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世友原先最服张国焘许世友虽然出身行伍,但为人胆大心细、富于机变。他早年一直在四方面军,张国焘来鄂豫皖之后,曾中生、许继慎等人对张国焘的许多做法都很不满,他们曾经召集过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人开会,议论张国焘,许世友不发言,后来一定让他说,他就说:“张是中央的代表,反对他不是反对中央吗?中央不比我们高明?”这个会议后来被张国焘定义为“反党”,而许世友这个讲话却大受张国焘的欢迎,以后,张国焘对许世友大加提拔,成为四方面军的主将之一,名次在王树声之前。许世友后来和老人回忆的时候说:“那时候,我是无门无派,我就是觉得当兵打…  相似文献   

2.
1979年12月3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寒夜,天气异常寒冷。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床上,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忍受着严寒的侵袭。身边没有护士,也没有亲人。他身上盖的被子与毛毯掉了,他无力捡起来,最后冻死在异国他乡。他,就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个特殊人物,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和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张国焘。被国民党遗忘的张国焘曾流露出回大陆的意愿1948年底,蒋家王朝大势已去,国民党许多高官显要纷纷逃到台湾。张国焘慌忙把《创进》停刊,携带全家逃到了台北。张国焘携家眷逃台后,举目无亲,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  相似文献   

3.
《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3辑刊登了《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1929年12月31日),同时编者写有“信由何地寄往何地,尚待考证”、“‘张同志’,未详,尚待考证”两个脚注。笔者试对以上两个问题、何叔衡为什么要给董必武写信及信的内容作以下考证。何叔衡1929年12月26日给董必武写信,是缘于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两次听了张国焘关于建党初期情况的讲课后而写的(一)1929年,何叔衡和张国焘都在莫斯科。《中共党史简明词典》有关“何叔衡”词条中的说明是:“(他)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①(另《中国现…  相似文献   

4.
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在他59年的革命生涯中,创下了中共党史上的几个之最:他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年长的参会者,是红色政权首任“大法官”,同时也是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之一。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2001,(4)
中国人大都知道毛儿盖这个地方。而毛儿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就在那块弹丸之地上,张国焘曾拥八万精兵而自重,与在长征途中连遭强敌围追堵截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南下北上”之争。党内路线斗争,同样是风云激荡,杀机毕现,刀光剑影……何畏向张闻天发难就在张国焘停留毛儿盖期间,又发生了一起极为严重的事件:四方面军的几位高级将领群起围攻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事情的开端是,陈昌浩将四方面军驻扎在毛儿盖的几位将领召到右路军指挥部,商量好以后,然后派人去请张闻天,说有重要事情向他反映。张闻天来后,陈昌…  相似文献   

6.
正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1921年,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另外,包惠僧作为陈独秀的代表出席了会议。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人们对荷兰人马林多有了解,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尼克尔斯基却是个谜,他的模样、他的经历、他的故事无人知晓。  相似文献   

7.
王庭科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他的论文集《走自己的路──中共党史论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了。他在自序中写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我20年来(1980~2000年)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的自编论文集。”将时间限定在1980~2000年这最近的20年,正如王教授本人所说,是“对20年来的研究工作划上一个句号,以便在新世纪从零开始,再向新的目标奋进,生命不息,笔耕不止”。虽然这20年只是王教授教学和研究生涯的一部分,但由于这20年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20年,也是中共党史学…  相似文献   

8.
他为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为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维护党和红军的团 结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驰骋敌后抗日战场,虽然病逝在后方医院,但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题词对他予以高度赞扬,并和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 亲自为他执绋抬棺。在中共党史上,享受此殊荣的只有他一人。  相似文献   

9.
苗体君 《党史博采》2011,(11):44-48
张国焘字恺荫,又名特立,他的俄文名字叫阿莫索夫。1979年12月3日清晨5时,82岁的张国焘客死在了加拿大多伦多郊区的一家老人病院里,关于张国焘的死因也有两种说法,一是病死的,因为张国焘79岁就突然中风,右半身瘫痪;二是冻死的,因为张国焘住的老人病院条件较差,夜间被子掉在地上又无法喊人拣起来,他自己又无法拾起来就被冻死了。  相似文献   

10.
《党史天地》2007,(8):50-52
高志荣率3营强渡嘉陵江 陈康率2营血战剑门关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中共党史具有重大意义的遵义会议一结束,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致电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令红四方面军向西进攻,策应中央红军渡江北上。电文指出:“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决定我野战军转入川西,拟从卢州上游渡江若无障,你2月下旬即可渡江北上。”  相似文献   

11.
1935年秋,张国焘宣布成立临时中央,遭到朱德、刘伯承等一大批红二、四方面军领导的反对。为了铲除不同政见,杀一儆百,张国焘决计要对朱德和刘伯承下毒手。关于执行人选,他反复和自己的心腹参谋长李特商量,最后把这个特别的机密任务交给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具体执行。许世友手下有一个警卫手枪营,闻名红四方面军,个个都是神枪手,百发百中。 于是,张国焘命令李特把许世友叫来,深夜面谈。  相似文献   

12.
在共和国将帅中,许世友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他个性鲜明,奇特,爱憎分明,情感世界丰富、深沉,特别是他忠孝两全的性情,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1935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拥兵自重,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致使四方面军遭受重大损失。1937年3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清算张国焘的错误。在"批张运动"中,由于一些极左的做法,把四方面军的许多一般官兵也牵连进去。几十年后重提这桩历史公案,许世友回忆道:"到延安以后,有人说张国焘如何长如何短,我也不作声,只要你不说到我头上我就不管。以后西路军失败,  相似文献   

13.
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14.
寻找中共一大“第十五人”照片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凡了解中共党史的人都十分清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有15人,其中国内同志13人,共产国际代表2人。他们是: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及马林和尼克尔斯基。  相似文献   

15.
凌江 《湘潮》2006,(10):30-31
1934年10月,时任红三军团保卫局执行部长的杨奇清,参加了长征。翌年6月,中央红军和张国焘率领的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小金)会师。26日,党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继续北上,建立川陕根据地。张国焘自恃四方面军人多枪好,向党中央争权。他故意夸大向北发展的困难,主张  相似文献   

16.
正1935年6月中旬,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随后,中共中央确立战略方针北上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张国焘对中央的战略方针阳奉阴违,自恃人多势众,一意孤行,坚持南下路线。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后,朱德与张国焘同在左路军。其间,张国焘独断专行,执意南下,朱德的处境十分困难,可他临大节而不辱,斗智斗勇,最终把左路军引上北上的路线,实现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总会师。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第一次相遇1919年,北京大学的广大进步师生因不满巴黎和会,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生爱国运动。年轻气盛的张国焘是这次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当时,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对思想进步的张国焘很器重。这天,张国焘来拜访李大钊,正巧毛泽东也在这里,李大钊忙向毛泽东介绍说:"这位是张特立,张国焘同志。"  相似文献   

18.
两河口会议     
《党课》2006,(10):90-90
1935年6月16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此时,中央红军约2万人,红四方面军约8万人。会师后,中央红军改称第一方面军。在四方面军工作的中央代表张国焘,从会师一开始就认为当时革命形势低落了,并在战略方针上与党中央产生了根本分歧。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是:北上建立陕甘川根据地,目前应先夺取松潘,消灭胡宗南部,而张国焘的战略方针是:西进向西康发展,建立川康政府,实现其所谓“川康计划”。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陈昌浩是张国焘的坚定支持 者。其实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时 期,在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上,陈昌浩并不支持张国 焘,而是支持总指挥徐向前。 陈昌浩是张国焘的坚定支持者,但并非 在所有问题上都与张国焘保持一致 1930年11月,经共产国际批准,陈昌浩结束了在 莫斯科的3年留学生涯,启程回国。回国伊始的陈昌浩 被派到鄂豫皖苏区,此后他开始了和张国焘恩恩怨怨 的共事经历。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中,用毕生的精力研究中共党史,并对中共党史的教育、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中共党史为现实服务。为了唤起广大党员、干部的注意,刘少奇反复强调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性。一、刘少奇非常重视学习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性刘少奇对中共党史的认识程度是相当深的。为了引起全党重视研究学习和宣传中共党史,他在很多著作中和报告中都多次强调中共党史的重要性。(一)学好中共党史才能树立共产主义在全世界最后取得胜利的信心。刘少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