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治理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人民性这一价值性思维,人民性思维是在历史动态发展及现实需要中逐步形成的理念。国家提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将“人民性”蕴含于国家建设中,从现实问题出发,围绕人民这个核心词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并实现有效应对,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耦合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2.
刘玉春 《世纪桥》2020,(1):11-14
新时代,我们要以强大的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首先,充分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优势。其次,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优势,从五个方面路径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四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五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家焰 《探索》2023,(1):78-88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国家治理实践的生动体现。就行动主义的实践旨趣而言,只有当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有效运行并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制度优势的实践价值。从公共政策过程来看,政策议程设置理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都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即以人民需要为逻辑起点,其根本目标就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因此,从政策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应当遵循“权利—协商—合作”的基本路径,即以人民合法权利为价值目标、以民主协商为关键环节、以合作治理为行动路径。与此同时,需要通过适当的机制将人民需求有效地吸纳进国家治理的政策议程,并转化为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和政策产品。基于此,应系统构建人民利益表达机制、政策议题筛选机制、协商互动引导机制、政策效应反馈机制,从而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切实有效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4.
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体现在其先进性、科学性及人民性。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先进性是一种基于比较视野的科学判断,增强了"四个自信"的实践底气;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性彰显于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及不断完善性,筑牢了"四个自信"的理论根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人民性体现在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及由人民来评判上,厚植了"四个自信"的群众基础。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使"四个自信"的生成成为可能,并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制度优势仍需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我国国家治理经过了治理实践探索的"中国之治"到制度建设的"中国之制"再回到治理效能转换的"中国之治"的演变,体现的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逻辑。"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体制转型与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抓手",是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放管服"改革的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制度向效能的转变,克服运行机制层面的功能性梗阻、联结性梗阻以及信息性梗阻,并在理念深化、机制联动、技术变革、法治保障层面不断改革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6.
陈中奎 《前线》2023,(1):45-4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征程中形成了世界上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治理优势。从治理主体、治理价值、治理效能等方面来考察,这些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基于这些显著优势,我国治理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明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把制度优势和比较优势有效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道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全面认识中国道路和中国奇迹,关键是在人类文明视野下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科学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不仅影响到人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好”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而且加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指明了清晰方向。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势,而如何将制度优势"落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0.
苏伟 《探索》2023,(2):90-102
在中国语境中,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的核心内涵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被组织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真正主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才能具备历史的全面性。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离不开人民。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的关键作用体现在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组织和教育下才能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合格主体,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全面现代化必需的核心价值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及其支撑体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构建起来,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根本政治利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人民群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并实现其总目标等。这也说明,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人民也离不开党,党与人民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着国家治理体系走向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刘帅顺  吴军  尹德挺 《新视野》2023,(2):96-103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国家与社会关系融合以及政府治理理念转型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学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制度经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深层机制在于党的人民性、人的现代化、治理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坚持人民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确保治理的政治逻辑与人民的生活逻辑相契合,进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制度规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挥好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优势。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中国之治”成功经验。党的领导体现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集中体现在方向引领性、制度规范性、体制系统性、能力现代化性、领域覆盖性、资源整合性等方面。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接续奋斗中,坚定不移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赋予党领导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崭新的实践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其中最根本的规律总结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进一步探索将党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民主协商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和效能的实践路径,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共识为基,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治理主体的一种内在需求。这种驱动力产生的实践效能远高于一般性行动结果。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共识向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分析凝聚制度共识在"转化"议题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原因;二是探究凝聚制度共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是探讨新时代凝聚制度共识的主要着力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行稳致远,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的力量,不断夯实我国制度优势共识根基,使之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突发事件,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事关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成功阻止了疫情的发展。充分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同时也以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认真总结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基本经验,不仅有利于完善此次疫情大考暴露的短板与漏洞,而且对今后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无数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之治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却都抱憾而终。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把马克思主义基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一次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首次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要求"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经过多年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我们提出了"政治势能"概念,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也是对政治性因素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势头及能量的总称。政治势能通过"政治"一词落脚到学科,体现了学科特色;通过"势能"一词归纳出中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9,(2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强调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理论创造与实践阐释。对其出场逻辑展开追索后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政党论、社会形态论、民主论等学说的基础之上,更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主智慧与思想宝库之中。基于权力与权利的二元视角,从政治主体的互动关系、民主效能、民主覆盖范围与权力制约等维度出发,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诠释为“参与—回应”型民主、治理型民主、包容型民主与法治型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将人民民主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能够有效释放国家治理效能,有力推进国家政治现代化,有序协调社会活力与政治秩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根植中国土壤的新型政党制度。就制度的基本功能来说,它体现在吸纳力、整合力、执行力三个方面。吸纳力是民众对执政党地位与国家政权合法性的认同度,反映政党与人民、国家与公民的关系;整合力是系统维护国家权力的能力,是对政党意志统一能力的强调;执行力彰显政党科学统筹实现制度目标的能力,体现制度落地的可行性和生命力。强大的吸纳和整合是执行高效的前提条件,坚持吸纳、整合和执行“三力”的系统集成,即“三力合一”,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推动新型政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