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结合过去十余年几起典型重特大火灾案例的教训和对当前国民安全教育现状的一次问卷调查,得到一个结论:在火灾中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人员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对此,笔者提出了当前消防宣传教育的三个重点:培养人们在面对火灾时“逃命、保命第一”的行为意识,并且能做出正确合理的逃生自救行动,在没有条件逃生时还要有“就地保全”的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2.
消防电缆配电系统线路在火灾救助过程中和平时运行过程中应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正常供电和有效实施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使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本文探讨高层建筑消防电缆配电系统火灾危险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火灾是人类社会威胁较大的灾害之一,其表现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文章对2000-2008年全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重特大火灾发生频次、人员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在火灾发生时间、地域、场所及火灾发生的直接原因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即时间上,每年一、四季度,尤其是二月份和十二月份火灾起数、人员伤亡最多,直接财产损失最严重;地域上,广东、浙江、山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火灾起数和人员伤亡最多,直接财产损失最严重;火灾场所上,厂房、公共娱乐场所等火灾起数和人员伤亡最多,商业场所和仓库直接财产损失最重;火灾直接原因上,电气、生产作业火灾起数、人员伤亡最多,直接财产损失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消防条例强调消防安全责任 张肩钧委员:<条例>第八条第一款对表彰奖励的内容应该或进一步作出明确.如对预防火灾事故、普及预防教育、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健全消防组织制度、及时发现消除火灾隐患成绩突出的;扑灭火灾,避免损失有重大贡献的;时查明火灾原因有突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5.
刘刚 《法制与社会》2012,(10):174-175
本文根据大空间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烟、热扩散规律,分析当前在大空间建筑内设置的几种火灾探测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性能特点,供建筑消防设计和使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火灾调查取证工作的分析,提出了避免和应对火灾诉讼案件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下商业区是一类典型的建筑形式,同时具有地上商业建筑和地下建筑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损失,其消防安全性甚为重要.本文选取某典型地下商业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进行消防性能化验证.5个火灾场景的计算结果表明,防火分区L的疏散宽度不足会导致人员疏散不及时,建议采用镂空吊顶提高该分区的集烟能力,增加可用疏散时间,确保发生火灾时所有人员能够及时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8.
李超鹏 《政府法制》2008,(11):64-64
城市重大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 火灾隐患主要是指在工业、交通、农业、商业、科研、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及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这种行为有导致火灾的可能性或在火灾发生时会产生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笔者认为,城市重大火灾隐患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旅馆作为人员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不仅仅人员密集、场所装修复杂、用火用电较多且发生火灾时人员所处的状态为非清醒状态,其火灾危险性远大于其他场所,其防火设计尤为重要,小型旅馆作为旅馆的一种特殊且常见的形式,其防火设计又具备其特殊性。本文分析了小型旅馆的火灾危险性,介绍了几个影响较大的重大以上火灾事故,并着重对小型旅馆建筑的消防手续、防火设计的主要内容及小型旅馆存在的防火方面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阐述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被监管人员死亡案件的特点,探讨被监管人员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05—2013年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105例被监管人员死亡案例,对死者的性别、年龄、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生前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5例被监管人员中男性100名,女性5名;年龄分布为16~65岁。死亡原因以自然死亡为主,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非自然死亡中以自杀死亡者最多,占非自然死亡人员总数的54.5%。结论目前被监管人员死亡多由于疾病所致,司法部门应改善被监管人员的生活、劳动及卫生保健条件,并应加强其执法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1.
和以残酷著称的战争一样,火灾的残酷性和摧残性一点也不亚于战争。据山东省青岛市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青岛市火灾总体形势平稳,每年平均火灾2264起,3年中火灾造成的财产损火却累计达上千万元,死亡人数更是每年高达23人。 造成火灾的最主要原因竟是居民或单位用火不慎引发的。比如,有人  相似文献   

12.
安全疏散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是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多发性灾害之一。研究建筑结构火灾中人员的安全疏散,解明建筑火灾中人在决定逃生之前的行为规律,逃生过程的行动规律,对于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建筑防火交全逃生管理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火灾研究学者关于建筑结构物安全疏散研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进行综合评述,对我国今后开展此项研究的课题做出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刑警与科技》2008,(19):84-85
9月20日23时许,位于深圳龙岗区的舞王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43人死亡88人受伤,惨痛的后果让人揪心。据悉,该俱乐部是一家非法娱乐场所,没有营业执照,消防验收也不合格。试想一下,如果俱乐部里具备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设备,也许很多无辜的生命可以幸免于难。火灾报警系统(FAS)由火灾监控管理中心、探测器、模块和手动报警器组成。  相似文献   

14.
龚宇 《政府法制》2013,(14):52-52
作为消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消防宣传对于提高群众的消防意识、预防火灾的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充分证明,只要抓好对社会的火灾防范和消防教育,城市的火灾发生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当前我们在消防宣传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何进一步提高消防宣传社会化水平、全面提高拿民消防安全素质,以实现消防工作群防群治的目标,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火灾是当前消防灭火救援的一个难题,由于其自身特点和使用功能的复杂性,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火灾损失会远远严重于地上建筑。针对这类特殊火灾,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火灾危险性,提出了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减少火灾荷载、控制容纳人员数量等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琨  舒慧慧 《刑警与科技》2007,(7A):126-130
火灾科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火灾预防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建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做好火灾预防工作需要一支专业化队伍。市场机制下的中国消防体制改革正逐步在走向市场化,政府的消防部门监督方式也正在由原来的“保姆式”方式转变为面对社会面的宏观调控、监督管理。2002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经明确了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社会单位要按照“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安全责任自负,接受监督”的要求做好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单位法人代表是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还明确了消防安全管理人等相关人员职责。不容回避的是,火灾预防工作的复杂性和单位人员消防素质低劣的矛盾制约了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社会单位有着旺盛的消防安全管理需求。消防中介机构作为专门提供消防知识、技能、技术服务的企业,无疑为社会单位落实好自身消防安全责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思考中国消防的未来发展趋势,中介化是许多消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刘继国 《法制与社会》2013,(17):248-249
通过对火灾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能够提高人们的火灾防范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人身伤亡。本文针对目前消防火灾调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了加强消防火调工作可行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内的消火栓给水系统是建筑物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灭火系统。它由消防给水基础设施、消防给水管网、室内消火栓设备、报警控制设备及系统附件等组成。既可供火灾现场人员扑救建筑物初起火灾,又可供消防队员扑救建筑物的大火。由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使用存在各种问题,致使消火栓给水系统在扑救建筑火灾中,  相似文献   

19.
依法实施消防监督,督促火灾隐患整改,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法定职责。只有牢牢抓住依法监督、依法整改火灾隐患这一关键环节,才能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消防监督工作,正确处理依法监督与人本精神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督促火灾隐患的整改,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天津蓟县莱德商厦"6.30"重大火灾事故责任追究情况的研究,分析当前消防监督执法风险成因,就新形势下消防监督员如何有效防范、应对执法风险,减少工作压力,营造良好的消防执法环境,提出个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3年8月30日,正定县运输管理站召开了出租汽车行业消防知识培训,以真实的火灾案例为鞭策,对消防安全检查整改隐患、学会扑救初期火灾、组织引导人员逃生、宣传教育消防知识“四个能力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讲解,并结合出租车司机行业的特殊性,向广大司机传授了相关知识。参加培训的出租车司机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不仅加强了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自救能力,更学到了车辆火灾的预防和扑救知识,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多了一重“消防安全保险”,也为乘客和他们自身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