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慧 《就业与保障》2023,(2):139-14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开展。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思创融合”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如何牢抓“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引领”开展育人实践,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挖掘“双创”实践思政教育元素的特点及存在形式,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思政元素融合策略,形成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为实现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最终达到高校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方式更加活跃、个性鲜明、自我表现意识更强,再加上处于青春期,其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弱,对大学生进行单一说教的效果弱化。文章以福建省内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剖析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建设现状及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构建了“党建+思政育人引领、导师多维联动、校内外联动、强化校内外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环节的细化落实”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创新机制,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契合时代发展特点,强化学科之间的交互设计,以最大化地发挥学科育人价值。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和行动力。因此,综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育人元素是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则、意义及对教育模式的冲击,并分析了两者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教学运用网络技术成为时代发展之必然。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也要突破传统工作模式,积极探索网络信息时代的新方法、新途径。剖析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现实要求及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育人工作创新路径进行探索,旨在借助网络技术,构建新的辅导员思政育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点。当前,在推进合力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机制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困境,必须联合教师队伍、整合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法、理顺育人机制,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公安院校肩负着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基础与源头。  相似文献   

7.
杨建霞 《就业与保障》2023,(12):142-144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已达2.4亿,其中高校学生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中,高校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校必须承担起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并加强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文章论述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以发挥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作用,提升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展开分析,梳理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认为现在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融合滞后和缺乏引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就业创业思想高度、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思政协同育人等策略,旨在为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及辅导员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参考,进而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实际工作中,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公安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课程思政是公安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以《危险物品管理》课程为例,梳理、筛选、优化课程内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凝练出系列思政主题单元,形成“警察职业素养”育人主题。以育人主题为主线,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公安专业教育内容中,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机制落后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致使大学生中难以涌现符合国际高标准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有鉴于此,我们需着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三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构建起适应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促使中国早日跨入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底召开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会议指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进一步把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引向深入,需要树立新思政观,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思政育人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愿意听、愿意想、愿意信?这就需要告诉学生或者引导  相似文献   

12.
石晓帆 《人民论坛》2020,(4):112-113
“三全育人”紧扣高校学生成长规律与发展需求,让思政教育覆盖学生成长全过程、各方面。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在扩大“显性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隐性引导”,提升思政教育张力,彻底告别以学校为主体的“单兵作战”模式,形成思政教育合力,努力开创“三全育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积极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对落实高校育人目标、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复杂,需要做好师资、课程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一些高校在这些方面存在认知不清、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难以保证“双创”教育体系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因此,需要基于高校育人现状,围绕“双创”教育体系做好课程体系构建、就业帮扶体系构建等措施。同时,教师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还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利用学校资源和名师影响等为学生筹集创业资金,帮助学生降低创业风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4.
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是高校发挥育人功能的两大重要支点,思政教育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党建工作为思政教育的前行指明了方向,二者的协同发展有利于高校工作的全面进步。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党建工作的推进作用,鼓励思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不断提升高校党组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守正创新,铸魂育人,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公安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公安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重要内容。公安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是指在公安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专业知识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及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其内容体系需要进行完整的设计,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专业伦理教育、专业综合素质及学习素养培育,并通过教师队伍建设、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载体和形式创新等途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指二者在育人目标、价值导向和建设发展步调上要保持协调一致。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回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要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应着重从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和制度创新三方面入手,促进二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但与之相对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空间维度的断层与倒置、时间维度的割裂与缺失,高校急需审视自身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构建阶梯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线下学习线上服务”课程体系,组建多元化、专业化教辅团队,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以此创新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校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校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是连接思政理论与具体行动之间的桥梁。课程思政建设首先应明确目标,然后围绕目标制定教学策略。课程思政目标可从职业层面、大学生层面和自然人层面三个方面构建,形成清晰的目标体系;实施策略包括思政元素挖掘应紧扣专业知识、精选思政素材、丰富思政教育形式、把握呈现时机、教师以身作则,期望能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凡 《前沿》2014,(7):175-17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纵向推进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日益重视人本化原则,将学生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对象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诸多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路径选择的基本;同时面对来自社会的诸多影响因素,创新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方法显得客观而现实。本文以和谐发展的视角,对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路径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深层次厘清高校思政教育方法路径选择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