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林青 《人民论坛》2023,(21):62-65
近年来,“节俭”风尚回到年轻人的生活中,推动形成新的消费价值观。Z世代年轻人消费理念也发生着改变,从炫耀性消费到策略性消费、从习惯跟风到彰显个性、从重物质到重体验以及从追逐奢侈到品味至上,总体变得更加理性和精明。这与经济腾飞带来年轻一代自信心的提升、体验经济的社会形态下消费需求的升级、独具特色的圈层文化的影响、极简主义思潮的流行和社交电商的蓬勃发展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超前消费"捆绑",出现了网络购物成瘾等新型网络使用障碍。引导年轻人理性消费,首先要提升其网络素养,戒除社交媒体成瘾,重建"媒体——个体"的关系,方能预防科技对人的"异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消费信贷虽然因低门槛和低成本在解决年轻人流动性约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年轻人产生了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非理性消费,逾期或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增加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对此,一要加强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教育和权益保护教育;二要加大政府对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金融监管;三要加强互联网金融内部的风险管控。  相似文献   

4.
跳出疯狂购物的漩涡,需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仍有待提升。理性消费形成的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消费观念多元、不少消费者处于盲从的情况下,要引导消费观念升级,扩大宣传和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可持续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满足理性需求,以理性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当代年轻人成长于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消费方式依赖网络的时代,出于对未来收入的乐观预期,他们偏向于选择负债消费。然而,超前的负债消费会对银行信贷体系产生影响,容易导致网贷平台野蛮式发展,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个社会、金融机构以及年轻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郭美美炫富事件折射的是90后青年的消费观问题.由于成长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时代,90后青年的消费观已呈现出追求时尚、酷爱攀比、炫耀心切等诸多特点.这一消费观的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多元价值涤荡和传媒效应休戚相关.为帮助新一代年轻人抵制享乐主义思想,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发挥应有作用,营造适度消费的环境,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使之养成理性的消费习惯和行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加强对当代青年生态消费模式的理性建构,是新时期青年工作不可回避的主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青年的消费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当代青年在消费中所表现出的消费态度不理性、消费心理不健康、消费结构不合理等消费现状,不仅影响着当代青年全面健康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生态环境,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培养生态消费意识、生态消费品质和生态消费素质等路径建构当代青年新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的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生态消费是经济新常态下亟须倡导的消费理念。当前,由于"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理念导致生态消费需求力不足;"多盲从、少理性"的消费行为导致生态消费选择力欠缺;"重自我、轻自然"的消费心理导致生态消费原动力失衡等原因,使我国的生态消费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解决这一现实困境,提升民众生态消费力,促进生态消费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在强化生态消费观教育、加强理性消费宣传、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规约和激励机制、大力建设生态消费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购物节短期内会促进消费和GDP的增长,但只谈交易额、避谈退货率,却形成了购物节的“虚胖”。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从冲动逐步回归理性。购物节要起到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理性消费的作用。引导消费结构优化调整、促进主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未来购物节发展应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不良思想观念的袭染、对虚假需要疏于防范、理想信念缺失等,是当代年轻人"经济情商"不足的思想根源。解决年轻人"经济情商"不足问题,重在对症下药。应着力改变社会不良的消费风气、加强对消费领域的理论问题研究,以有效推动年轻人"经济情商"的尽快提升。  相似文献   

12.
"消费降级"现象的产生是消费与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降级"并不等于品质的下降,其实质是更为经济实惠的消费方式,是供给多维发展的结果。因此,要理性科学地看待"消费降级"现象,发挥"消费降级"对市场的积极作用,促进生产与供给的可持续发展,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理性的消费。  相似文献   

13.
人口结构影响消费结构,人口特征是消费经济研究的基础.要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必须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实施区别性政策.广东的人口结构显著不同于中国其他地区,这是广东消费政策出台时需要关注的一个基本方面.广东消费者中富人、外来人口、各民族人口、流动农民工、大学生、商务白领人数较多,广东在扩内需,促消费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高层次消费流出,中低收入阶层消费水平低,收入分配水平低,年轻人消费意愿不能实现,消费质量低,消费流入水平不断下降,大量消费空缺难实现等问题,为此需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包括发展面向海外人士、特殊人群、中高端消费者的高端消费服务,充实民生服务,提高城市化质量,给年轻人更多机会,给老年人更多保障,进一步强化工业基础等.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教师作为素质较高的消费群体,其文化消费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先导性。近年来,高等教师家庭文化消费呈现出消费动机的理性意识增强、消费水平逐步上升、消费兴趣多样化、消费结构多元化等特点,正朝着服务化、智能化、家庭化、个性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理论的逻辑框架下,表面上标榜理性消费的青年“哈租族”实质上是消费社会中消费异化的变种.青年“哈租族”的租生活以虚假需要为消费动机,在物化的人际交易关系中追逐商品的符号价值,建构起虚幻的平等世界.中国当代青年要正确处理与消费和消费品的关系,才能踏上理性消费之途,复归青年人全面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作为历史发展潮流,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已经从物质层面过渡到精神层面,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呈现出理性消费、符号消费、个性消费等趋向.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本文尝试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影响我国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因素,并从大学生自我定位、消费文化、消费环境三个方面探求引导我国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正义是以公平公正基本原则为基础,保障网络个体在空间资源、产品再分配、消费、使用上拥有公正权益,有利于网络空间理性发展。实现网络空间正义需对网络非正义进行理性批判,同时加强网络空间规制,完善个体理性行动,最终实现网络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18.
林冬冬 《人民论坛》2020,(12):134-135
小镇青年是新一轮消费升级延伸与下沉的主角,他们购买力强,开始引领潮流,甚至出现超前消费情况。然而,理性消费才是消费崛起的开始,培养小镇青年理性的消费观,既要科学挖掘小镇青年的消费潜力,也要着力避免消费迷失风险。  相似文献   

19.
<正>2022年秋冬以来,“围炉煮茶”频频“出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频“吸粉”。作为新消费风潮,“围炉煮茶”既融合传统文化,又符合年轻人消费时尚。国内文旅市场偏好的最新变化,事关浙江文旅产业迭代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对激发消费新活力、扩大国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管健 《人民论坛》2024,(6):86-89
当前,情绪价值成为年轻人买单背后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青年不断追求情绪价值的最大化,商家大胆创新情绪资源挖掘,在供给侧与需求侧合力推动之下,“情绪经济”正不断解锁出各种新的消费场景。当“情绪”成为生意,情绪消费是否可以给当代青年人带来治愈?这需要从法律监管、安全保护、高质量产品源等方面加强保障,以使情绪消费保持可持续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