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自主招生推出的“圆梦计划”对特定农村户籍学生入学机会进行倾斜保护,其实质是纠正过往城乡教育不平等的纠偏行动,以实现城乡学生受教育权的实质平等。但纠偏行动本质上仍为差别待遇,宪法仅保护合理的差别待遇,因此应当对“圆梦计划”这一纠偏行动进行合宪性审视。借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纠偏行动的严格审查标准,虽然“圆梦计划”旨在实现城乡教育平等,具有切的政府利益,但该纠偏行动是否能有效实现其追求的城乡教育平等存在质疑,且并非是实现该目的的影响最小的措施,因此,基于户籍分类对城乡学生实行差别对待的“圆梦计划’’不能通过宪法平等保护之门,涉嫌歧稠.。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70年代初起,澳大利亚政府开始采取多元文化政策,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澳大利亚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少数民族考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在和谐视阈下研究和探讨澳大利亚高校招生民族倾斜政策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考民族倾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人权发展的进程中,教育权的发展备受关注.其中教育平等权的实现程度更是我国人权发展的重要体现.教育平等权具体包括选拔考试平等权、教育机会平等权和教育条件平等权.实现选拔考试平等权,必须从消除歧视、消除特权入手,保证所有人在考试中得到平等对待;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必须解决弱势群体的入学问题,保证无论城乡、地区,都能获得学习机会;实现教育条件平等,必须解决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保证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优惠政策与少数民族的平等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了诸多教育优惠政策,在义务教育中给予人财物的倾斜和支持,在高考招生中,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学生.这些优惠政策,在形式上以区别对待为特征,但并非违背宪法的平等保障原则.教育平等应该与正义社会相契合,在一个民族多元的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有机会通过教育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每一民族都有适当比例的代表平等参与社会.这些教育优惠政策正是这种参与平等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5.
就现实而言,当前城乡青年在接受高等教育上是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城乡青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的不平等;城乡之间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城乡收入巨大差距导致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要采取切实措施去实现城乡青年高等教育的公平:改进高等教育的相关体制;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相关机制;通过相关制度和政策,明确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最后底线,从各高等教育机构而言,就是针对城乡青年的实际,建立从课堂教学、课程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公平机制,为实现平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巴基案、格拉特案、格拉茨案与对我国高招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高招政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高校在不同地区分配不同招生指标的政策、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对特殊群体的加分政策这三个方面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有关教育纠偏行动的巴基案、格拉茨案与格拉特案上的判决意见,对反思我国现行的高招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高校在分配招生指标时应采取地域平等的原则,在自主招生方面应细化并公开相关的量化评估指标,同时应逐步取消对特殊群体的加分政策。  相似文献   

7.
从公民受教育权的角度看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法大学宣布实行新的招生政策之后,社会反响强烈,各方褒贬不一,学者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在我国逐渐实现依法治国的今天,教育政策必须服从法律。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包括平等的入学升学权。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政策无疑是向教育公平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为了兼顾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中央政府围绕高等教育性别、阶层、民族、城乡与区域公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回顾高等教育机会分配政策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状况,发现有待进一步改善.围绕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现状,提出了完善未来高等教育机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保障流动儿童的初等教育权,但是由于受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财政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流动儿童与城市当地儿童的初等教育权在入学机会和教育过程上仍然享受不平等的待遇,这显然与作为宪法权利的受教育权相悖。因此政府应当通过逐步建立以居住地为主入学的教育体制、完善教育财政体制等措施来实现流动儿童初等教育权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10.
教育机会的补偿是维系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一些联邦州开始执行“顶尖比例计划”,作为后平权法案时代重要的教育公平政策.然而,这一尝试同样受到了多方的质疑,高校招生的机会补偿政策面临着资源分配与社会认同间的相互矛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高考命题权的下放,各省市逐步开始自主命题,这一高考"多元化改革"表面上消解了高校录取标准不平等的现象,实则以一种更隐蔽的手段加剧了教育地方保护主义。分省命题制度违背了《宪法》第33条规定的平等原则和第46条保障的公民受教育权,使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平等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区域环境差别极大,发展极不平衡。进一步完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政府职能大转变,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大发展,优化覆盖农村的财政管理体系,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一体化格局,实现城乡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城乡社会和谐,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6月进行的第四次问卷调查结果对家庭背景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年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是否从事管理技术类职业、学生是否来自城市)、性别等因素对学历层次以及"211"高校的入学机会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广泛与否、是否来自东部地区等因素对学生入读"211"高校的机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磊  田志超 《工会论坛》2011,(6):139-140
针对当前一些学者对国内教育的不平等问题的描述,我们可以从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判断教育平等的“应然”状态,教育的平等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和入学机会的均等,而是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条件及其结果的平等。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关爱其成长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分配和享有的平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平等受教育的空间、条件和机会。通过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发展农村和边远地区教育,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制约因素.在武陵山民族地区这种二元结构显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和困难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挖掘民族地区优势资源,力求探索出一条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特色之路,以期实现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平等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保护少数人和少数民族权利是平等的题中应有之义。平等权与平等发展权是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核心。为真正体现和落实平等权和平等发展权,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优惠性差别待遇,促进了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由“机会平等”向“实质平等”转变。  相似文献   

18.
高校自主招生联盟是一个“新生事物”,高校自主招生联考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高校自主招生包括自主考试和自主录取,要把重点放在自主录取上.本文认为未来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方式有优惠模式、权重模式、独立录取模式三种可供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在全国的普遍建立,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权利实现程度上的差异,促使少数民族产生获得发展机会均等、实现共同进步的愿望,进而提出享有平等发展权利的要求。本文以发展权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界定了民族发展权的涵义、定位了民族发展权的性质、并分析了实现民族发展权所面临的障碍性因素。最后,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制教育与宣传等层面,试图运用法律制度的手段对民族发展权予以全方位地保障,以促使民族发展权尽快实现,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的发展,最终使各民族走上平等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在民族地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族八省地区共同富裕程度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从“富裕度”和“共同度”两个维度来分析,这些地区共同富裕发展程度可划分为共同富裕型、共同发展型、相对滞后型、优先富裕型四种类型。提升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水平,需要重点关注精神生活富裕,增强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以居民可支配收入为重要抓手,扎实提升民族省区的“富裕度”;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进民族省区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