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贞观年间,唐朝政治最为清明,唐太宗在历史上是受非议最少的一个君主。《贞观政要》集中体现了唐太宗集团的政治思想,有关廉政问题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该书研究唐太宗集团廉政思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重视法治建设的皇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一上台,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修订和完善唐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历时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了《贞观律》(12卷,500条)。《贞观律》的颁行,对“贞观盛世”治国安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贞观二卿者指唐太宗贞观元年大理寺(注一) 少卿戴胄和贞观十一年大理寺正卿刘德威。唐太宗李世民是开创唐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最大的独裁者。尽管历史上还称赞唐太宗是英明圣睿的一代明君,但他也是一个经常以言代法,屡次有法不依的皇帝。有一次魏征请他修定一下武德律,  相似文献   

4.
抑制豪强和权贵,惩治贪官污吏 唐太宗对于享受特权的阶层有着特别的警惕,他之所以取年号为“贞观”,就是要示天下以公  相似文献   

5.
廉臣与贪官     
在中国历史上,清廉正直的大臣不计其数,而贪赃枉法的官吏也不在少。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廉臣往往使当时朝政清明,贪官则使朝政积弊丛生。 唐朝大臣魏徵,在任不仅自身廉洁,还不断向唐太宗陈谏廉洁的重要性,反复以隋亡为鉴提醒太宗,为实现"贞观之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大臣王播在任唐朝盐铁转运使期间,迷恋权位,聚敛搜刮,贪污奢侈,任意加重铜盐税赋,虽征税不足,反而能每月以钱物奉供皇帝,名为"羡余"。他在淮南任职期间虽遇  相似文献   

6.
论宫体诗在贞观时期的新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体诗历经梁、陈、隋诸代,至初唐四杰始由宫廷走到市井,此为共识。但具体而言,走入市井固由四杰,而离开宫廷则自贞观始。贞观时,唐太宗倡导雅正之风,使它体诗殊途发展,一是宫廷文学的香艳之中杂入歌功颂德之谈词;二是由宫廷移向上层贵族家庭。这些变化都是宫体诗发展中未经人道的实际历程,也为宫体诗走入民间铺设了阶梯。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开平时代——贞观盛世.他的非凡才能和优秀品质对后世影响力之大、影响面之广,恐怕是他这个英明君主自己所始料未及的.他不仅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景慕,而且他的影响至今仍超越着国界.日本山本七平手撰写的《帝王学——〈贞观政要〉的领导艺术》,几乎成为九十年代日本政界和工商界高层人士人手一册的必读物.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军事才能、外交政策、行政领导艺术等诸多成就,对于面临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现实,仍然具有宝贵的可供继承和借鉴的价值.本文将仅就其行政领导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法制史上,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重视法治建设的皇帝.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一上台,就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主持修订和完善唐高祖李渊时期制定的《武德律》,历时十年,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了《贞观律》(12卷,500条).《贞观律》的颁行,对"贞观盛世"治国安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法与言     
近读史书,古人在法制问题上,也曾有依法不依言的记载,个人服从法律的作法是我们足资借鉴的.唐贞观元年,太宗李世民认为绞刑、断趾等刑太惨,便令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与一些学士、法官更改律令.法官们遵命把绞刑、断趾改订为“役流”.太宗下诏颁行.当时,唐朝盛行选才,有不少人假造资历,诈骗舞弊.唐太宗又“敕令自首,不首者死.”不久,发现了选才舞弊的人,唐太宗让杀掉,但是,忠清公直的大  相似文献   

10.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共23年,是中国历史上业绩杰出的君主。他统治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后人常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据《旧唐书·志第三十·刑法(二)》记载:会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李世民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目睹了隋朝统治者的残暴腐败和由此激起来的农民起义,也目睹了乱世经济的凋敝衰败和黎民百姓的苦难,因此当他爬上皇帝的宝座以后,对农民起义的巨大力量还“心有余悸”,不得不“惕焉震惧”,要想尽办法把自己的统治地位保牢,变乱世为治世。在“致治”的诸多办法之中,以法治世可以说是很重要的一条。从贞观元年开始,唐太宗就着力于立法,命令身边的大臣会同“学士法官”们,几经修纂汇编,在《武德律》的基础上制定了《贞观律》。这是封建社会里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  相似文献   

12.
廉政文化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廉政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密切联系,它作为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为反腐倡廉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对党风廉政建设作用巨大。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倡导下,朝廷开展了选拔推荐人才的活动,允许人们自报在隋朝的资历,从中选拔贤才。许多人谎报官阶和资历,以求升迁。太宗听说后大为震怒,就下令:谎报的人限期自首,否则以死罪论处。不久,有一个人谎报资历的事败露了,时任大理寺少卿的戴胄依法判其流放。太宗就责问戴胄:我当初下的诏书上  相似文献   

14.
唐律在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定本,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对其稍作修改,二年后又在律后附上“疏议”,使内容更为规范和明确,此后便代代相传,修改无几,直至唐亡. 唐前期的统治者从巩固和维护自己的封建专制统治出发,处处以隋亡为鉴,注意用法律手段发展社会经济.由于隋统治者的暴政,隋后期法制严酷,徭役不已.据《通典·卷七》所载,隋炀帝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建洛邑,命“导洛至河及淮”,又  相似文献   

15.
身份证在中国并非是现代人发明的.据考,最早的身份证是在隋代开始出现的,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问发给官员们的"鱼符".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君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吏治比较清明,开创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朝奢侈腐化而亡国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在治贪理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颇为后人赞誉。禁奢重俭历代帝王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多有追求华美衣食,到处巡幸游猎,以显荣耀的通病。唐太宗在前半身则注意预防这种“病”。他把“禁奢重俭”作为安邦定国的重要措施。贞观7年2月,唐太宗外出巡视到达蒲州,刺史赵元楷为了取媚皇帝,驱使城中百姓穿着单衣,冒着春寒夹道欢迎唐太宗的车驾,还预先把州府和城…  相似文献   

17.
廉政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理念为核心的制度形态和廉政文明的总和。廉政文化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先进的廉政理论为统领,以先进的廉政文学艺术为载体,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税收执法部门,国税系统大力建设税收廉政文化,对于深入推进本系统反腐倡廉,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就如何在国税系统开展税收廉政文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蒋恒觇妪     
何集 《法治纵横》2014,(2):38-38
唐朝初年,曾发生过一个唐太宗亲自过问的疑案。有3个朝廷禁军士兵,由一个名叫杨真的士兵领头,从魏州(治所位于今河北大名东北)到东都洛阳去服役。  相似文献   

19.
周林 《政府法制》2014,(2):18-18
提起唐太宗,很多人会将他与“明君”画等号。的确,唐太宗28岁登基,他吸取隋亡的教训,励精图治,与民休养生息,使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国势空前强盛,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20.
忠公为国,直言进谏逾二百;身居陋室,廉洁清风度一生。这是后人为赞扬唐代廉洁敢谏的名臣魏征而写的一副对联。魏征以“居安思危,节奢以俭”,直言进谏名垂青史。他先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殚精竭虑,协助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名言。贞观中后期,唐太宗见国家的形势越来越好,对初期的困境日渐淡忘,励精图治的锐气也渐渐消减,奢侈之心却不断滋长,耗资巨大大建飞山宫。魏征上奏说:“隋炀帝恃其富强,穷奢极欲,使百姓穷困,以至身死人手,社稷为虚。天下难得而易失,若奢靡铺张,殃咎必至。”使唐太宗猛然醒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