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谁是新工人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1):40-42
也许对"新工人"进行界定并非紧要的任务,紧要的是认识到工人群体分裂和孱弱的现状,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他们的境况得以改善。而最急迫需要面对的,正是农民工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宪法原则在法理层面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但现实的情况远为复杂。市场化的浪潮冲击了每一个人,总体而言,从国企老工人到进城的农民工,工人群体在过去30年为改革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 名称与目标 一、本组织正式名称为"工党"(以下简称为"党"),党的宗旨是在议会和英国境内组织并保持一个政治性的工人政党. 二、党在尽量可行的范围内,落实由党的代表大会所批准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李睦 《工会博览》2013,(13):4-5
新中国建设早期:首重发展生产,重视一线工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属于工人的光辉岁月.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工业,几乎是白手起家.然而,成为国家主人翁的广大劳动者,硬是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各行各业的劳模更是层出不穷:钢铁劳模——孟泰、纺织工人——赵梦桃、农业劳模——申纪兰、掏粪工人——时传祥、发扬"一团火"精神的售货员——张秉贵、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相似文献   

4.
就在73年前,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告诉我们,俄国的工人农民已经夺取了政权并正在建设一个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第一次不是少数人,也不仅仅是富人和受过教育的人,而是真正的人民,即广大劳动人民自己在建设一种新的生活。" 他要求我们,"美国的革命工人……作为美帝国主义毫不妥协的敌人发挥着异常重大  相似文献   

5.
工人统一战线策略是共产国际在20世纪20年代初制定和执行的策略,也是共产国际第一个正式的统一战线策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确立了"争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的方针,这是共产国际在新形势下策略转变的良好开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十二月提纲》明确提出了工人统一战线策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扩大全会均肯定了这一策略的正确性。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对工人统一战线策略进行了更为透彻的阐述,但已经不再强调在国际层面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工人政府"口号丰富和完善了工人统一战线策略,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认识的变化,共产国际很快放弃了这个口号,代之以"工农政府"口号,这昭示着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已成必然。到1924年初,共产国际事实上已抛弃了工人统一战线策略,并很快确立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2004年,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人权"入宪,对我国的人权保障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刑事诉讼法的制定及其理念也要以宪法为根据,但是,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被侵犯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刑事诉讼在的人权保障(特别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职业是一个人身份的最直接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旧的职业消失了,新的职业又不断产生,而热门永远存在.上世纪出现的"工人老大哥"时代,人们争相以当工人为荣,六十年多年后的今天,公务员成为焦点.热门职业的变化往往是社会变化的缩影,也是时代赋予人价值的最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8.
集体谈判是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劳资关系调整的基本制度。在中国,集体谈判在制度层面已经得到了充分鼓励,但实际运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作为集体谈判直接受益者的工人,很多时候在集体谈判中"被"代表了。很难想象,没有工人认可的集体谈判成效对劳资关系调整是有益的。为此,需要从权利意识培育、谈判代表产生程序、谈判过程信息告知乃至谈判结果的工人"背书"等方面,提升工人在集体谈判中的参与性,让集体谈判制度重回以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最大限度地实现集体谈判让劳资共赢的制度初衷,并进而促进劳资和谐乃至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工厂、机器,一切都是工人所有,而现在却要我们走开……" 波兰萨诺克汽车厂是一家较大的工厂。原有6300多名工人,还能盈利。波兰政局发生突变后,1990年解雇了1300名工人,并把每年制造3800辆汽车的产量削减60%。91年生产的汽车不到1000辆,并解雇了2200名工人。厂里的普通工人是不能理解情况怎会成这样的。一位中年妇女的丈夫在该厂当了28年电焊工,也在去年被解雇了。这位4个孩子的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说: "工厂、机器,一切都为工人所有,而现在却要我们走开……毀了!工厂,国家,  相似文献   

10.
1956年正值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翻身当了国家主人的中国工人满怀阶级豪情地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掀起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高潮.在工矿企业里,广大职工群众学文化、学技术、学科学,技术革新、劳动竞赛蓬勃开展.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已经涌现出了以倪志福、李瑞环、李昌安、史洪志、邹瑞禄、桂育鹏等为代表的技术革新的青年标兵.这些技术型先进人物的挺身而出,为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起到了示范和标杆作用.他们不仅自己带头而且还串联了一批能工巧匠,自觉自愿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技术攻关,为国分忧,为企业解难,掀起了北京市广大职工群众技术协作活动的热潮,同时也对全国各地技术协作活动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1月13—15日,第十六届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在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举行,共有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与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代表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此次会议主题为"共产党和工人党在与引发战争和危机、助长种族主义、反动势力的帝国主义和资本剥削斗争中的作用。为了工人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和社会的解放、为了社会主义而奋斗!"各国代表围绕当前国际形  相似文献   

12.
孙加柱 《法制博览》2022,(10):101-103
重大责任事故罪,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第二章节中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是《刑法》规定的危害生产安全的罪名之一,是责任事故类刑事案件的兜底性条款,在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本罪也经过多次修订,规范了法条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形,但办案实际中...  相似文献   

13.
1996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这天,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一个"北京工人老作家作品展",展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文坛的40多位北京工人作家、诗人出版的一百多部作品集.同时,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五月榴花——北京工人老作家作品选》也举行了首发式.时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倪豪梅、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北京作家协会主席管桦以及北京市总工会领导等出席了开幕式.这次活动集中展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工人文学创作的成就,让人们回忆起那个榴花绽放的岁月.  相似文献   

14.
我曾在国家地矿部(现在的国土资源部)的一个研究院党委宣传部工作,闲来总好"创作",尤以散文、报告文学见长,间或也发点"小说"之类,并加入了作家协会。与《北京工人》杂志(现在的《工会博览》)的情结,应该说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党内有关工会工作方针的争论,1949年建国以后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五十年代初,第二次是五十年代中期.两次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工会对待工人当前现实利益应取的立场和方针上. 一、两种不同的认识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和领导、以维护工人利益为己任,团结工人向资本家,向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进行斗争的工会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其社会地位、作用,以及与共产党各级组织、国有企业行政的关系等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工人大众的事业,各国人民必须团结—致,对付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要团结起来解放自己!" 这是1864年9月28日,伦敦圣马丁教堂里工人们争相发言的热烈场面. 原来,这里正在举行集会,声援波兰人民反抗沙皇统治的斗争.会议大厅里挂满了许多国家的国旗. 当时,也来出席大会的马克思看到这种场面非常高兴,他感觉到,有必要把全世界的工人无产者联合起来,组成工人联合组织,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杨冬梅 《工会博览》2014,(29):39-40
工人文化宫概述工人文化宫指的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职工文化的一个阵地.工人文化宫是工会维护职工文化权益的载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职工的“学校和乐园”.早在1997年,总工发[1997] 23号《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县以上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工人文化宫的性质定位于“工人文化宫是工会所属的社团所有制并实行定额补贴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培养才干,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学校和乐园.”其主要职能是“为广大基层单位和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休息等服务,努力满足广大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面向社会,为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对于工人来说是一个矛盾的年代:一方面,在理论上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工人阶级已经当家做主,理应享受国家主人的待遇;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经济,政府已经确定了高积累、低工资的经济政策,作为整个社会拿工资人数最多的工人,作为社会底层,自然首当其冲,只能处在一个低收入的状况.于是,就产生了一个今天看起来似乎很矛盾的现象:说他们已经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却大量生活在棚户区里,过着今天的青年已经非常隔膜的贫困生活;说他们的生活处境与解放前相比没有多大差别,他们却有着强烈的翻身感,表现出罕见的劳动干劲,这种干劲和精神在今天的工人身上似乎已难看到.  相似文献   

19.
施莱弗尔和特雷斯曼在《外交事务》上发表的文章《一个正常的国家》为施莱弗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指出的俄罗斯的发展道路作了辩护。该文作者的主要论点是,俄罗斯已经成功地变成了一个正常的“中等收入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的传统特征是,工业家雇用工人生产商品并按一定的利润销售它们。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雇用工人是为了剥削工人,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经济剩余。但是当我1995年向一个杜马委员会询问相关问题时,我发现俄罗斯人根本不用担心美国人或者国内的寡头会用这种方式来剥削俄罗斯工人。私有化者想做的是得到俄…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三年     
1月13日南联邦议会通过"关于社会组织与政治组织的基础与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基础的根本法"。此项法令在许多方而修改了1946年的宪法。法令规定,联邦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劳动人民,它"通过选入人民委员会、人民议会、工人委员会和其他自治团体的代表,并且直接通过选举、罢免、复决、选民会议、公民委员会、公民参加行政管理和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