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进攻"到"防御"--美国公共外交战略的角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信息和交流项目引导国外民众和舆论制造者,以提高美国国家利益和战略目标的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常设工具冷战期间成为进攻性的战略武器,为赢得冷战立下汗马功劳;冷战结束以后一度被打入冷宫,"9·11"事件后重新得宠,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的问题,实施对象重点放在阿拉伯与穆斯林世界,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布什政府将"先发制人"与公共外交战略并重,发动"反恐"战争,将美国面临的挑战简单归结为与世界的沟通问题,兼之公共外交战略在操作上的文化差异,因而刚出茅庐即遇挫折实属情理之中.如何把危机公共外交转变为平时状态的公共外交战略,是今后美国政府面对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随着冷战的逐步展开,美国政府通过对文化外交行政主管机构的整合、国会的一系列立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文化冷战".冷战时期,美国在东南亚开展的文化外交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以富布赖特项目为代表的教育交流外交、以图书馆建设和图书翻译及传播为特征的图书外交,以及文艺表演外交.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展的文化外交活动促使该地区部分国家的国民(尤其是社会精英阶层)了解并接受了美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培养了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亲美"人士,进而推动了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渗透.另一方面,美国的文化外交在某些情况下也给东南亚国家的统治阶层带来了一些麻烦,同时也引起了企图延缓东南亚非殖民化、希望继续控制东南亚地区的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地宗主国的反感.此外,美国文化外交的扩张主义本质,以及美国在该地区的政治、军事行动与其在文化外交项目中标榜的国家形象显著冲突,也使得美国文化外交影响力的发挥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3.
学者们对公共外交及其功能有着不同的认知.1943年至1953年,俄罗斯东正教会在苏联政府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实为“公共外交”的对外交流活动.苏联的历史经验表明,利用宗教开展公共外交,能为公共外交发起国提供合法性来源;跨国宗教与世俗国家之间并非是必然对抗的关系,跨国宗教能与世俗国家进行紧密的合作;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及宗教界人士在对外交往中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外交"是国际文化关系的一部分,指一国政府主导下的、以实现某种战略意图为目的的对外文化活动。法国是最早有意识地将文化手段付诸外交目的的国家之一,也是最重视、最善于开展和运用文化外交、并形成了显著特点的一个国家。本文将对法国文化外交的历史演变、主要特点和政策工具做一个系统的阐释,以期通过这一个案来展示当代西方国家在外交实践中打"文化"牌、利用"文化"软实力优势扩大自身影响、谋求国家利益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新加坡的外交文献及外交行为等方面探析新加坡的外交原则,并以过去20年的一些外交事件为案例,分析这些外交原则如何体现其对华政策.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新加坡对中国的外交立场主要由其现实主义的视角对世界动态的衡量所决定.新加坡因其有限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短缺等制约因素,采取务实外交策略.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新加坡制定了以小国生存为主要目标的对外战略,在与中国这个大国的外交关系中,以保持区域稳定与将本国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陈东晓 《美国研究》2003,17(2):31-47
冷战期间 ,里根政府外交决策层在制定对外军事干预政策时主要受到两个重要的认知性因素的影响 :一是对苏联威胁的判断 ,二是越战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分析里根政府围绕对外军事干预问题上的指导思想、政策取向以及有关争论 ,探讨了上述两个认知性因素如何推动美国政府将保守主义外交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对外军事干预政策。文章在最后部分 ,联系“9·1 1”事件以来的美国外交实际 ,对当前布什政府的对外动武政策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对世界新秩序的构想是同俄在当前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大国复兴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俄国内对于当今世界和世界新秩序有四种观点,其中"多极世界"论和"美国单极世界"论对俄外交影响最大。独立以来俄在如何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方面,外交政策选择存在三种取向上的论争,并在事实上构成了俄外交政策演变的三个阶段。普京外交的实用主义即"利用对手的力量为我所用",这同普京的国家利益观相关联,也是俄罗斯从现代国家向后现代国家转变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这决定了它的两重性和矛盾性。对"多极世界"构想的预期是多方面的,但叶利钦时期的多极化外交无论从主观动机还是客观反应均被更多地赋予了对抗性和制衡性,普京执政后开始将其转向理性而务实,更加注重大国协调和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更是重视公共外交,使公共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新加坡这一小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得到改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提升。但也由于小国的限制,新加坡的公共外交也存在着巨大局限。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诸多领域都呈现出重大变化,作为政治一环的外交自然也不例外。在战前,天皇从未踏出国门参与外交活动。然而,在1975年昭和天皇访美之后,"天皇外交"成为了日本战后外交体系的重要环节,带动了政、官、财、民的全方位对外交流,逐渐形成有规律性的"范式",在改善日本与其他国家关系上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战后"天皇外交"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必须予以警惕的。  相似文献   

10.
李明博政府为实现"先进一流国家"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创造性实用外交"。在实用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韩国外交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为此,韩国制定并实施了由对朝关系、四强外交、全球网络合作外交和全球贡献外交构成的外交构想,努力打造"全球韩国"品牌。纵观其五年的外交历程可以发现,李明博政府努力推动的安保外交、通商外交和全球外交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11.
202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从这一战略部署出发,调整新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外交,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事实上,之所以强调双循环,本质上还是一个外部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化解中国经济产生的外部性问题,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目前中国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基于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理论分析的基础,通过考察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外部性的新现实和新挑战,文章认为,只有推动中国经济外交实现从"单循环"到"双循环"的转型,才能实现中国"双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战后宪法体制下,日本天皇以象征身份依照国会决议处理一系列国家事务,其中以"国际亲善"为名的外交活动是其诸多国家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慰灵外交则是在日本天皇诸多外交活动中所出现的一种新范式。这种外交范式不仅与日本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更体现着日本对外战略走向及国内政治生态风向。探讨天皇的慰灵外交范式的历史源流、目的、对象国选择以及和右翼势力关系等问题,可为进一步理解象征天皇制、日本对侵略战争态度及对外战略意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促使中国外交从“韬光养晦”转向“奋发有为”,这要求中国外交决策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的不足包括三个方面: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最终决策.其中政策建议的筛选与综合环节的不足尤为明显.为此,中国有必要从观念、制度、人才使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走出“弱国无外交”认知误区,从整体与长远角度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对外事务上的统摄功能,一名政治局常委任常务副主席兼任中央外事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外事务,外交部长由一名政治局委员级别的副总理兼任;建立政务官与事务官分类制度,强化外交官的离岗培训,大量增加“外部人”,即把有经验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吸收到外交决策部门中来.  相似文献   

14.
在跨界水资源合作与国家间"水权力"矛盾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国际机构和部分国家开始重视"水外交",并将其视为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在湄公河跨界水资源开发中的争端也急需通过"水外交"来解决。本文在对"水外交"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将"水外交"定义为"一国政府围绕(跨界与非跨界)水合作项目和‘软水产品’的开发和利用问题,通过技术和社会双层举措来进行解决的外交实施方式",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三个案例分析阐明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跨界水合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指出中国"水外交"实施不足的具体原因。本文认为中国应通过完善"水外交"体系,建立水资源合作利益共同体,借助"水资源综合管理"、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及实施积极有为的"水外交"对外策略,来应对湄公河跨界河流开发中的内外困境。  相似文献   

15.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不但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外交革命.为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政府正追求和发展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它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它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的活动,是信息时代各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在美军占领和冷战的背景下,日本形成了对美国的"依附外交",但是,从一开始日本就没有放弃"自主外交"的努力.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自主外交"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冷战后日本"自主外交"的发展对日本开展亚洲外交和参与东亚合作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印度的经济外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和交往的增多,经济外交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随着印度国内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印度的经济外交发展迅速.这对于促进印度的对外经济合作、提高印度的国际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增进印度的国家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印度的经济外交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18.
"新帝国论"与美国"整合外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阮宗泽 《美国研究》2002,16(3):36-49
近来,"新帝国论"频频出现于美国的舆论之中,包括美国一些重量级的美国学者、精英均在谈论新的"美利坚帝国".这种新帝国思想理念和政策取向的主要体现是反恐谋霸,追求绝对霸权、绝对领导、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新帝国论"的出现与美国历史发展轨迹和现实因素密切相关.美国决策者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情况相似,"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一机会重新界定美国的利益和对国际机制的立场",并以"整合主义"替代"遏制政策".对于难以通过"整合"手段达到目的的对象,可采取孤立、遏制和"先发制人"的策略.但是,美国是否会面临历史上帝国最终都曾经历的过度扩张导致失败这一困境,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9.
公众外交,西方称之为文化外交,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冷战中美国对东欧的公众外交,即美国政府对东欧人民的以传播美国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外交,是美国对东欧“双轨政策”中的重要一轨,也是美国对东欧和平演变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美国对东欧公众外交的巨大成功,使美国与苏联,美国与东欧国家政府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韩国逐步意识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开启了其追求公共外交突破的新阶段。基于塑造一个良好、健康和正面的国家形象目的,韩国政府和韩国民间组织拉开了在公共外交领域的耕作的序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韩国文化逐渐被定位为韩国公共外交的主要工具之一。韩文化在传播过程增进了韩国对外交流以及加强了国际社会对韩国的认同感,同时,韩国公共外交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技术变革等限制因素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