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8次提到“奋斗”,强调“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既一脉相承又具有时代价值的奋斗幸福观。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时代价值,从生成逻辑看,它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赓续发展和创新阐述、对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精神的接续弘扬和时代转换、对自身独特经历的高度总结和理论概括;从理论意蕴看,它科学回答了“为何奋斗能幸福”“为谁奋斗才幸福”“如何奋斗得幸福”等一系列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从实践特质看,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践方略,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2.
王久齐 《创造》2021,29(7):32-36
奋斗是主体为获得幸福而进行的自主自觉的实践活动,是最有力量的实践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人民的幸福生活并躬体力行弘扬和践行奋斗精神,他在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讲座、新年贺词、回信致辞中多次对奋斗与幸福及其辩证关系作了多层次、多维度、多领域的论述与阐释,提出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重要论断,形成了具有丰富哲学内涵和深刻价值意蕴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  相似文献   

3.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新时代富有创见的表达,它内在地包含着对“谁的幸福”“何为幸福”和“如何幸福”三个问题的自洽回答。对于“谁的幸福”的问题,它不仅强调追求人民幸福的价值立场,而且强调了人民的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使“幸福”的主体在新时代得到更为明晰和现实的显现。对于“何为幸福”的问题,它呈现了幸福的理想之维、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语境中创新性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全部内涵。相应地,对于“如何幸福”的问题,它的思路是从幸福的实践之维和关系之维着手,构建通达幸福理想之维的现实途径。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层面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滞人民幸福的社会关系,从而为人们在个人层面通过实践和奋斗去追求美好生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4.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奋斗,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深层次的需要,才能不断增强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不断丰富幸福的内涵、提升幸福的层次。奋斗本身也是一种幸福。正是因为艰苦奋斗精神和奋斗幸福观,才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了奇迹。奋斗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鲜明的思想内容。从现实和理想角度把握幸福观,明确了在取得现实幸福的基础上不断朝向理想幸福前进,突显出由现实幸福到理想幸福的幸福追求;从物质和精神角度理解幸福观,强调物质幸福满足的同时重视精神幸福的满足,突显出由物质幸福到精神幸福的幸福境界;从个体和人民角度分析幸福观,突出了个体获得个体幸福的同时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幸福,突显出由个体幸福到人民幸福的幸福底色;从创造和享受的角度阐释幸福观,得出了人民群众在劳动创造幸福的同时理应共同享受幸福生活,突显出由人民创造幸福到人民共享幸福的幸福路径;从国内和世界角度论述幸福观,体现了既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要为世界人民谋合作共赢,突显出由中国幸福到人类幸福的幸福张力。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幸福观具有这五个维度的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关于幸福本质的科学阐释,也为我们走向幸福提供了正确的指引。新时代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行深入的研究解读,找准新时代幸福的本质,认清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打造充满幸福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幸福观深刻阐释了幸福的根源与逻辑,提出了实现幸福的方法路径。要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出发,深刻认识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幸福的深层次需求,努力塑造新时代的幸福观,协调推进民生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建设,为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奋斗问题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何谓奋斗""为谁奋斗""谁来奋斗"等问题,形成了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的奋斗观。学深悟透习近平奋斗观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理论特质,对于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内生奋斗精神、外行奋斗实践、做永远的奋斗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为人民谋幸福初心的坚守过程也是对人民幸福观的阐释和发展过程,形成了人民幸福观特定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和价值主张。首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缘自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人民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深刻反思与关切,在救亡图存到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中对人民幸福真理的寻求和发展;其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幸福的理论,形成了人民主体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相结合的人民幸福观;再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幸福观主张,在价值排序中,集体幸福处于优先地位,这既是我们党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属性和目标指向,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共享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8,(22)
正"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奋斗"这一主题词,奏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进号角。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劳动者,都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砥砺前行,不懈努力,把奋斗精神落实到干事创业上,落实到开创美好生活上,不断拓宽新时代的前行之路。用心传递年轻干部的奋斗"交接棒"  相似文献   

11.
<正>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事,要幸福就要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奋斗的重要意义。4月30日,习总书记在参加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时,再次以"奋斗"为关键词,对青年提出期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奋斗方向。当代青年应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  相似文献   

12.
奋进新时代     
《小康》2018,(7)
正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奋斗者们要勇立潮头,为新时代书写壮丽篇章!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这个春节,微信里拜年语录流传最广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团拜会上的一段话":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奋斗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围绕"奋斗"进行深入阐释,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奋斗观。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而奋斗,如何奋斗,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奋斗观从思想内涵看,包含着奋斗幸福观、奋斗价值观、奋斗实践观和奋斗本领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传承着中国共产党奋斗观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围绕"奋斗"进行深入阐释,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奋斗观。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奋斗,为什么而奋斗,如何奋斗,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奋斗观从思想内涵看,包含着奋斗幸福观、奋斗价值观、奋斗实践观和奋斗本领观;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理论,传承着中国共产党奋斗观思想,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从马克思提出"奋斗就是幸福",到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的幸福观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与精神生活,它既能促进个体人的精神健康,又可以对整个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时代,人类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不同.中国人的幸福观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即色即空"、"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不同类型.在扬弃前人幸福观的基础上,当代中国人正在追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一致"的幸福.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十次谈到"奋斗",指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奋斗"这一时  相似文献   

18.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对于幸福的理论与实践,古今中外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原著中并没有直接的、系统的论述,而只有零散的表达。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界定、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与西方幸福观和中国传统幸福观进行综合、详细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应是人类社会最高形态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幸福观即共产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市民感受幸福的能力及其真实的幸福感受,这一切都与人们的幸福观问题密切相连。虽然幸福观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但围绕"打造生活品质之城"这一主题,构筑社会主流幸福观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因此有必要对生活品质与人们的幸福观问题进行伦理剖析,进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生活品质与人们的需要层次、生活品味、生活态度等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直接相关,科学的幸福观能帮助人们提升需要层次、提高生活品味、和谐生活态度,从而提高感受品质生活的能力,最终实现品质人生。  相似文献   

20.
论古典幸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幸福呢?古今中外的伦理学家不仅涉足讨论过,而且所给出的答案也是各异的。有人曾概括过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曾出现过六种幸福观:德性幸福观、享乐幸福观、自然主义幸福观、宗教幸福观、劳动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文欲立足现代思考视野来谈谈古典幸福,因为现代幸福继承之发展而来,首先当然是否定式,其实更多的应是肯定式的,尤其是近来通过对现代性事业的反思,更明确了这一点。(一)概括起来古典幸福①包含有幸福和道德内在一致的意蕴。古典人认为幸福的定义是人生的圆满、至善的实现,在他们看来,幸福(至善)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比如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