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江声 《传承》2014,(2):74-7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国家工作法治化,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贯彻《决定》精神,在全社会加大法制宣传,为建设法治中国营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识。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则将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并为法治政府型构了建设路线图,为基层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由此,法治政府建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范畴,亦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人大论坛》2014,(11):5-5
“法者,治之端也。”今日中国,法治正在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社会共同信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4.
郭伯权 《中国民政》2014,(12):42-4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民政作为在社会治理建设和民生领域保障服务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重要职能部门,建设法治民政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中国、法治陕西、法治民政……是一种包容的关系,前者为统领,后者为基础。实现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孙迎春 《北京观察》2016,(12):36-37
正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以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探索路径,而推行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全面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1,(25)
正如何让法治政府建设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用6句话给出了温暖的回答。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今后5年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法治是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重大任务,是指导新形势下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全会及《决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瑞玲 《前进》2014,(11):33-3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贯彻《决定》的这一精神,对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要求,也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将法治保障纳入社会治理体系的总体轨道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关键性要求。法治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以其不可替代的制度魅力成为现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2020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全面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社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实施纲要的出台,既是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协同配套,又有助于发挥政府在整体法治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汪道胜 《政策》2015,(2):30-3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司法行政机关履行着普法依法治理、推进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职能,担负着政府和社会法治建设的双重任务,必须深刻领会依法治国的新战略、新部署,准确把握法治  相似文献   

12.
乡村社会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工作的重心。乡村社会通过传统的"礼治"来维持社会秩序,而现代社会利用"法治"来维持秩序。"礼治"和"法治"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法治"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向,而"礼治"却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管理模式。基层司法行政机构在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既要把握用法律治理社会的大方向,同时也不能忽视"礼"在传统社会中的良性作用,正确处理"法治"和"礼治"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逾越的步骤。本文以基层司法所为视角,从乡村社会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原因、解决方式出发,分析正式规范与非正式规范在乡村社会的适用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城市、乡村法治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民族文化丰富多元,民族特色多姿多彩.少数民族村寨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承载了民族发展变迁、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了民族团结发展、脱贫攻坚的历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等.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五部分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键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对中国乡村治理提出了重要方向.2018年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法律保障,其中第六章提出要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立"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由此可见,乡村治理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以下简称"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下简称"一体建设"),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将"共同推进"和"一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江苏省委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在全省的贯彻落实,早在2004年就提出法治江苏的建设,并出台推进法治江苏建设的意见。当前如何贯彻落实十八界三中全会精神,在法治江苏建设中进一步取得成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提供全面、明确、细致的改革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安排。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除了一般的立宪主义考量也即强调立宪、崇宪、施宪、维宪的法治价值追求之外,还有宣示并强调必须坚持我国既往数十年改革探索成果和路向的考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法制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法治中国建设战略目标的新内涵,也是我国法制建设进入精细化、科学化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法治一体建设,要重点抓住地方依法治理、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等基础环节,通过观念更新、制度创新、政民协力、共同推进、一体建设,逐步实现良法善治、法治中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0,(18)
正乡村治理现代化并不是要构建一套区别于城市的特殊的治理体系,其前途与目标是城乡社会治理的一体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作出了具体部署,其要点包括: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等等。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应当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来推进法治一体建设,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三十多年来的创新成果和正反经验,重点抓住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地方依法治理等基础环节,通过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政民协力,逐步实现良法善治、法治中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9.
<正>重视法治,则国泰民安;忽视法治,则国乱民怨。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要素,就是要让它成为一种全民信仰,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根基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法治乡村建设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加快推进乡村法治化,对于确保农村和谐稳定、长  相似文献   

20.
张贵群 《重庆行政》2020,(1):104-108
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部署要求,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指导意见》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基层乡村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细化了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