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美国著名智囊机构哈特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理查德·韦茨博士发表了一篇题为《中俄武器交易陷于困境》的文章。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国防工业的不断发展加上俄罗斯严格的武器出口限制,中国正在逐步摆脱对俄式武器的依赖。但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并不愿意轻易放弃这块诱人的“蛋糕”,将来可能会放宽某些尖端武器的出口限制。中俄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近年来逐渐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注的焦点,韦茨博士的文章代表了美国许多观察家对中俄军事合作的最新理解和观点。本刊特综述国外媒体的相关报道,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刊刊发此文并非赞同国外媒体的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俄武器交易来到十字路口?美国专家展望中俄军售新格局21世纪的亚洲是全球防务市场的增长热区,这已是公认的事实。在亚洲各国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已拥有或即将拥有进攻性导弹武器。中国的国家安全被笼罩在了弹道导弹和攻陆巡航导弹的阴影之下。中国将如何应对威胁和挑战,如何在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技术扩散的令天保护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3.
西方媒体炒作中国武器出口的背后,是对中国武器出口现状的过度关注和无理猜忌,担心美、俄和英垄断全球军火市场的格局总有一天会被中国打破。可以想见,欧盟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未来对中国武器出口的围堵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4.
战略-政治地缘利益的接近能够使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合作达到新的水平。随着新一轮的中俄武器技术合作的展开将使中国拥有更加强有力的战略战术武器,从而在一定条件上使中国逐渐地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强国。  相似文献   

5.
2007年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期间,印度政府和军方先后向俄方施压,要求俄罗斯停止出售RD-93发动机给中国。这是印度首次借助市场力量干涉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和武器交易。这使得"俄、中、印三角军事合作关系"开始呈现出零和博弈的特征。它开启了一个危险的先例。  相似文献   

6.
欧盟对华武器解禁发出"积极信号"2004年11月22日,欧盟轮值主席国荷兰外交大臣贝尔纳德·博特表示,欧盟已发出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的"积极信号"。在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一直存有分歧。法国和德国积极主张并推动尽快解除禁令,但一些成员国持反对立场,其深层次原因是美国对一些成员国施加压力。2004年10月,有美国官员威胁说,若欧盟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美国将撤销与欧盟之间的军事交流。美国对欧盟一些成员国,尤其是新入盟成员国的影响力不容低估。按欧盟现行章程,任何一个成员的一票反对,就可以让解除对华武器出口禁令化为空谈。据欧盟外交官员透露,欧盟成员国正在现有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基础上,积极就制定对每个成员都有约束力的对外武器出口行为准则进行协商,以保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普京正式当选俄罗斯总统以来,俄罗斯加快了军火出口的力度,俄武器出口额逐年攀升,平均每年的武器销售额在40到50亿美元左右,与1999年相比增加了大约70%。据统计,2006年俄罗斯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军火出口国,其军火出口总额达到了80亿美元,其中武器出口额为65亿美元,零部件和军事服务为15亿美元。虽然俄罗斯目前的武器出口总额仍无法与前苏联时期相提并论,但是俄罗斯却已牢牢占领了全球低端武器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成为中国、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廉价武器的主要供应者。军火出口所获得的大笔外汇收入,也为俄罗斯军事实  相似文献   

8.
许圣如 《南风窗》2010,(5):10-10
近段时间以来,奥巴马政府四处出击,咄咄逼人。美国先是对中国部分产品征收高额的惩罚性关税,限制和打击中国对美出口,接着就是逼人民币升值,逼中国开放市场,宣布美国对外出口要在5年内翻一番,又是对台军售,又是会见达赖,又是支持google与中国对抗,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9.
媒体     
《南风窗》2014,(12):15-15
<正>01中俄天然气协议与地缘政治英《经济学人》5月24日在5月份的一场紧张谈判中,中俄签署了一项庞大的天然气协议。普京称这项协议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史上最大一笔交易。但其真正价值却是协议背后的地缘政治。在经过了为期10年的讨价还价后,两国在这个当口达成协议并不出人意表。它将有助于克里姆林宫减少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俄报称俄可能失去中国武器市场 俄罗斯《消息报》1月29日发表署名文章称,从表面上看,俄罗斯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出口状况令人欣慰。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负责人安德烈·别利亚尼科夫在总结过去的工作时满意地指出,军用产品销售额稳定增长,每年大约增长10亿美元(从2001年的32亿到2003年的51亿)。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首先是因为莫斯科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的两个主要战略伙伴的积极合作:新德里和北京。然而,如果欧盟取消关于制裁中国的决定一旦得到了通过,会严重阻碍这种向前发展的合作,例如法国出口的多数武器俄罗斯没有类似产品或者根本就不制造。在中国市场上,由于中国与美国和西欧的政治分歧,莫斯科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而且是相当  相似文献   

11.
中俄关系:坦诚,再坦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强 《南风窗》2007,(8):73-75
尽管去年达成的中俄天然气协议至今仍停留在纸上,而远东石油管线的落实也未有确期,尽管双方最近对中亚能源的争夺有所加剧,而莫斯科不久前又对中俄民间贸易做出严厉限制,但从毛泽东—斯大林时代以来,中俄关系从没像现在这样密切。在胡锦涛和普京今年的首次会晤中,双方针对美国单边主义发表了关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联合声明,签署了2009年联合探测火星的协议,中方还承诺向俄国商品全面开放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什伦多夫认为,军事技术合作在俄中关系结构中占据重要的一席。这是由俄中两国对发展这一领域的紧密联系倾注了极大兴趣所决定的。对于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来说,扩大与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正常发展的需要,以保证在国家拨款和国家定货急剧减少的条件下能够继续为新型武器的科研设计工作投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资金。对华武器出口约占俄出口总额的1/5,2003年俄武器出口总额为50多亿美元。个别年份达一比例曾达到俄武器和军事技术出口总额的40%至50%。据估计,中国购买了大约120亿美元的俄罗斯武器和军事技术装备。可见,中国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已成为俄罗斯的战略伙伴。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华日益扩大的贸易逆差是由美国经济结构和对华出口限制造成的,双方的经贸关系体现的是互利互惠,不存在美国所谓吃亏的问题。今天美国对华发动的贸易战,其实质是经济战,核心是打压中国的崛起,尤其是阻止中国经济由大变强。贸易战所折射的是美国对华战略环境和政策的转变,体现出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4.
周边     
《南风窗》2014,(8):21
<正>日本大幅解禁武器出口4月1日,日本经内阁决议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该国长期遵循的"武器出口三原则",从而实质上打开在"符合条件"情况下的武器常规输出之门。日本1967年颁布实施"武器出口三原则",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联合国决议规定实施武器禁运国家、国际冲突的当事国等出口武器。1976年,三木武夫内阁对上述原则进行增补,事实上全面禁止了武器出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作为禁止太空常规武器国际运动的先锋至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年多前,这个亚洲超级大国——还有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自俄罗斯、津巴布韦和叙利亚——在联合国提出了一项禁止部署太空基武器的条约草案。 但是,就在北京努力争取多国联盟和公众舆论反对“太空武器化”之际,它还在继续悄悄地发展自己的旨在摧毁美国军事设施的太空基武器和战术。在这方面,中国的战略是通过限制并最终使美国现有的太空基防御设施失效而削弱美国的军事优势,以及预先发展许多专家认为将为防止弹道导弹袭击提供最有效保护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美国媒体证实,布什政府已经着手重新考虑在高科技和航天方面的对华政策,打算将来减少早先对中国出口高技术的限制,并且在航天领域进行合作。观察家认为,在航天领域同中国进行实际合作的新阶段,有助于推进并且加强两国共同的政治目标。美国的分析家认为,当美国需要中国支持美展开国际反恐战时,美国和中国航天领域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发展和利用国际太空站和无人航天)可以巩固北京和华盛顿的政治联系。  相似文献   

17.
值得关注的事态近来,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对台湾问题最有影响的国家,一改以往在这一重大问题上的模糊立场,公然将台湾海峡的安全问题视为其“共同战略目标”。此举是一个极为值得关注的重大事态,也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预,是中国人民所无法接受的。从去年以来,随着欧盟对华武器出口开禁的呼声不断增强,美国和日本便通过各种渠道,明确反对欧盟的这一打算,竭尽全力影响欧盟的决策。与此同时,美国却加大了  相似文献   

18.
商场无兄弟 前苏联解体后,其家底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不仅完全抛弃了前苏联时期大量对外军援的模式,也更改了“一流武器自用,二流武器出口”的基本思路,很快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生力军,其销售额连年上升,几可与美国分庭抗礼。但在俄系武器扬威世界的同时,国内军工企业却起了内讧。近年来俄罗斯的军工业为争夺海外订单,相互倾轧、打压同行的情况层出不穷,恶性竞争的结果不仅直接导致俄制武器的  相似文献   

19.
《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8月17日文童:《中俄“舞剑”,意在台湾?》华盛顿觀察WashingtonObserver华盛顿和台北的解读倾向于认为,中俄两国军演虽然没有明确针对任何第三国,但美国和台湾已经收到这样的信息:中国将不惜一切争取台湾,而俄罗斯支持中国这样的立场。“中俄两国并不是没有共同的敌人,但我认为两国在战时真正结盟对抗敌人的可能性实在很低。”华盛顿智库史汀生研究中心东亚研究室主任容  相似文献   

20.
论点摘编     
中俄关系不应趑趄不前美国的全球和地区政策对中、俄两国都构成了威胁, 两个国家应该相互依靠以反制美国的压力和围堵。但是, 现状是中俄两国都将它们各自与美国的关系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双方甚至有时故意与对方保持距离, 以加强在与美国发展关系时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美国的压力有时也使双方的距离拉大。相比较而言, 俄罗斯和法国、德国的关系比和中国的关系亲密。它们之间有定期的高峰会议, 也共同反对美国针对伊拉克的战争。中俄之间的紧密关系现在只在口头上, 两国之间需要为真正的密切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扩大合作加强互信。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