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志愿精神所映射出的奉献友爱、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勇于担当的核心价值,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所在,也是高校德育的关键所在。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实践中,江西青年职业学院青蓝志愿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通过对其志愿服务的开展、志愿精神的弘扬和志愿文化的构建的研究思考,提出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拥有历史悠久、组织科学、体系完善、活动多样、作用突出的志愿服务文化。在繁荣的志愿文化的熏陶下,当代美国志愿精神弘扬与培育的实践是怎样的?在比较的视域下,通过概述其实践活动的情况、详细分析其特点来总结它的经验,对予我国弘扬与培育志愿精神的实践活动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群体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是高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培育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大学生进步性社会意识和公益性社交活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向同行,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利他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高度一致,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高度一致,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4.
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是现代公民社会的核心精神,推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传统向善文化面临挑战、志愿精神教育薄弱、志愿组织及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和大学生自身的条件局限,是大学生志愿精神缺失、志愿态度保守和志愿服务俗化的症结所在。科学运用社会学习德育理论,积极从社会环境、大学生和志愿组织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能切实提高培育志愿精神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文倩 《世纪桥》2024,(1):115-117
随着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关注志愿服务及志愿服务精神领域的研究,这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效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将研究视野聚焦志愿服务精神,阐述志愿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调查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现状,在实践层面对志愿服务精神及培育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影响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诸多不足和原因,最终提出当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由于大学精神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实然"缺位,使得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未能有效实现。因此,我们提出,建构新时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双内核"精神,即志愿精神与大学精神并举,缺一不可"。双内核"精神意味着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既要关切志愿精神的体悟与内化,又要展现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创新驱动、独立思辨、人文关怀"的大学精神充分契合,指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开展,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7.
《前线》2016,(4):2
正朝阳区位于北京市城区东部,是首都的城市功能拓展区,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朝阳区把志愿服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坚持首善标准,传承奥运经验,弘扬志愿精神,创新工作理念,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实现了志愿服务制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8.
志愿精神的培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高校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将潜在的志愿精神转化为志愿行动,从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承担社会责任。当前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在组织主导模式、运行管理方式、活动物质保障及志愿者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有不完善之处,本文在梳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夏露露 《学习月刊》2012,(22):58-59
环境优美、管理规范、人际关系和谐、道德风尚良好……以文明和谐享誉全国的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占地3,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2万多人,是一个典型的新建住宅小区型社区。社区成立以来,始终把志愿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弘扬志愿精神,努力培育志愿意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百步亭社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在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培育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高校二级学院为例,通过访谈调查、参与性实践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总结梳理,分析了志愿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22,(2)
志愿服务“集装器”,是志愿服务资源汇聚和互动的场域,既是物理形态空间,也是“唤醒”公民志愿精神的符号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是集非基本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集装器”式综合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激活潜在的志愿服务力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能,并培育社会资本和建构合作秩序。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服务“集装器”功能,必须按照“激活、整合、下沉”路径,不断催生志愿服务内生动力、凝聚志愿服务整体合力、推动志愿服务便民惠民。长期来看,过度的行政干预不利于社会自主力量的孕育和成长,应进一步强化志愿服务的自主性运作,培育基于公共利益的志愿精神和志愿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志愿服务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已成为时代的责任。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志愿精神展现了的特有本质、内涵,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志愿精神与其他人类精神一样,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而社会主义志愿精神应该与共产主义的精神内涵一致,即通过善良行为,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还应该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社会主义志愿精神已经形成,及时分析与提炼,是志愿服务在多元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广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作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有效渠道。近年来,安徽中医药大学师生青年志愿者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弘扬中医文化、服务大众健康"为宗旨,努力打造"大医精诚青春志行"中医药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项目实施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4,(1):8-8
正201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志愿服务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坚持把志愿服务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制度,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风尚。刘奇葆指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结合时代条件深入挖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是新时期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长春市在青少年志愿服务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努力培育志愿服务文化,坚持全社会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志愿精神培育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战略的需要,是青少年了解社会、承担责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我国青少年志愿精神培育在战略规划、制度建设及与教育体系的融合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推进我国青少年志愿精神培育需要走"内化+外化"的路径,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手段将志愿精神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追求,通过实践和制度保障将志愿精神外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重要内涵,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平台。福州市志愿服务事业近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也暴露出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志愿服务要扩大志愿理念传播,培育志愿精神和志愿骨干队伍,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及完善志愿机制建设,推进服务常态长效。  相似文献   

18.
张丽 《世纪桥》2011,(23):153-154
学校要发展,完善德育教育体系非常关键。在独生子女占大学生主体和扩招的两大背景下,开展校园志愿服务,将培育大学生职业精神和人文素质与德育教育体系进行有机结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党建》2020,(2):62-63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发的贺信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群众有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为群众排忧解难。本期《党建》杂志与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推出5名党员志愿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提出新期望、新要求。进入新时代,要把握新的发展契机,深化发展高校志愿服务,注重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结合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志愿服务思想引领、人才培养、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成长成才、网络育人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