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针对我国近六年来经广泛调查获取的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从网络普及率、上网时长和频率等指标进行了年度序列变动分析,其次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运用给未成年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最后对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总结,并从三个角度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互联网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持续加强,而互联网的内容管理和运行规制滞后,让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规制成为一个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保障未成年人平等、充分、合理地使用网络,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信息违法侵害,避免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其接触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网上个人信息,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对未成年人的互联网运用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对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规制的基本现状、保护规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建议,致力推动建立中国特色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保护规制体系,为未成年人构建健康安全的网络成长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3.
工具性影响: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更加令人关注。舆论普遍认为,互联网是导致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首要因素。本文通过实证调查,比较分析了互联网化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要素,提出了互联网因被人格化而影响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理性思考,进而提出了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具性影响和根源性影响这样两种解释视角。本文认为,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只是工具性的,直接影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不良网吧和网载文化是互联网被人格化的产物,是人格化影响因素转化不良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在北京、广东等全国十个省市的城乡地区开展的针对7~18岁未成年人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对城乡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老师的深度访谈,考察城乡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监管、功能开发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互联网对城乡未成年人的赋权情况。研究发现:未成年人触网低龄化,城市未成年人触网早,农村未成年人上网时间长;对网络深度依赖,使用存在泛娱乐化倾向,未成年人更倾向于获取视频类内容,城市未成年人更热衷长视频,农村未成年人青睐短视频;互联网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存在缺位,农村未成年人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网络安全问题凸显,农村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更普遍。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赋权、行动赋权与关系赋权三个维度考察互联网对于城乡未成年人的影响,发现互联网对农村未成年人的赋权效果有限,存在“减权”现象,并由此发现“反向数字鸿沟”问题。最后,从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两个维度,探讨学校、家庭、社会如何合力探索一套“内外共作”机制,帮助农村未成年人跨越“反向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7,(1):112-112
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社区中的公益性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服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不可抗拒的环境因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精神价值的构建,给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带来深刻变化。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出发,重视大众传媒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的深刻影响,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在理念、机制、方法和内容上的创新,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天,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当代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道德实践和人际关系。媒体环境已成为随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后,又一个关系到未成年人发展的十分重要和关键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落后的思想和不良信息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对成长中的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其主要集中在:信息时代学生难抵信息轰炸,不少学生耗费过多的时间接触媒体;导致自我封闭,与他人交际能力减弱;依赖图像信息,思维简单…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许多国家都很注重加强网络信息法制建设,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应对日益突出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网络信息立法涉及诸多方面,且彼此间内容多有关联,不易截然分开。我们将陆续地着重从维护网络安全、互联网内容管理、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几个方面,对一些主要国家或地区的网络信息立法情况进行分类和梳理。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一个国家的司法是老百姓的最后希望所在,一个国家的吏治腐败和司法腐败是最根本的腐败。对这种腐败,要加大治理力度,要用铁的手腕,不能只靠劝说、办学习班。10月31日,许嘉璐副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两高”关于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改情况的报告时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未成年人从中得到巨大收益的同时,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运营商的不良经营方式也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大量充斥的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造成了精神上的伤害。10月29日,侯义斌委员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  相似文献   

10.
朱晓婷 《人民论坛》2020,(11):76-77
未成年人隐私问题常被社会、学校及家庭所忽视,对未成年人内心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为有效保护未成年人隐私,避免在司法活动中产生二次伤害,未成年人隐私保护法律措施需不断优化升级。要树立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意识、健全法律措施实施体系、建立配套机制、加强法律人才培育,全面做好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及防止二次伤害工作。  相似文献   

11.
寒言 《观察与思考》2007,(20):52-53
<正>互联网就像一把双刀剑,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糟粕。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网络淫秽色情"就像是魔鬼,严重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在中国,"整顿清理网上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数字鸿沟”。尤其是在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数字鸿沟”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但在目前,由于社会、历史、经济等众多因素,我国城乡未成年人在获取网络信息资源上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鉴于以往我国学者对“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并未涉及到城乡未成年人的“数字鸿沟”问题,笔者将从城乡在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以及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论述城乡未成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状况与社会环境的优劣状况密不可分,未成年人的成长与社会环境、社会教育相互影响、作用和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是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未成年人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固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德育内化与外化彼此结合、互动的过程,是外部的社会道德规范逐渐为广大未成年人所内化的过程。结合本刊与温州市文明办在浙江温州联合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践论坛,特别推出本期策划,希望为进一步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4.
2010年5月底。重庆市沙坪坝区检察院针对有罪判决给未成年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创N-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机制,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着眼点,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失足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未成年人思想观念的误区和困境是造成其失足的重要因素。可借鉴域外国家思想观念培育方面的做法,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推进法治引导,筑造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网络,强化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依法惩戒未成年人犯罪,建构针对失足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观念教育的长效机制,更好地适应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面临着诸多上网风险,包括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侵害、网络沉迷、网络隐私泄露等,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这些问题的伤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课题。建立互联网规制体系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基本方式。全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规制呈现出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行业自我规制模式、以韩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规制模式、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合作规制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应加快专门立法、构建起协同治理模式、引导行业自律以及发挥好家庭与学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精神价值的构建 ,重视大众传媒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的深刻影响 ,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在理念、机制、方法和内容上的创新 ,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从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得到迅速普及。为全面了解青岛市市区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更好地发挥网络在未成年人成长中的积极作用,探讨网络时代开展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遏制网络在未成年人成长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青岛市妇联2005年在市内四区中学中开展了网络对家庭教育的冲击与对策研究。本次调查抽取市内四区十所中学1200名学生(初中生、普通高中生、职业高中生)作为样本,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157份,有效问卷率为96.42%。调查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座谈与深度访谈内容涉及到沉…  相似文献   

19.
卢利亚 《求索》2010,(6):96-97
农村网络的快速发展对农村未成年人的发展存在正反两面影响,从有利于农村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对农村网络的发展应当高度重视与积极应对。由于农村互联网管理体系的不够完善、农村网络文化引导的极为欠缺和农村未成年人监管的相对缺乏,使得农村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化养成受到损害,应当依法管网治网,健全农村网络文化的监管、引导与处罚体系,营造"绿色网络文化",引导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革,使社会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然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既可以传播先进文化和有益信息,也可以传播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特别是给未成年人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当严重。网络色情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致一些青少年因沉溺其中而走上犯罪道路。清洁互联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引起全社会重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社会各界都要积极参与清洁互联网,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培养青少年的网络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