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刚  沈峥嵘 《党建》2009,(7):39-40
当今,“全国文明城市”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品牌,成为人们对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最高赞誉。 当上一轮文明城市创建的大幕刚刚落下,江苏人民欣喜地发现:随着苏州、南通、南京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加上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顺利通过复查,扬州、无锡、常州入选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江苏“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1,(10):2-F0002
近年来,扬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的理念,在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提升市民整体素质、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上下功夫。2010年,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中,扬州分别取得了全国第五和第八的好成绩,均位列江苏省第一。  相似文献   

3.
枝江市自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如何适应新一轮创建文明城市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改善城市民生、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是目前我市文明创建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枝江市从建立健全六项机制入手,不断地提升创建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1,(3):F0002-F0002,F0003
作为旅游城市三亚十分重视文明城市的创建,2005年开始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不断加大创建力度,开拓进取,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高。2008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5.
张丽欣 《奋斗》2013,(10):25-26
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美观整洁,更应是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是一座城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确立的一个奋斗目标.也是党委政府为人民群众谋求福祉、提升幸福指数的价值追求。只有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才能有根有魂;只有让创建成果普惠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6.
文明兴城     
正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群众获得感文明城市是城市的最高荣誉,是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作为社会和谐进步的缩影,文明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的城市,也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着力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的城市。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1,(3):2+67
作为旅游城市三亚十分重视文明城市的创建,2005年开始申报全国文明城市,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不断加大创建力度,开拓进取,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高。2008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8.
陈三新 《学习导报》2013,(16):25-26
湘潭市以打造“伟人故里、文明湘潭”为主题,以“一创”带“六创”,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先后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等称号,综合实力、发展后劲日益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带动力日益提高,知名度、影响力日益彰显。特别是去年来,湘潭全市上下迅速掀起了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呈现出可喜面貌。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1,(9):F0002-F0002
江苏常州,“季子故里、诚信之都”。3000年历史的深厚积淀,灿烂辉煌的现代文明,熔铸了这座城市的文明气度。作为2002年、2005年、2008年三届“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获得者,全市上下形成强烈共识,文明是形象、文明是环境、文明是民生、文明是品牌、文明是竞争力。常州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工程、实事工程、民生工程来抓,常州文明城市创建迎来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0.
城市文明建设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福州市以总评分第三名的成绩荣膺第三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市上下人心振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总结和提炼创建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做法,审思和完善常态化、精细化、人性化的长效工作机制,有利于不断巩固和提升文明建设的成果和水平,也有利于推动全省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顾明  林爱民 《世纪风采》2012,(1):F0002-F0002
进入2011年12月,扬州喜事不断,刚和台北、香港、广州、北京等10个城市共同荣登“2011中国人文城市榜”,又迎来了正式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的好消息。作为《绿色崛起——扬州文化产业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主编,扬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副局长仲玉龙告诉本刊记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综合评价城市三个文明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扬州,这个致力于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美丽城市,就是建设一个“人人崇文尚德、家家安居乐业、社会公平正义、追求创新创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扬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是名至实归。  相似文献   

12.
宋凤国 《新长征》2010,(11):54-55
如何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已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改善城市发展软环境、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因素。推进文明城创建,发挥城市的主体功能和作用,必须通过广大市民去努力、去实现。因此,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市民素质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整体文明程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冯裕芳  杜鹃 《学习月刊》2009,(16):33-34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创建为民.全民创建”的文明创建理念和“以创建助推发展.以创建改善民生,以创建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服务民生、发展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作为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过程,作为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市民素质的过程。如何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发展.探索建立城市管理与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协调“三个文明”建设,以“为民创建,创建为民,以人为本,全民受惠”为指导思想,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和谐武汉。“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三步走,创新环境展示城市魅力这是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五”规划蓝图。2002年,武汉市获得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后,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为下步工作问诊拿脉: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环境卫生比较差。找准症结,直攻“病源”——全面改造城市环境。一场以“清洁武汉、美…  相似文献   

15.
铜仁的文明城市创建与打造山水园林生态城市始终浑然一体。"铜仁市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是要更好地使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让铜仁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居更安。"  相似文献   

16.
《福建理论学习》2009,(1):52-52,F0003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对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群众的生活质量等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文明办公布《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石嘴山市在三年一届的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复查确认的64个地级市中成绩位列第24名、西北地区第1名。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1,(11):1-F0002
湖北省宜昌市始终坚持全民创建,致力创建为民,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效,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在湖北省率先进入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行列,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15,(5):24-25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长春市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后,市委、市政府始终不懈怠、不松劲,继续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省委精神的重要举措,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引导,以“塑造市民好品质,提升城市好形象”为重点,深化创建内涵,强化制度保障,推进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充分发挥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面向群众、尊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1,(6):F0004-F0004
在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有这么一座城市,这里“湖上飞白鹭,城里闻鹧鸪”,都市景观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现代工业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支柱产业突出;荣膺“中国十佳最具幸福感城市”、“人民满意城市”,被广东省情调研中心认定为“居民幸福感居全省第一”。它就是正在科学发展大道上勃勃兴起的全国文明城市——惠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