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忽视了“金融软件”的创新是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所谓“金融软件”创新,文章认为是基于伦理学,发展哲学视阈,在“金融硬件”创新过程中通过金融道德建设,树立金融道德榜样、提升金融道德情操、实施金融道德评价等一系列金融领域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金融产业的道德“洗牌”,最终达到有效地规避“金融硬件”创新将带来潜在风险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2.
经过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强烈冲击,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随之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模式在政治文化方面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我们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正确应对西方政治文化的挑战,重塑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3.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美国发生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并且向全球范围不断蔓延。这场因为金融衍生品泛滥、监管不力、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不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而引发的危机给了我们很多教训和警示,同时,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也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分析和对待。  相似文献   

4.
再贴现     
任立湘 《奋斗》2001,(4):54-54
对于世界经济日益联系紧密的趋势,人们曾创造了很多词汇来描述它,如“经济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在金融领域,对应的也有这三个词,分别为“金融国际化”、“金融一体化”、“金融全球化”。尽管这三个词在字义上存在很深的程度差别,但人们在运用时并不作明确的区分。大致说来,在八十年代,“国际化”、“一体化”用得较多,九十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5.
曾庆鹏 《探索》2011,(5):94-99
以外部经济失衡及其调节的理论和历史演变作为切入点,可以更多地观察到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意味着全球经济结构的改变,表明旧的国际经济失衡调节模式终结和新调节模式的产生。以外部经济失衡的调节为导向,当代全球化是“贸易调节的全球化”和“金融调节的全球化”的综合体,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与暂时平息的美国“次贷危机”一样是金融调节失效的必然显现,意味着全球外部经济失衡的调节必然回到经常项目调节的基础性层面。  相似文献   

6.
“入世”对我国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领域尤显突出,特别是WTO规则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国际投资、金融开放及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李诗洋  薄凡 《前线》2022,(3):57-60
北京“两区”建设250余项开放政策的实施有序扩大了服务业开放,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北京经验,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信心。当前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国际贸易领域出现新的壁垒,全球经济开放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北京的服贸会平台不仅向全球服务贸易企业敞开中国市场大门,更为未来全球服务贸易拓展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北京将以“两区”“三平台”建设为契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论坛上表示,经济复苏将会是一个较长的、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宋博 《理论学刊》2023,(2):123-13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的地位日益攀升,其影响范围不断拓展、作用力度不断增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愈发紧密,尤其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球各经济体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经济金融化。在全球经济金融化不断加剧和国际金融资本不断积累的情境下,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呈现金融化特征。然而,由于经济金融化因素自身存在不稳定性,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势必会出现利弊共存的问题。因此,从政策实践看,中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确保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就应当从分析经济金融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入手,进一步寻求适度经济金融化下的经济增长,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冷战的结束,跨国公司实力和全球性活动的加强,国际多边组织机构的健全和正常运转,区域经济组织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及各国对外经济政策协调的加强等,推动了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使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主流趋势,并已对全球经济增长、贸易、投资、科技发展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经济、金融全球化对我国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特别是面对即将“入世”的新…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关乎历史的命题,天府之国传承的金融崛起之梦,从那张小小的“交子”开始已绵延千载。这是一个关乎现实的命题。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金融秩序,中国全球经济地位不断上升,随之而来的是国内金融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北京、上海,深圳等各金融中心相继加快建设脚步,而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仍相对空白。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为世界金融海啸,全球经济形势日趋严峻。面对这场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与美国经济金融界人士座谈时,用斩钉截铁的声音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这不仅表明了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对这场危机的态度,更显现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担当,让世界放心、宽心、有信心。  相似文献   

13.
《廉政瞭望》2023,(21):68-69
美丽花城,狮子洋畔,一场世界瞩目的金融盛会日前在广州举行。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财经政要、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围绕如何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进行热烈探讨。五粮液积极发挥国际金融论坛(IFF)顶级战略合作伙伴、全球年会指定产品身份作用,助力国际金融战略对话、交流合作、学术研究,借助论坛这一国际化平台,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融入全球一体化发展浪潮。  相似文献   

14.
于明言  臧学英 《党课》2012,(3):85-87
“碳金融”及其由来 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衍生出很多与碳排放相关的金融需求,“碳金融”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概念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一般而言,所谓“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议定书》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或称碳融资和碳物质买卖,即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等技术和项目的直接投融资、碳权交易、银行贷款等金融活动。除此之外,近年来也出现了其他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海啸渐行渐远,“后危机”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当全球经济的复苏开始忽隐忽现时,我们应如何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目标,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深入实施“一化三基”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强省、文化强省、教育强省建设?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重点和重要抓手。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姜跃春 《前线》2012,(1):25-26
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成为了制约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最大障碍,美、欧、日三大经济板块增长因此同步放缓。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增速尽管仍居高位,但面临挑战明显增多。由于欧债危机仍然看不到解决前景,全球失业率高位徘徊,“通胀”压力不断增大等风险依然存在,未来世界经济走势仍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王懿霖 《求贤》2023,(1):40-43
<正>刚刚过去的2022年受新冠疫情、能源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而全球人才市场也因此发生着快速改变。针对2022年的全球经济以及人才趋势,经济学家Karin Kimbrough总结道:“我们看到经济增长的步伐有所放缓,全球经济在2021年经历了复苏之后,又重归平稳,而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了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强烈冲击,世界经济开始缓慢复苏,随之进入后危机时代。在危机中焕发出蓬勃生机的中国模式在政治文化方面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主流与非主流政治文化的并存,本土与外来政治文化的碰撞,传统与现代政治文化的融合,使得当前中国模式在构建政治文化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正确应对西方政治文化的挑战,重塑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快速增长之后,进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我们履行全球气候共同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阐述了绿色金融的概念,归纳总结了绿色金融全球趋势及韩国绿色金融的实践。提出了强化我国绿色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1月7日在英国圣安德鲁斯闭幕。会后发表的公报称,虽然股指攀升、房价走高、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上扬等迹象不断显示全球经济正走向复苏,但经济复苏“仍不平衡,仍需依赖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承诺将保持经济刺激计划,以待经济完全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