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8月12日,省直机关、省直窗口服务行业"民族团结杯"文艺汇演活动初赛在省科学技术馆多功能厅举行,由省农牧厅选送的语言类节目《"第一书记"下乡记》,以简朴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打动评委、观众,从省直机关35个节目当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总排名第5的好成绩。《"第一书记"下乡记》是省畜牧总站干部职工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作品围绕省农牧厅选派的一名"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当中,耐心细致地向牧民群众讲解扶贫政策和扶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8,(12)
正今年51岁的殷建海,个子不高,身材偏瘦,皮肤黝黑,当地牧民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黑老头"。自2018年4月殷建海到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赛音呼都嘎苏木查干敖包嘎查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长以来,不仅对16户贫困户开展精准帮扶,更对低保户、一般户给予援助和扶持。用他的话说:"能为老百姓办点实事,让他们生活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6,(9)
正虽然一直工作生活在城市,但草原深处有着祖先留给我无法割舍的牵挂。在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洪流中,身负党组织和牧民群众的殷殷期盼,我有幸成为巴彦胡舒苏木哈日阿图嘎查的"第一书记"。在一年的工作中,自己的心已经留在了哈日阿图嘎查,为牧民排忧解难,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是我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他始终把牧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牧民之所想,急牧民之所急,解牧民之所难,视牧民群众为亲人。无论是在何种岗位,牧民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我是个党员,所有的牧民都一样,都在我心里,我帮了他们,他们受惠,我也快乐。"他说。他,就是五师八十八团牧区牧民心中的好书记——左进国。自1990年到八十八团工作以来,左进国始终把改善牧民的生活水平放在第一位,他帮助扶持过的牧民一个接一个富起来,在他心里,改变贫困牧民的生活就是他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带领牧民脱贫致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第一书记,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当好"领头羊";要立足村情实际,研究问题,谋划指导工作,一件一件地抓好落实;要心系群众,把群众的小事、琐碎事当作大事,做村民群众最信赖的人,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刻在群众的心里。——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哈布其拉嘎查第一书记郭海军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1,(7)
正从警23年,他累计走访牧民23万人次,记录民情日记50余本;他自绘地图,把辖区荒山、河槽、一草一木都刻进脑海。他,是全国管辖服务面积最大的片警、牧民心中的"赛因察戈答(好警察)"宝音德力格尔。他心系群众甘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在工作中,宝音德力格尔坚持多走、多看、多问、多记、多想,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先后骑坏了8辆摩托车,辖区哪个矿点新进了危爆品、哪位牧民家来了亲戚、哪个孩子快上学了等情况他都一清二楚,民警同行和牧民群众都称他为"活档案"。  相似文献   

7.
《实践》2021,(7)
正"巴特尔"蒙古语意为"英雄",廷·巴特尔也是当地牧民心中的英雄。1974年,廷·巴特尔离开城市来到牧区,扎根草原,成为一名普通牧民。近50年来,他怀着"让牧民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将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带领牧民通过划区轮牧、建设草原、科学养殖、多渠道增收,走出了一条草原增绿与牧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6,(10)
正在呼伦贝尔草原上,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有位远近闻名的"80后"嘎查党支部书记——米吉格道尔吉,他被牧民亲切地称为阿其图呼门"(汉语意为亲人、恩人),他带领牧民共同创业,成为牧民致富的领路人。大学毕业后,米吉格道尔吉回到家乡,他有头脑肯干事,被牧民推举为嘎查达。他的梦想很简单,就是想带领草原上的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路。当时,芒来嘎查贫困落后,牧民年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由于草场界限不清,牧民间的纠  相似文献   

9.
李娟 《当代贵州》2020,(10):76-76
1月28日,天空雾蒙蒙的。雷山县大塘镇交腊村驻村第一书记赵广小心翼翼地开着车。前方,是他驻守了快3年的村庄。赵广是雷山县森林公安局刑侦治安大队队长,2017年被派驻交腊村任第一书记。"疫情就是命令,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要全力支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赵广接到县里发出的行动令,他把孩子交给了年迈的父母照顾,第一时间往村里赶去。  相似文献   

10.
郭维新  李磊  刘静 《先锋队》2015,(2):46-47
在领导眼中,他是不知疲倦、躬耕陇亩的老牛;在"三违"人员眼中,他是嫉"违"如仇、执法无情的黑脸包公;在工友眼中,他是可敬可爱的"绣花媳妇"和"账房先生"。他是山西潞安集团李村煤矿的一名安监员,名叫牛红江。春秋卅载躬身矿山无怨无悔1987年,刚满21岁的牛红江被分配到潞安集团王庄矿开拓三队。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在一次井下检修作业中,初出茅庐的他由于经验不足,误把电机风叶冷却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5,(11)
<正>从1999年"神一"成功回收到2013年"神十"安全着陆,都有四子王旗边防大队全体官兵的默默守护,他们也因此被称为"神舟卫队"。王存是脑木更边防派出所第一警务区警长,15年来,他一直负责神舟飞船返回落点的安保工作。王存管辖的警务区有100多户牧民,"30公里是邻居,100公里串串门"。尽管牧民居住分散,王存仍常常带领民警深入牧民家中调解纠纷、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每到飞船发射前一个月,他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四师七十八团库西台牧区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里,他的家既是过往牧民的"补给站",补充饲草、歇脚休憩,又是牧民转场的"保护神",踏雪开路、树立路标,更是牧民敬佩的"示范岗",他扶贫济困、助人为乐。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五连哈萨克族牧工努尔江·吾任太。库西台牧区地处团部以南80多公里、海拔3700米的深山老林,点多、线长、面广,牧业生产线长达120公里,进出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所有物资都  相似文献   

13.
《江淮》2008,(2)
一位乡党委书记在谈到选派干部工作时说道:"第一书记不是仅仅写在纸上的,要真正成为第一书记确实要付出很多。"他的话耐人寻味,更值得选派干部深思。选派干部挂职到村任第一书记,顾名思义,他就是村"两委"班子的班长,全村的"领头雁",这既有组织上的信任,又有村干部的期盼,更有广大老百姓的期望,各方面对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兵团农四师七十八团团部以南80多公里、海拔3700米以上的深山老林里,居住着一位年轻的哈萨克族看点人,他的家被过往牧民亲切地称为高山上的"兵站",他本人被牧民称为转场安全的"保护神"。18年来,他顶风冒雪、踏雪开  相似文献   

15.
<正>半年前,当陈百鸣来到富路镇龙水泉村的时候,村民们对这位县里的水利工程管理总站站长并未抱有太大期许。尽管他此时的身份已是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可有人觉得他是来"镀金"的,也有人说他是来"度假"的,总之,"他待不上几天就走了"。然而半年后,当一座集水利改革、农业物联网、电子商务三个试点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初具规模时,当省委书记王宪魁、省委副书记陈润儿先后到村调研时,村民们信服了——"陈第一书记"是来干事儿的,干的是村民受益的事儿。  相似文献   

16.
正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2012年以来,山东省从省直单位连续选派三批"第一书记"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创新实践。2012年以来,山东省从省直单位连续选派三批"第一书记"到村任职。4月16日至22日,山东省直第三批"第一书记"培训班在临沂举行,共有587名"第一4名"第一书记"参加了培训,现编发部分"第一书记"的体会文章,以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10)
<正>他曾是一名乡干部,从双盛美乡到石哈河乡,他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这片热土上。如今,60多岁的他又成为一名村官,为故乡的发展发挥着余热。他说:"我的后半辈子再次交给这片土地,值了!"他是王喜华,现任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二十四份村"第一书记"。1954年,他出生于石哈河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双盛美乡乡长、石哈河乡党委书记、旗环保局主任科员。2014年退休后,他主动回到二十四份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2014年4月,王喜华以"第一书  相似文献   

18.
正蒋一峰是南充市广大驻村"第一书记"中的一员,2015年下半年开始,他就与高坪区阙家镇火烽村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秉承"第一书记"的责任,脚踏实地,做好市纪委监委与火烽村牵线人,与当地村民一道脱贫攻坚。2016年底,火烽村顺利实现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蒋一锋也因为出色的工作得到了上级肯定。2017年10月,他获得了"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9.
"既然组织信任我,安排我当这个第一书记,我就一定会对得起这份信任,在高治村干出一番成绩来."这是德阳市旌阳区发改局派驻和新镇高治村第一书记袁盛军上任前对局党组的表态. 今年59岁的袁盛军,是全区下派第一书记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在接到第一书记任命后,他没有丝毫推诿,一心带领高治村群众想出路谋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正>在医院,他是患者眼中救死扶伤的妙手仁医;在生活中,他是邻里孤寡老人身边的贴心"儿女";在家里,他是妻儿眼中追梦无悔的榜样;在红十字战线,他是历经锤炼的资深志愿者,带领他的医护志愿团队赋予数万名普通群众与"死神"竞跑的能力——他就是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王府社区门诊部主任陈东。偶然的情况下,陈东第一次接触到红十字工作。"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深深地感染了他,为了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