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后危机时代,二十国集团(G20)需要从一个危机应对机制转变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在此过程中,G20面临着成员国利益分歧加大、世人对其信心下降、合法性不足、缺乏执行力、议题拓展等一些问题.作者在分析G20角色转型所面临的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短、中、长三个阶段的目标,并据此对法国戛纳峰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大国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及成员国之间的妥协是G20顺利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作为当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今年G20杭州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作为国际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G20峰会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会各方的共识度和行动力,应该说,G20杭州峰会应能交出一份另世人  相似文献   

3.
2016年9月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顺利闭幕.会议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①在创新增长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取得重要共识.德国将于2016年12月1日接棒中国担任G20主席国,并于2017年7月7~8日召开汉堡峰会,有望延续杭州峰会重点议题,进一步助力世界经济增长和G20转型.  相似文献   

4.
G20正在发生两大转型: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周期性政策向结构性政策改革转型。但G20的转型面临自身一些机制性难题的制约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消极态度的掣肘,前景充满变数。G20转型及其建章立制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应通过加强G20机制化建设、提高G20功效、以正式国际组织辅助G20非正式机制、使G20议题设置适应长效治理新形势,以及加强中美在G20机制建设方面的协调等方式,有序有效地推进G20改革和转型。G20杭州峰会将打下中国烙印,有望成为G20转型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5.
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是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深化的严峻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G20机制为基础的全球协调应对的成功经验表明,全球经济治理应当超越旧的框架,去探寻新的模式。从首次召开G20峰会到被宣布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仅仅经历了一年时间,这固然体现了G20峰会在全球协调应对金融危机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它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被匆忙机制化的,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只有扎实推进G20的机制化建设,才能确保它在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该并且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8年爆发的伞球金融危机,使得1999年建立起来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升级为领导人层次的多边峰会.在G20匹兹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一致同意"G20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一',并表示以后每年至少举行一次G20峰会,这就标志着G20峰会已经制度化,并将在"后危机时代"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杭州多桥。断桥、长桥、钱塘江大桥、复兴大桥……古朴文雅辉映现代气派,透出这座城市融汇古今、灵动开放的底蕴。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这里举行。据悉,此次G20峰会第一次将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围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系统性行动计划,因此,世界各国在经济形势复杂时期对杭州峰会将取  相似文献   

8.
作为应对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物,G20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为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遇。相似的战略考量促进了中印在G20中的合作,增强了新兴大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但两国间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G20机制的内在特点等因素,也对两国的G20合作形成了制约。从未来看,G20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不容低估,中印需要重视G20的价值,通过建立两国G20事务合作机制、加强对G20的联合研究、把握G20合作重点、推动G20机制改革以及稳定中印双边关系等措施,不断拓展并深化两国在G20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全球经济治理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规则竞争加剧等复杂而严峻的局面,需要凝聚新共识并激发新的合作动力。以G20杭州峰会为标志,中国已经确立了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新方向,正强化内外统筹、机制建设和智力支撑。未来中国要进一步结合自身发展转型的优先领域和节奏步骤,以G20和地区机制建设同步推进为抓手,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包容、有效。  相似文献   

10.
G20与中国     
中国对G20采取了与G8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G8,中国始终较为谨慎,并保持一定距离;而对于G20,中国则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并明确支持。这种态度的差异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利益、对国际秩序的构建、价值观、应对全球性问题等四个层面进行解读。本文认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G20应担任"领导者"角色,形成"G20做决策,IMF、WB、WTO等执行"的模式。G20机制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应重视G20的议题设置,尤其要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发展"两大优先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