;必须对企业委托代理理论进行创新,重新定位人力资本产权进入企业后的委托代理模式,重新认识企业的代理人问题和代理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杰  王俐秀 《学理论》2012,(8):114-115
随着管理在企业实践中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显现,人们也开始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视角下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策略如下:一是转变观念,提高对人力资本的认识;二是重视企业中的专用型人力资本;三是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和增值策略的使用;四是确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本产权;五是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树立良好的声誉。  相似文献   

8.
刘文杰 《学理论》2012,(17):149-151
贝克尔在其《人力资本》一书中提出了在职培训的两种假设并建立了在职培训投资的模型,同时进行了理论解释.贝克尔的企业在职培训理论为我们理解当前企业在职培训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制定与开发企业培训计划提供了有力依据.对于在职培训分析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分析和理解在职培训本身,而是有助于分析和理解所有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个体异质性的视角分析了企业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路径。研究发现:企业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路径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即代表企业异质性的生产复杂程度和包括企业行为规范、记忆能力以及情感状态在内的内部经营环境。在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由企业复杂程度所决定的个体人力资本的特性,简单的生产过程需要的是同质的人力资本,其可替代性和流动性较强,个体之间不需要深度的交流和协作,因此企业的行为规范对于其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相反,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的是异质的人力资本,其可替代性和同质性较差,员工之间需要深度的交流与协作,因此企业的记忆能力和情感状态对于组织人力资本的形成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管理正向着人本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信息化的趋势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人力资本和技能进行投资,要求在思维观念、管理方法上进行转变,本文正是以此为契机,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理论根据,结合成功企业的实例,对现代管理趋势之一——人本复归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4,(36)
运用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分析并评价了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中的人力资本思想,探讨了人力资本开发与资本有机构成变化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反映着对人力资本开发的日益重视,人力资本开发是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双赢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专用性人力资本会引发交易成本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债权融资具有规则性特征,股权融资具有灵活性特征,专用性人力资本所拥有的不同程度的专用性会影响到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和比例问题:当专用性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较低时,与债权正相关,随着专用性程度的提高,与债权负相关。本文通过在资本结构理论中引入债权与股权的融资交易成本,将专用性人力资本融入到企业资本结构中,以期从降低交易成本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使企业资本结构达到最优,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科斯定理与我国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李长安一、对科斯定理的评价美籍经济学家罗纳德·H·科斯(Ronald·H·Coase)于1960年在《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发展问题》的文章,对传统性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1966年施蒂格勒(G·Stigl...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资本化是将人力资源作为资本要素投入经济过程,实现由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提出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获得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效益的必然要求。研究人力资源资本化对企业筹资、投资、企业利益分配、财务分析的影响,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文章通过分析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理论缺陷--以股东利益至上,重点阐述了制约中国现代和谐企业制度建立的关键现实因素:产权表面清晰而实质模糊,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控制和公众监督边缘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虚置,劳动者产权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照搬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文章最后提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五权分立与制衡.  相似文献   

16.
三种不同人力资源变量:领导者的人力资本,雇员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对企业发展影响有三种模型。通过研究领导者人力资本、雇员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从而认为,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的信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企业人力资本运营中存在的信用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制约着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政府和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人力资本运营中产生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本文首先分别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其就业实现模型 ,然后通过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这一理论工具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 ,认为以人力资本积累的本科毕业为临界值 ,在本科以下 ,由于社会资本的运作空间较大 ,社会资本的就业贡献率大于人力资本 ,而在本科以上则刚好相反 ,本科水平本身则是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双重并重的状态 ;最后文章认为 ,伴随着整个社会学历层次 (或者说人力资本存量 )的提高过程 ,社会就业中的人力资本临界值也由中专、大专向本科以及不久的将来向研究生转化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几个假定及投资风险的理论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人力资本投资也不例外。但就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而言,其基本前提是"零风险"假定,内含同质性、完全竞争和信息完备等基本假定,这在真实世界中是不成立的。论文基于理论视角对人力资本投资理论隐含的几个基本假定进行分析,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特性决定其是异质性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和客体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备是其基本外部条件,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是风险来源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20.
王卫华 《学理论》2010,(4):149-150
盖尔·奥斯丁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戏剧有诸多优势。可用于戏剧分析的女性主义理论来自四个研究领域:文学批评,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电影理论。她对女性主义人类学中盖尔·鲁宾、卡尔·马克思、列维一斯特劳斯和西蒙·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运用盖尔·鲁宾的“妇女交易”理论、塞基威克的“男性同性交际欲望”理论以及吉纳尔的“色情三角”理论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证明女性主义人类学运用于戏剧领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