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高校探索基于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建立思政课堂显性教育与其他课堂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思政教师与其他课教师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主体,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协同育人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论、满足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主要包括育人目标协同、育人内容协同、育人方式协同、管理评价协同、学科发展协同。实现协同育人,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科研究支撑,打造兼具教学、科研、实践、管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分离现状,文章从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加强协同育人是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系统论、满足青年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主要包括育人目标协同、育人内容协同、育人方式协同、管理评价协同、学科发展协同。实现协同育人,要聚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科研究支撑,打造兼具教学、科研、实践、管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更是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部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是育人共同体中重要的力量,课程思政视阈下,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协同育人作用,是优化课程思政实践的有效探索,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均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者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育人作用。应充分发掘两者协同育人的发展规律,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努力完善两者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培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7.
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党建工作可以为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提供组织保障。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现实中,高校育人存在着主体单一、育人过程分散、育人阵地相对固化等问题,影响甚至制约了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同融合发展。因此,要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探索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融合的运行机制,积极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长效育人机制,提升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涌流,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协同创新,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着力构筑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教育格局;要以内涵创新为重点,着力提高全要素协同育人的教育实效果;要以管理创新为保障,着力健全和完善全员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要以载体创新为抓手,着力营造全过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环境,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协同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必须聚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标准的确定、问题的梳理和路径的选择三个方面,有效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的目标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过程协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索高校党建工作协同机制,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式、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要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协同,推进教师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协同,推进学生党建工作与教师党建工作的协同,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效果,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分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一段渠",要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必须正确认识高校"思政课程"保证"丰沛水量"、引领正确方向的"主渠道"地位,以及高校"课程思政"覆盖面广、隐性教育的"一段渠"作用,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渠道"各自优势、建立育人协同机制等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水畅通"的路径,从而实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效果如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发挥得怎样,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者各有其职责,各守一段渠,不能相互替代,但它们守的是同一条渠,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高校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稳定机制、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协同育人的效果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能够起到提供学科支撑、学理支撑、人才支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保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水平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思想基础;二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期待;三是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完善高校课堂建设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关怀,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还存在缺乏协同的现实困境。文章基于协同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把握学生需求层面和国家需求层面,从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互联网时代之潮头,贯通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之变化,凝聚立德树人之合力,一要整体设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格局,解决好历时与共时、统合与分殊、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二要统筹考虑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范式,处理好同一性与差异性、优势与劣势、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三要有机衔接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变量,把握好网民发展与非网民发展、网上空间与网下空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互联网时代之潮头,贯通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之变化,凝聚立德树人之合力,一要整体设计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格局,解决好历时与共时、统合与分殊、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二要统筹考虑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范式,处理好同一性与差异性、优势与劣势、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三要有机衔接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变量,把握好网民发展与非网民发展、网上空间与网下空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子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能协调创新创业相关方的利益关系,规范创新创业主体的市场行为,克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功利主义,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正确的方法指导,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载体,强化了其价值导向与教育理念,解决了其重大利益关切,对其进行了拓展与延伸,进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通过协同教学体系、社会实践及校园氛围,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18.
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途径和载体。但目前高职学院“课程思政”仍存在着专业课教师思政育人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知识素质欠缺、教学方法落后、评价方式不完备等问题。针对上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旨在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使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政教育相辅而行,使学习者全方位成长。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呼应,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高校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时代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一体化协同为研究视域,探讨了主渠道主阵地育人目标一致性、教育内容互补性,并结合哈尔滨师范大学实际,对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对新形势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