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犯罪者个性因素和犯罪环境因素两方面,对心理测试中的犯罪者心理进行分析。通过测前准备阶段分析犯罪者心理,缩小犯罪嫌疑人,确定侦查方向。正式测试时把握犯罪者心理,完整地将被测人与犯罪者区分开来,帮助侦查人员判断和逮捕犯罪嫌疑人,破获案件。  相似文献   

2.
心理测试的测试目的与测试结果实际上是通过主测人与被测人之间的沟通来完成的。沟通可为被测人提供与案件有关的基本信息资源,使被测人明确自我在案件中是否承担了相应的角色,主测人与被测人之间还可通过沟通交换信息。心理测试过程中的沟通有口语沟通与非语词沟通,这些是心理测试中普遍存在的沟通类型。心理测试中只有具备良好的物理与心理沟通背景才能产生真实、有效的测试结果,沟通不当便会导致心理测试的结果出现偏差。因此,遵循科学的规律开展沟通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确理解新刑事诉讼法下心理测试在刑事案件中的作用,掌握心理测试技术对于侦查破案,最终鉴别犯罪嫌疑人,提高讯问工作的效率和破案效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下有效运用心理测试,能更好地协助侦查,规范、文明地办案。  相似文献   

4.
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咸宁市成安区突出抓好党员干部“集中讨论、换位体验、对标先进”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学习触及思想灵魂,提振“精气神”。  相似文献   

5.
6.
定向反射初始化是犯罪心理测试前谈话的心理机制。测前谈话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心理定向 ,促进选择性注意的形成 ,即作案人只对相关问题发生反应 ,而无辜者只对准绳问题发生反应。由此建议测前谈话遵循主试介绍、被试自陈、开发准绳、激励测试的规范步骤。  相似文献   

7.
"心理测试"是近几年来在公安实践中引起人们重视的一项新的心理学技术.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增加"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公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犯罪心理学课程内容和体系中增加"心理测试"内容是必要的,并应尽可能使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心理测试”是近几年来在公安实践中引起人们重视的一项新的心理学技术。在犯罪心理学课程中增加“心理测试”的内容,是公安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犯罪心理学课程内容和体系中增加“心理测试”内容是必要的,并应尽可能使犯罪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非常态心理测试中的阈限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对刺激和刺激的变化的感知存在阈限,在基于外周生理生物指标的心理测试中,通过对阈限影响因素的控制、对刺激和阈限的合理操作和解释,充分利用闲限的特点和规律编题和评图,从理论和方法上,可使一些非常态下阈限因素导致的非典型的图谱典型化、难判读的图谱易解释。  相似文献   

10.
测谎在杜培武冤案的发生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至今还影响着人们对于测谎的认识和态度。那么,测谎到底有无科学性?在杜培武案中测谎为什么会测错?测谎为什么在世界多国被广泛地应用于司法乃至人员审查等领域?该技术为什么这些年来在我国司法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且呈现出日益发展的势头?本文就上述问题结合测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对测谎技术予以介绍和分析解释,以便人们对其建立正确的认识,使该技术在我国得到科学应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骆晓 《人事天地》2006,(1):19-19
求职应聘不是儿戏,想在几轮笔试面试的激烈竞争中拔得头筹,顺利漂亮地躲过考官布下的种种“陷阱”,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2.
要“真心”开博。官员博客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生活际遇、苦闷快乐,不做作、忌伪装。如果官员大摆官架子,居高临下,长期“看帖不回帖”、网页不更新,甚至安排秘书代写日志,只会激起网民对“官博”的反感。要“真实”说事。在网络空间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邪教”在我国蔓延,严重危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从众心理是“邪教”蔓延发展的原因之一.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和影响从众的因素是:信息、信任因素,对偏离的恐惧,群体的凝聚力以及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肯定程度和个性特征等.治理“邪教”从众心理的对策是:打教并举,树立榜样;见头就抓,制止蔓延;注重教育,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14.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刑事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为侦查破案服务的,尤其是在命案攻坚阶段,心理测试技术对于命案的侦破,往往会起到关键性作用。许多命案都具备一个显著特点,即受害人已死亡,而作案人需要公安机关去搜寻。要发现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就要通过现场勘查、  相似文献   

15.
心理测试技术在司法实践领域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因鉴定结论的敏感性和其本身固有的缺陷,致使人们对该技术依据原理的科学性、心理测试仪器性能和应用伦理等提出了质疑。同时,心理测试机制的混乱,行业标准的模糊和法律地位的不确定等问题的存在也在客观上限制了该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对上述争议和问题的细致梳理,有助于研究者和实践者达成共识,有的放矢地改进技术,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测试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测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对付违法犯罪的武器。要做好心理测试工作,必须注意有关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7.
心理测试技术历经了100多年的发展,其测试理论历经了谎言测试、欺骗检验到现在的心理信息测试三个阶段。心理测试的有效性已在国内外长期而广泛的应用中得到证实,然而其理论尚不成熟,处在完善阶段,这也是测试结论在我国不被当做证据采纳的原因。沿着被测人接受测试时的心理过程来分析其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机制,分析得出:注意、记忆、情绪是其心理机制,其生理机制涉及朝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自主神经系统以及相关脑区。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是立身行事性情率真的楷模。《论语》中关于父为子隐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孔子的直道真情,历经几千年仍是司法领域争论的重要命题。解读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庄子思想中的"真",主要指的是人应然的生存状态,可以理解为"本真".这种生存体验的精神境界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因此庄子对其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即通过对"真人"的考察,通达"真"的内涵.庄子思想体系中这个存在论意义上的"真",是一种"道通为一"的浑融境界,"天人合一"是这种境界的最简洁的概括,"自然无为"是这种状态下人的行为方式,"精神自由"是这种境界的体验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对司法心理测试进行的实验研究和现场研究中,司法心理测试用于侦破内盗案件成功率很高,内盗案件的性质及测试条件适合使用心理测试技术,被测人所处地位以及劝导说服式的测后谈话对被测人的心理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