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联体对俄罗斯而言,具有战略屏障和战略借重的双重作用,也是俄国家振兴的依托条件之一。但因俄独联体政策有诸多失当、新独立国家自主意识增强,以及美国和西方采取诱压结合的方式分化独联体,目前独联体处于四分五裂中,俄与独联体其他成员国间关系总体呈纷争多于合作态势。经历了各式“颜色革命”的独联体未来内部矛盾还将扩大,俄与美国及西方在争夺后苏联战略空间的较量中谁是最后的赢家,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北约对独联体地区的扩张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北约为实现向外扩张的战略目标,不仅蚕食了原苏东国家,还不断强化对独联体的渗透,并以乌克兰、格鲁吉亚为切入点,东扩目标直指独联体。北约此举引发俄罗斯的强力反弹,俄采取了援助关系密切国家、打压与俄离心国家,以能源诱压"西靠"国家等手段牵制北约渗透。未来,俄将会进一步强化对"战略利益区"的控制,北约也不会放弃向独联体扩张的战略意图。俄罗斯与北约在独联体地区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俄对独联体直接投资目标明确,独联体已成为继欧盟之后俄罗斯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尽管如此,俄对独联体直接投资的总体规模还明显偏小.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俄对独联体的直接投资将呈增长态势,但仍存在种种制约因素.为使俄对独联体国家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俄还需从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对独联体投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结合实际确定俄企业对独联体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同时,在国家支持、调整投资的地区结构、整合企业力量和解决债务问题等方面还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从苏联解体迄今20年来,独联体内部呈现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独联体组织四分五裂,另一方面是不同成员国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上重新组合、加强一体化建设。普京提出在俄、白、哈关税联盟和欧亚经济共同体基础上逐渐建成具有综合性质的欧亚联盟,使之成为促进独联体地区一体化的新组织,以及俄追求"世界强大一极"战略的依托。俄着力推进欧亚联盟可能对中俄关系及中国与欧亚地区其他国家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并对上合组织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重构与乌克兰的关系。随着俄对外战略的调整和美国全球战略的推行,俄美很快渡过了“蜜月期”,在独联体地区展开了势力范围的争夺。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乌克兰不可避免地成为美俄在后苏联地区争夺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美国一心想趁俄罗斯虚弱之机扩大在东欧与中亚的影响力,企图彻底肢解独联体,大肆从事"民主改造",策划"颜色革命",并在乌克兰、格鲁吉亚与吉尔吉斯斯坦连连得手。美国还企图将"颜色革命"进行到底,对俄实施"和平演变"。美国的"弱俄"政策与俄罗斯的"强俄"战略终于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发生激烈碰撞,俄罗斯一改长期的被动防守,主动出击,加大资源投入,强化与中亚有关国家的关系。美俄在独联体及中亚的地缘攻守态势逐渐出现重大变化:美国被迫从乌兹别克斯坦撤军,并一再乞求其他国家保留美军基地;俄乌两国则签署联盟协定。美俄之间不仅存在"单极"与多极的结构性矛盾,而且彼此在战略利益、价值观与发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俄美关系的"蜜月期"很快结束,矛盾和分歧不断加深,这突出体现在双方对独联体地区特别是乌克兰的争夺上.九一一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契机在中亚实现战略突破,并通过支持"颜色革命"在独联体地区推进全球"民主"战略,使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面临强大压力;同时,随着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持续走高,俄罗斯经济得以全面复苏,自信心日益增强,进而在独联体地区对美国展开全面回击.乌克兰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及在后苏联地区仅次于俄罗斯的影响力,自然成为俄美争夺的"桥头堡",这也是造成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2010年俄罗斯在外交领域获得诸多重大突破: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政策中大国合作理念在俄美关系中明显体现;俄罗斯与欧盟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进入实施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俄罗斯利用金融危机重掌独联体地区的主导权。尽管俄罗斯外交2010年取得了近些年来最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俄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除,俄欧现代化伙伴关系的前景仍充满变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北约对独联体地区的政治与军事渗透也并未停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2009年以来俄关关系“重启”的原因和成果,梳理了普京在2012年5月重新执政后俄美关系不断恶化的一系列事态及其根源,分析了俄美重新开始在独联体地区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战略背景以及乌克兰危机及其前景对俄美关系和中俄关三角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加紧向俄以外的前苏联地区渗透,北约东扩步步紧遇。为了抗衡西方,俄罗斯正加大力度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俄白共同体、俄白哈吉“小独联体”的建立,标志着独联体一体化在一定范围内步入纵深发展的新阶段,独联体内部离心力与外部分化力交互作用,独联体一些成员国既注意加强与俄关系,又在相互间发展横向合作,试图削弱俄的支配作用。成员国经济状况参差不齐,俄乌关系的难以协调,都阴碍着独联体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速度与深度经过一段岁月的磨合,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究竟如何转化演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初俄美关系“重启”以来,俄外交出现了大幅度“西倾性”调整,把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放在优先位置,目的是想借后者之力来实现俄罗斯的全面现代化。但鉴于俄与西方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矛盾,双方关系短期内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俄外交再次向西“一边倒”的可能性不大。俄外交的另一个着力点是独联体。由于俄不拥有统领独联体未来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其欲重塑独联体“霸主”地位的目标短期内亦难以实现。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俄对华战略疑虑呈上升趋势,“借重”与“防范”将是俄今后对华外交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2.
后苏联空间是伴随苏联解体出现的一个单独的地缘政治区域,呈现出"一大多小""一强多弱"结构.在俄罗斯主导下,各国在政治、经济、人文和军事上建立了紧密联系.该地区构成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和战略发展空间,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传统利益区"和"切身利益区",对俄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同时美欧对后苏联空间的介入与影响日益增强,极大恶化了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使俄在该地区的政策实施受到掣肘.俄罗斯在后苏联空间积极发展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依靠独联体、俄白联盟国家、集体安全条约及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建设.尽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后苏联空间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优先方向这一原则不会改变.后苏联空间是俄罗斯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3.
在独联体国家关系中,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两国关系最为复杂.两国独立以来,由于反恐、驻军和民族问题等诸多因素,彼此间始终龃龉不断.普京执政后.对外高加索各国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执政初期,普京力图扭转与格鲁吉亚的关系,但由于同格矛盾较深,俄格关系始终没有得到真正好转.格鲁吉亚发生"颜色革命"亲西方的萨卡什维利担任总统后,俄格关系更是急转直下,双方剑拔弩张,几乎濒临战争边缘.如今,由于南奥塞梯冲突,俄格两国已经断交.基于两国战略欲求的背离及彼此间结构性矛盾,俄格关系短期内难有好转.  相似文献   

14.
独联体国家与俄罗斯的多边结算制度[俄]嘎·沙嘎洛夫苏联解体后,其领土上形成了独联体。俄罗斯作为独联体中最大的国家,缺乏同其他国家建立经济联系的意识,对此俄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第一,没把独联体区域内各国的边界界定上升到国界的高度;第二,仍把原苏联通行的...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演变同俄对独联体政策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加强了对外高加索事务的介入,以解决“热点”问题为契机,双边关系得到一定发展。但在美国和北约等外部强大势力对该地区的渗透之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在对俄罗斯失望之余,双边关系很快冷淡下来,格俄之间甚至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继承国,经历了十多年的政治动荡和经济下滑。普京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内政外交新政策,使俄罗斯逐步走向复兴。普京政府在吸取历史和现实教训的基础上,以复兴大国地位为指向,开展务实外交。一方面,它仍视中亚地区为俄传统的势力范围,坚决反对美国的渗透;另一方面,它正视美国介入的现实,采取更灵活的手段争取中亚国家。俄在坚持优先发展与独联体国家间关系的同时,开始对独联体国家区别对待。中亚地区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但鉴于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美国政府没有采取冒进的政策,而是稳扎稳打,由点及面地向中亚全面渗透。俄美两国在中亚的战略是相冲突的,这将使两国在中亚展开全面的争夺。  相似文献   

17.
俄美对乌克兰争夺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冷战后,欧洲地缘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俄罗斯与西欧之间一度出现了“三道防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进一步挤压俄的战略空间和分化瓦解俄的势力范围,扩大其战略纵深,在首轮东扩将俄的“第一道防线”——中东欧国家相继冲垮后,即将在第二轮东扩中拿下波罗的海国家,攻破原苏联地区范围,即俄罗斯的“第二道防线”。紧接着将实施第三轮东扩,向俄的“第三道防线”,也即俄最后一道势力范围防线——独联体地区国家进军,而乌克兰是其中的主要目标。由于乌是俄与西欧之间最后一道 “缓冲线”,且长期是其势力范围,乃至是俄本土之一部分,俄不会轻易让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收入囊中。为此,俄美对乌展开激烈争夺,乌与俄美关系呈现微妙、复杂的状态。 (一)美乌关系。冷战后,美国为推行全球战略,一直在分化和瓦解前苏联的势力。由于乌位于欧亚大陆地缘  相似文献   

18.
与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开展能源合作,是中国能源战略的一部分。目前美欧都在采取措施,希望从中亚地区进口更多的天然气,同时遏制中俄在这一地区的影响。俄也正在增强对这一地区天然气资源的控制。因此,我国必须认真研究,及时应对,以期与有关的独联体国家在世界能源博弈中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面临美欧对独联体地区的渗透和独联体国家对俄罗斯的离心倾向,俄正积极调整其独联体政策,以期反击西方的进攻和压力。展望独联体地区未来形势,俄美争夺将更趋激烈,独联体内分化趋势加速。中俄两国也可能因独联体的形势变化出现新的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两国由于历史、民族、驻军等原因,彼此之间矛盾不断。2008年俄格冲突爆发,格鲁吉亚与俄罗斯断交,随后退出独联体,俄格关系进入了冰冻期。近一年来,由于格鲁吉亚政局及外交政策发生了变化,俄格关系出现了改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