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限制到废除: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安全的刑法手段。近些年来,国际上废除死刑的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在法律上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已不执行死刑。我国法学界主张减少死刑甚至废除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及死刑所具有的特殊作用,目前我国应暂时继续保留死刑,但应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从而顺应国际死刑制度发展的趋势,通过限制死刑逐步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
自贝卡利亚最先明确提出废除死刑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宣布废除死刑。可以说,废除死刑的主张,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支持。但是,康德和黑格尔在自己的法权论著作中却明确反对废除死刑,并明确反驳了贝卡利亚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死刑的实施,其首要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的正义,而非为了社会的功利。所以,废除死刑,就取消了诸如杀人者必须偿命这样的正义原则或公理。在当今废除死刑的世界性潮流面前,康德和黑格尔作为哲学家的观点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自从1764年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见解以来,关于死刑的存废问题,已争论200多年了.就世界范围看,欧盟各国事实上已经废除了死刑,但包括美、日等世界上很多国家,仍保留了死刑.从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应保留死刑,因为重大的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形势还很严峻,贸然取消死刑是极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4.
自从1764年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的见解以来,关于死刑的存度问题,已争论200多年了。就世界范围看,欧盟各国事实上已经废除了死刑,但包括美、日等世界上很多国家,仍保留了死刑。从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应保留死刑,因为重大的暴力犯罪、经济犯罪形势还根严峻,贸然取消死刑是极不明智的。  相似文献   

5.
死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内容的最为严厉的刑罚,应遵循公正、功利与人道三大原则。死刑是起源最早的刑种,在几千年人类刑罚史上一直占据着刑罚体系的主导地位。死刑制度走向历来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因此,如何评价死刑,保留或是废除,限制或是扩张,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我国作为保留死刑的国家,限制与减少死刑已受到立法和司法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何显兵 《学习论坛》2009,25(5):70-74
我国死刑废除论存在相当的理论困境,无论从报应、功利还是刑罚人道化的角度,都不能成功地论证死刑废除论的合理性,以国际文明的发展潮流来论证死刑应当废除更不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死刑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条款太多,适用标准模糊等。因此,在目前我国不能完全废除死刑的前提下,必须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死刑适用制度,如:对死刑罪名进行削减,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加大死缓的适用范围等。  相似文献   

8.
文亭 《新长征》2006,(1):54-55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死刑的存在提出异议,甚至提出要废除死刑。笔者认为这是不恰当的。死刑的存与废,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我国的社会、文化、传统、历史背景下,废除死刑是不切实际的。国际上虽曾有些国家废除过死刑,但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前苏联三次废除死刑又三次恢复,菲律宾、意大利、瑞士等均出现死刑存废反复的问题。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在1967年7月以后,曾一度停止执行死刑达10年之久,但随着重  相似文献   

9.
限制和废除死刑是我国当前刑法的发展趋势。对于职务犯罪来说,可以利用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的设置以及量刑、自首与立功、追诉时效、死缓制度、刑罚执行等方式限制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0.
沈安琪 《唯实》2011,(5):77-80
刑法修正案(八)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体现了我国限制死刑的立法趋势。死刑作为一种法律制裁手段,在价值论上主要体现为效益性、公正性、非人道性。我国目前废除死刑还不可能,但限制死刑具有相对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限制死刑不仅可以从司法实践上进行控制,更可以建立完善的赦免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