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恩格斯为什么要研究“自然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一再宣称自己的研究和马克思保持着高度的一致,但其“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似乎与马克思的理论旨趣相去甚远。其实,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并非关于“自然界”的辩证法,而是通过反思“自然科学”的理论思维,从而确证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把辩证法从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神秘形式中拯救出来。通过追问恩格斯为什么要研究“自然辩证法”,澄清“自然辩证法”的真实含义与意义,将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之间的关系,并进而反思所谓的“马恩对立论”。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恩格斯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思维学说,并强调“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是,他没有给理论思维下过定义。我国哲学界过去对这个学说也没有展开充分的讨论,甚至连它的内涵是什么,都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是一个关系到哲学的质的规定、任务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则问题,它对于我们今天繁荣哲学研究,从理论思维的高度考察当前我国改革中的哲学问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有的同志认为,理论思维可以“理解为辩证思维,或谓之理论化的辩证思维。”这个提法值得商榷。辩证思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针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言的。欧洲近代形成的这两种比较成熟的思维形式,恩格斯在许多著作中都有明确阐述。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统一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恩格斯多次指出,辩证法和逻辑是同一序列的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他说:“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3页)他认为,思维的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关于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学说和关于主观思维辩证发展的学说是统一的。列宁和恩格斯完全一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自然科学中,从形而上学的思维复归到辩证的思维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复归的道路或者是理论自然科学家从历史的形态中仔细研究辩证哲学;或者是仅仅由于自然科学的发现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而自然的实现。现代系统科学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近四十年来自然科学走向辩证思维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至1882年撰写的一部未完成的手稿,是他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辩证法问题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哲学概括,揭示了各门自然科学的辩证联系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而且深刻阐发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概念绝非指流俗意义上的现成自然物的机械总和,而是基于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实现的对源始自然流变涌现的存在论澄明。正因为如此,只有借助于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理论资源才能够真实地进入恩格斯的理论语境探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问题。重新解读恩格斯辩证法意义上的自然概念,不仅有利于实现对恩格斯"科学主义者"这个名号的"正名",而且还有利于厘清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专家学者对和谐辩证法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从和谐辩证法、和谐思维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状态入手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本文针对和谐辩证法的理论继承,当代和谐辩证法,和谐思维以及和谐社会的辩证状态等方面的理论探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概念绝非指流俗意义上的现成自然物的机械总和,而是基于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实现的对源始自然流变涌现的存在论澄明。正因为如此,只有借助于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理论资源才能够真实地进入恩格斯的理论语境探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问题。重新解读恩格斯辩证法意义上的自然概念,不仅有利于实现对恩格斯"科学主义者"这个名号的"正名",而且还有利于厘清自然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6,4(1):38-42
不能简单地把思维方式的性质看成只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否定辩证法、革命辩证法、矛盾辩证法都是对辩证法实质的规定。和谐思维是辩证思维的组成部分,辩证思维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他具有高度辩证思维能力,善于进行宏观思考和战略设计。尊重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是他一以贯之的作风。运用辩证法这一伟大认识工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实际运用的辩证法”思想体系。本文仅阐发其中普遍联系的辩证思维观和开拓进取的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辩证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终点。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研究概念,并且都要求概念必须具有明确的内容。但辩证逻辑不限于此,它还研究概念的本性。恩格斯说:辩证思维“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所谓概念的本性主要是指概念的客观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是关于世界状况的学说,它在人类认识史中存在着两种形态:自发形态和自觉形态。自发形态的辩证法包括着人们还不知道辩证法一词时的辩证思考和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恩格斯说过:“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正象人们在散文这一名词出现以前,就已经用散文讲话一样。”(《马克思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的思维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是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发展形成的两种医学体系,无论在基本理论上、思维方法上、诊断标准上、发病机理的解释上均有很大不同。   中医的理论不是来自实验分析,而是来自临床实践,并借助于古代哲学思想进行理性的阐述与总结,包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等基础理论。这些都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因素。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中医衍生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临床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直觉领悟、模糊思维和经验再现等。由于缺少自然科学对形态结构的深入解释,常带有主观思辨成分的一定模糊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历来存在两种基本的理解。一种是本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在这两部著作中,恩格斯把辩证法界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①。恩格斯的辩证法定义是以“物质一无论”为本体论背景、“反映论”为认识论背景的。由此,他把物质自身的辩证法确定为“客观辩证法”,人们头脑中的辩证法确定为“主观辩证法”,后者乃是对于前者的反映户自《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之后,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界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体系以后…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是关涉事物存在意义的逻辑,寻求存在的意义是辩证法的理论本性。但是,实在论的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关于客观实在的实证法则,认识论的解释原则把辩证法理解为思维认知形式与认知对象错位的消极幻相,辩证法寻求存在意义的理论本性被这两种解释原则所遮蔽。从存在论视角超越实在论和认识论的解释原则,以符合辩证法理论本性的方式阐释辩证法的意义批判本质,既是对辩证法解释原则的变革和创新,也是对辩证法当代生命力的守护和激发。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列宁也说过:“……自然科学家就应该做一个现代的唯物主义者”。认真学习辩证物物主义原理,把它作为研究自然科学的指导,是我们迎头赶上科学技术比较发达国家的重要条件之一。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曾经把科学引向错误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不断改革论     
寺庙里进香的善男信女们不可能想象得到,佛教文化中包含着深妙的辩证法思维,并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热情肯定。佛教“诸法无常”四字高度概括了这种思想。佛教所说的法,通俗的解释就是事物。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万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处于“刹那生灭”、不断变化之中。若用这种辩证思维指导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路或许会走得顺畅一些。  相似文献   

18.
罗谟鸿 《湖湘论坛》2002,15(4):72-73
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高度的理论概括,这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是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新思路。社会主义本质的提出:理论继承与理论创新的辩证法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形成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不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集中在关于西欧发达国家未来社会构想的思考上。马克思说过,未来社会是“在保证社…  相似文献   

19.
谢丹桔  欧艳辉 《传承》2012,(24):28-29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辩证法其主要特点是讲实践的过程表现为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自由与必然的对立统一。萨特的人学辩证法只讲自由、认识和主体,而不讲必然与客体,只讲头脑中的辩证理性,而不讲客观世界的辩证规律。分析两者的异同,对于搞清楚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及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还一笔"信誉债",恩格斯1886年初写下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该文一明一暗地包含着两个基本论题。明线是哲学基本问题论,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入了唯物主义的阵营,确立了它与旧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哲学在自然观上的密切关联,并明确了它是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真正继承者。暗线是哲学终结论,恩格斯借助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体系哲学和纯认识论的哲学的终结,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一种以实践为中心、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辩证的、总体性的和实践的科学思维方法。由于各种复杂原因,该文给后人留下了误读的空间。通过今天重读《终结》,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恩格斯在文中未能清楚表达的未尽之意,从而正确回答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