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剑波 《群众》2021,(3):28-29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这一重要论述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进一步明确了生态环境投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魏国强 《群众》2017,(18):35-36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苏北地区要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北发展座谈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1+3”功能区战略,并把宿迁作为生态经济区试点,强调要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这既进一步明晰了宿迁的发展定位,也为我们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难得机遇。当前,宿迁正围绕“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全力推进“两聚一高”、落实“三项任务”,加快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3,(8):6-6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江苏长远发展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希望江苏在“率先”、“带头”、“先行”内涵中,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标杆。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快江苏生态省建设步伐,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做到认识再深化、目标再提升、措施再加强,努力描绘好江苏“两个率先”的生态底色。  相似文献   

4.
赵挺 《群众》2013,(4):21-2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建设中闻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出席十二届全同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殷殷叮嘱汀苏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江苏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宁江畔 《群众》2022,(6):8-9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南京是江苏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长江岸线总长280多公里。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推动南京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典范城市建设增加了更为靓丽的底色,书写了让一江碧水两岸新的南京篇章。  相似文献   

6.
边燕燕 《重庆行政》2019,20(3):73-75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并提出重庆要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这为重庆在新时代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精神主线,并成为沿线各地区的行动共识。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去认真落实这一共识,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各地区面前的一个难题。作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交界处的三峡地区面对新要求,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二次飞跃,成为新时代三峡地区再次腾飞发展的时代问题。多地实践表明,发展生态经济、创建三峡生态经济区是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5月17日上午,《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国内第一部省级生态文明地方法规宣告出台。这是贵州乃至于全国生态文明立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表明贵州在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上,在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构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工作上,又迈出了扎扎实实的“铿锵一步”。  相似文献   

8.
杨峰 《群众》2020,(5):66-6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强调,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要加快形成由环保倒逼发展转向激励发展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殷切嘱托以来,江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形成由环保倒逼发展转向激励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是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完善江苏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孙政才书记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指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并重,着力涵养保护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建设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特色资源加工基地。根据这一功能定位,结合忠县实际,我们提出了打造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示范县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0.
群仲平 《群众》2014,(9):30-30
<正>建设"美丽江苏"是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的重要内容,也是8000万江苏儿女的共同追求。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生态省建设目标,把江苏建成经济发达与生态宜居协调融合、都市风貌与田园风光相映生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描绘了"美丽江苏"的宏伟画卷。目标明确、蓝图绘就,"美丽江苏"正激励着我们改革创新、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记者 《群众》2013,(4):14-16
记者: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美好江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好江苏”,江苏具备什么样的条件,还面临哪些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潘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基础构建的新兴特大城市群.中三角通过“两型”社会和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航.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认为,应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进一步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美丽中三角”.  相似文献   

13.
正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神往,努力展现江苏"最靓颜值"。  相似文献   

14.
王萍 《中国人大》2013,(8):22-25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监督工作计划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今年4月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明确由全国人大环资委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这是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3月履职以来开展的一项重要监督工作。近期,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十二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陆浩。陆浩强调,通过对生态补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国人大环资委将积极推动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  相似文献   

15.
钱锋 《群众》2021,(1):67-68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向“十四五”,我们将奋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南京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聚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6.
李载林 《群众》2022,(7):58-59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江苏财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7.
支苏平 《群众》2021,(1):23-24
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与产业创新,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强化创新的核心地位,加快聚集高层次创新要素,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高质量的创新创业生态。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嘱托,强化责任担当,不断开拓创新,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江苏力量。  相似文献   

18.
童建中 《政策瞭望》2010,(12):47-49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强调要走生态立省之路,提出了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的战略任务。常山县要结合县情实际。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之一,长江经济带是目前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流域经济带。国务院9月份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部署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李克强总理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  相似文献   

20.
贾庆林 《传承》2011,(3):15-17
党的十七大在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重要一章,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