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党文化是影响政党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影响我国政党关系和谐的政党文化主要有执政党政党文化、参政党政党文化和西方政党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中国政党模式的比较优势表现为:共产党的执政和民主党派的参政,合理配置了中国社会的政党力量,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政治资源,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执政党和参政党通过党际间的协商民主的形式,把民主扩展到决策过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执政党和参政党之间,通过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促进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型的政党关系、独特的执政党和参政党概念等,为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和谐的政党制度提供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要求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政党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建立在和谐的政党制度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重在建设,只有不断推进政党制度的建设,才能不断提升政党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法制建设; 提高对进一步完善政党制度重大意义的认识;充分发挥政党功能,创新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参政党的参政方式。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党之间的和谐关系是重要的政治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执政党、参政党两个方面以及在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建稳定和谐的政党关系,以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政党关系总体和谐但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还有待于向更高阶段的和谐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依赖于民主政治发展所提供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进程里、在执政党和参政党建设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动态的发展和平衡。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党政治中,除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外还有作为参政党存在的八个民主党派,中国的这种政党制度被称为新型的政党制度,党际间的关系被称为和谐的党际关系。许多学者在研究党际关系时侧重于研究执政党与参政党间的和谐关系,往往忽略了参政党由八个相互独立的民主党派构成这一事实,因此,党际关系研究还应该包括对参政党内部关系的研究。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作为参政党存在的八个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从其关系现状出发,揭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通过优化民主党派间的关系来更好的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及中国政治生态环境下,参政党有着自身特殊的使命。执政党的建设对于参政党自身建设,特别在履行参政党职能方面也提出了要求。参政党只有正视其历史使命,规范其职责,才能缩小与作为政党的政党自觉和行为能力上的差距,达到与执政党相互匹配和优势互补,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党际关系,真正发挥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能量和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政党协商中,执政党和参政党同为两大主体。这既是我国政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研究中国政党协商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之间不是机械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具有交互主体性的双向互动关系。参政党在政党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实际上就是参政党的主体性问题。然而,参政党作为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目前仍然存在着不敢协商、不愿协商、不会协商等主体性困境。参政党主体性困境主要源于参政党自身的缺陷和主体间关系的异化。有效破解政党协商中参政党的主体性困境,必须从参政党和执政党两个方面着手。参政党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强化主体意识,提升参与政党协商的水平和实效。执政党要协助参政党完善外部保障机制,拓宽协商空间,改善协商环境,推动参政党以负责任、敢担当的姿态主动参与政党协商。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体现了具有和谐性质和特点的政治文明,中国政党关系蕴含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切实加强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推动政党关系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党合作的政党关系协调作为我国现阶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政治范畴,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和谐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参政党与执政党精诚团结,形成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政党协调体系,发展和谐党际关系,就能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与进步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党关系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和谐社会构建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然而尚处于较低阶段的和谐,还有待于向更高阶段的和谐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依赖于民主政治发展所提供的政治生态环境,要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进程、执政党和参政党建设良性互动中寻求动态的发展和平衡.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政党关系和谐,不仅要求各政党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而且要做到四种关系的和谐并要把握好和谐的度。新时期,中国政党关系和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同时我国和谐政党关系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为了加快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必须从实现执政党内部和谐、积极实现参政党内部和谐、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高民主党派政党能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民主党派的政党能力,要强化政党意识和参政党意识,解决好自己的“适应性”和政治代表性问题。包括能力建设和自身建设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在我国这一合作型政党制度框架内。只能实现和体现于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的相互促进过程与结果中。  相似文献   

14.
将"协商民主"融入到政党制度之中,可以说是中国政党民主的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本文力图在协商民主的视域下,以政党、国家与社会三维关系的理论范式,通过把握参政党与执政党、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社会的多维关系,进一步探索参政党的政党行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谐是我国政党关系的根本特点和优点,参政党是促进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的责任主体,加强参政党建设是促进政党关系长期和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保持和促进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保持和促进中国特色和谐政党关系还面临一些问题,应从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显性的民主监督和隐性的政治磨合在我国的政党关系中是一对辩证统一的事物。我们在认识民主监督与政治磨合的关系时,既要坚持区别看待,认识到它们各自具有的独立性,又要坚持相互统一,认识到它们的同一性以及它们互为存在的前提条件。只有放手开展民主监督,才能够实现参政党与执政党的政治磨合;只有积极开展政治磨合,才能够实现参政党对执政党的充分的民主监督,也只有坚持民主监督与政治磨合的辩证统一,才能够将参政党与执政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监督-磨合-监督”的良性循环中引入佳境。  相似文献   

18.
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政治创造,在实现利益代表、促进政党和谐、推动科学决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加强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有利于有效应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有利于化解我国社会矛盾,有利于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水平。进一步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加强参政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新型政党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已初步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邓小平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表现为:确立了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为构建和谐政党关系提供了前提和保证;确立了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稳定的合作方针——“十六字”方针;提出了和谐政党关系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的政党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力量支持。促进我国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要在“和而不同”和求同存异的思想理念和实践中,正确处理“同”与“异”的关系,为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奠定稳固的思想基础;要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建设,为党际和谐提供制度性支撑;要加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互相监督尤其是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监督作用,为党际和谐提供坚强的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