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是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择优过程。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尝试多种道路模式,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之后,在协调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关系方面、跨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鸿沟方面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使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而且彰显了世界历史意义:超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文明的分野,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超越了社会主义经典理论,丰富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发展中大国摆脱贫穷和落后提供了范例,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2.
徐世强 《理论探讨》2004,23(4):20-22
列宁首先提出利用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开创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必须利用资本主义的"迂回"方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在吸取列宁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超越。研究邓小平关于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要使生产力以旧社会没有的速度发展,还必须使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更快▲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就是要用实践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第二步证明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运动,其优越性的标准必须在超越于体制特征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它蕴涵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之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的合理性之中.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的合理性,本质上是同一的. 马克思是以历史评价来论证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不是以道德评价来构画未来社会的蓝图的.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资本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人类最伟大的世纪之一。在这个世纪里,作为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应运而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迈向21世纪。在跨世纪和第二个千年之交的重要时刻,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世纪的高度,回顾社会主义的过去,前瞻社会主义的未来。一、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特征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转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现在,社会主义已不只是思想理论、社会运动,还包括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辩证法:中国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不可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进入马克思论证的社会主义社会.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但不可超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这种"超越"与"不可超越"的历史辩证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必然性的历史根据,它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进一步研讨这一历史辩证法,对继续解决中国向何处去问题,对进一步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一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当代世界局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兴技术运用于社会生产部门和一些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措施的出台,在战后出现了相对稳定和发展;二是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中出现了曲折,甚至是局部的倒退。面对这种情况,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必胜,资本主义必败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一些敌对势力则宣称:“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其失败是二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文献。《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多方面地揭示和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了科学的蓝图。认真地学习《决定》,对于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从而增强改革的自觉性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共产主义运动至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人们对于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是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提高的。马克思当年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曾作过一些科学的阐发,这对于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毕竟生活在资本主义时期,他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的实践。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即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社会,是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出发的,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一般特征的论述也是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弊端为前提的,他不曾料到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会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马克思预料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切或主要资本主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站在跨世纪的时代高度来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对于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清醒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前途命运,具有重要的意义。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是社会主义在世界一部分国家取得了胜利。然而正象封建主义社会代替奴隶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一样,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从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的,而是从旧世界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开始的。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反差: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它赖…  相似文献   

9.
实践社会主义是20世纪的伟大事件和重要特征,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是从世纪之初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一国建设社会主义开始的;世纪中期发展到欧亚大陆12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世纪之末,最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放弃了社会主义,重建议会制共和国,东欧八国也更换了国旗,这不是历史老人返回原地,而是深沉地向前迈进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诞生对于社会主义运动来说,20世纪的意义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民族国家的规模,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患、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固然伟大,但是实践、只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现象”是本世纪历史发展的最大“热点”,一大批资本主义不发达或很不发达的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总危机中先后跨入社会主义,但到九十年代初,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又倒向资本主义怀抱。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究竟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该不该实行社会主义的选择?这些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应该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对此,从马克思的晚年到今天,已进行了上百年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是这一探索的科学结论。研究这一探索的历史发展及其经验教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超越的思想,对社…  相似文献   

11.
实践是理论的生命之源。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结论。. 十八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兴起,社会面貌的变革,经济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达,开辟了人类正确认识自己历史的新时代。马克思、思格斯正是从这种实践发展的特征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内部的重要矛盾,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为我们  相似文献   

12.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创新,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突破,而且对世界历史时代的人类文明形态作出了积极贡献。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相比较,中国的改革开放不仅在所有制、经济运行机制和国家治理体系等基本制度层面,而且在社会信念和社会结构层面,形成了“一体”与“多元”相结合、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主义新模式。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继续保持国家政权对经济社会的主导性影响,另一方面则在行政性官僚控制与经济自组织成长的张力中形成了动态的平衡,形成了在经济绩效和发展效率上超越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化模式。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时代“人类文明形态”的论述为参照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在于开辟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现代文明道路;其中所包含的非资本主义的经济形态、政权结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指向一条克服现代化“负效应”、规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内在对抗性的人类文明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和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关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渊源深厚、内涵丰富,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实践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国际上开创了中国模式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全面探析这一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的渊源、内涵和价值的科学维度,从广阔的理论语境和伟大的社会历史实践视角对其进行理性凝练,有助于为新的历史起点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向国际社会真正讲好当代中国的"绿色故事",生动有效地展示传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提供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5.
论全面开放     
对外开放的理论研究,目前还较多地局限在经济方面。笔者认为,这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的根本政策,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经济方面,而且有利于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方面。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对外开放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已展开得较为充分。这里试图说明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处于发展阶段中的必要政策。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封建制到资本主义,人类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以及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将会留下一个历史性亮点。一个政党的先进与否,归根结底要看它在推动社会前进中的作用。资本主义代替了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其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和谐,造成了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制度。迫使资本主义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正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吸取了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和改革,缓解了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晚年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考,为世人留下了一个世纪性难题,列宁结合俄国社会主义实践,在自己的晚年率先尝试了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寻找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替代传统意义的直接过渡思想,在列宁的晚年出现了思想上的巨大变化,在生产社会化的基本形式,商品生产与经营理论和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和新措施,这些变化不仅直接指导了俄国社会主义实践,而且对我国现阶段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宋淑瑾 《学理论》2013,(6):274-275
回顾和思考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特别对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进程中的一代青年人来说,引导他们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并能客观理性地对待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肩负起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重要探索和理论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观的新发展。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权的夺取与巩固离不开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领导。历史性集团的获取与巩固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通过夺取和加强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进而开辟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一定思考,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多途径、多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通过跨越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这一跨越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探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越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来社会发展的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跨越的基础上,更要实现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力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