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太行颂     
一九九三年秋初稿 二00五年夏重登太行改写 魏传义 巍巍太行,中华脊梁。惟我华青,源远流长。 登高临远,襟怀激扬。悠悠岁月,历尽沧桑。 抗日烽火,燃遍山岗。铁血健儿,为国争光。 继往开来,矢志自强。开拓进取,齐奔小康。太行颂@魏传义~~  相似文献   

2.
朱总司令出太行郭谨栋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日军从对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正面战场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发起大“扫荡”。蒋介石、阎锡山也开始对我抗日武装驻山西隰县的新军决死队和八路军大肆围攻,摧毁了根据地7个抗...  相似文献   

3.
在太行区公安局的日子□赵仲作者简介赵仲田,男,1922年1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隆尧县。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战地动员委员会协理员,抗日区政府助理员,太行冀南财经学校、华北财经学校、晋冀鲁豫边区干部学校指导员、教导员,太行二专区公安督察处...  相似文献   

4.
巍巍太行,雄踞华北,俯瞰中原,史称“天下之脊”。 1938年2月,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时刻,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挺进敌后,建立太行抗日民主根据地。此后八年,太行地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太行军民万众一心、  相似文献   

5.
阎建书 《前进》2005,(7):13-15
武乡被誉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战斗和生活。在那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八路军和英雄的太行儿女创建了太行抗日根据地,也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太行精神——以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太行区根据地建设,对太行区群众工作有其独立的思考和探索。邓小平在太行区开展群众工作的指向是抗日和抗灾,其基石是民主和教育,其方略是规律和制度。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对太行区群众工作的探索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有:开展群众工作的主心在于获得群众拥护;开展群众工作的重心在于关心群众利益;开展群众工作的中心在于激发群众自觉。  相似文献   

7.
《前进》2005,(7):M001-M001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在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中国人民伟大品格的凝结和象征,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反映和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是我们克敌制胜、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我们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今年恰逢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我们宣传太行精神、颂扬太行精神,就是要弘扬太行精神,把山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感悟太行     
张明臣 《人大建设》2006,(4):F0004-F0004
当拿起相机开始拍摄太行时,我几乎有些茫然。太行是一部教科书,她开启了我修炼摄影的大门。我一次又一次地感悟她的粗犷之形、浩然之气、厚重之神、峻拔之刚、深邃之幽,一次又一次地从感悟中汲取拍摄素养。太行犹如巨大的利刃石,她砥砺我的思想锋芒,磨验我的意志质子。每当身临壮美幽深的大峡谷,驻足壁立千仞之崖头,她对视觉的冲击力、对心灵的震撼力、对体魄的挑战力、对追求的召唤力,常使我壮怀激烈,激起心灵深处表现太行挥之不去的责任感和强烈欲望,令我不断地生出豪迈荡然的气魄和凌傲风雨霜雪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巨文辉  任远 《前进》2010,(12):42-44
太行精神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英雄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作为八路军最高统帅的朱德,人如其名,红色美德,在他身上生动地体现着共产主义的道德和中华民族的美德,他的品德风范正是太行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优秀代表。太行精神为朱德风范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朱德风范又集中诠释了太行精神。传承朱德风范、弘扬太行精神,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太行精神     
《前进》1994,(10)
论太行精神 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这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太行精神就是这样一种需要我们大力宣传并世代继承的高尚精神。本文拟就太行精神的形成、实质及其现实意...  相似文献   

11.
闲游太行猕猴山张爱玲,李永庆猴山座落在济源市北十多公里处太行山上,俗称太行猕猴山。是我省著名的动物自然保护区。金秋时日,朋友们相约乘车沿着弯弯的盘山道来到猕猴山养殖场。场内游人很多,有人和猴子照相,有人喂猴子食物。由于食物丰盛,丢下的花生、红果等,猴...  相似文献   

12.
杜学文 《前进》2005,(10):54-55
最近,史耀清主编的《太行精神》一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本书的出版适逢其时。它既是献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是第一部以专著的形式阐释《太行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山西是八年全面抗战时期重要的敌后根据地,其战略地位和历史作用非常重要。山西作为敌后游击战争的军事据点、八路军总部及其三大主力师所在地,在整个抗战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战略意义。太行精神就是在烽火连天、民族危亡的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孕育诞生的。《太行精神》一书共由四部分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13.
王军 《人大建设》2013,(7):48-49
近年,林州市坚持产业转型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改善民生,奏响了红旗渠畔"美太行"的最强音。这是林州继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红旗渠"战太行"、八十年代外出从事建筑业"出太行"、九十年代发展工业企业"富太行"三部曲之后,开启的旨在建设美丽家园的"美太行"创业第四部曲。——坚持转型转变,增强城市实力。调结构、促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为打造林州经济  相似文献   

14.
张少农 《前进》2004,(11):32-33
年8月12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山西考察时,对八路军和太行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孕育产生的太行精神,作了科学概括和高度评价。他指出,要像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那样,认识和弘扬太行精神,赋予太行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省委书记田成平同志代表省委就贯彻落实李长春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大力弘扬太行精神作了强调和安排。这对于太行老区的晋城人民来讲,是…  相似文献   

15.
<正>林州市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的故乡、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以20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代发展建筑业、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标志,林州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近年,林州人众志成城谱写创业第四部曲——"美太行",实现经济更发达、城乡更和谐、生态更宜居、生活更幸福的美好愿景。林州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在科学发展上找准定位,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增强工作实效,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推进转型升级优化工业产  相似文献   

16.
巍巍太行     
太行山,始于河南济源,止于北京,加上余脉,长达千里。绵延不断地雄踞于华北平原和山西黄土高原之间,如天然屏障,分隔东西两地。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称它为“天下之脊”。而其间的“太行八陉”更是从北往南,由西入东的交通要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说,谁控制了太行,谁就可以得天下。所以,古往今来,发生在太行山的战争屡屡不绝。  相似文献   

17.
一片忠心慰太行丘引巍巍太行,千峰壁立。1995年8月中旬,农工党中央发起组织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赴老区医疗慰问活动,由蒋正华主席(时任副主席)、田光涛副主席分别率团赴沂蒙山和太行山老区慰问。笔者随田副主席进太行,对太行山革命老区进行...  相似文献   

18.
田喜荣 《前进》2011,(7):14-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党老区人民改天换地、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杨军 《北京观察》2023,(10):46-47
<正>伟大太行精神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辉,鼓舞和砥砺着当代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清秋九月,北京市政协举办“十四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一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学习班”,我密集高效地参加了山西太行干部学院安排的专题报告、瞻仰参观、现场教学、  相似文献   

20.
天下美景在太行,太行美景数新乡。3000多年前的牧野大战给新乡留下一个大气的名字——牧野大地。滔滔黄河,赋予中原儿女忠厚诚信、善良质朴、宽容大度、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巍巍太行,铸就牧野百姓敢为人先、创业有为、坚忍不拔、奋发图强的理想追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今,牧野大地上依然薪火相传着革故鼎新的精神——厚善、崇文、敬业、图强。作为中原城市群十字核心区的重要城市之一,确定打造一区三基地(中原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和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育基地)发展目标的新乡市正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日益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