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愿服务中的志愿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和谐社会的平等观念和现代意识,是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升华。同时,志愿服务体现了现代社会尊重人性、张扬个性、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核在青年学生中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志愿服务正在悄然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仍存在"志愿精神"空洞化、服务知识和方法缺失、服务内容肤浅单一、服务运行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方法、调查评估和课程化建设机制,探求其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志愿精神"的提升、志愿服务方法的科学化、评估的规范化以及运行的课程化,最终实现服务社会与达致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大学生已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他们缘于提升自我能力、奉献社会等动机参与志愿服务,理应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通过调研沈阳医学院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志愿组织专业化程度无法满足需求、志愿服务形式单一、志愿服务信息来源渠道不畅、志愿者的积极性偏低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观照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提出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路径,即志愿服务制度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志愿服务专业化、志愿服务法治化和志愿服务网络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现了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教育价值,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育人载体和抓手。志愿服务帮助大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深化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化发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全员化、常态化发展趋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这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谐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效平台。本文从当今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入手,剖析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志愿服务的经验,提出弘扬志愿文化、实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和管理等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主流价值,在融入志愿服务过程中体现了接地气、贴近性、对象化的实践品格。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过程载体、活动载体和文化载体,各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划,发挥其社会支持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成果,"互联网+志愿服务"为青年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契机。现阶段"互联网+志愿服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基础数据库系统、智能软件和线上服务平台以及线下服务圈促进了青年志愿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衔接。但现实中"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面临信息安全隐患、志愿者管理等困境,应从构筑志愿服务法律框架、完善志愿服务供给与保障机制、重视志愿服务培训工作等方面保障青年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区志愿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这项活动不仅推动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已初具规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一社会实践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义,探讨其存在的问题,运用协调关系模型探索提高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实施效果的路径,目的在于不断推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克服大学生对于显性教育的抵触,高校要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一是要深化内涵,确保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功能;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三是要树立典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当代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团队精神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化教育的加强。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当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创新研究,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员、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社会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一种直接途径。文章借鉴了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宣传动员、服务领域、组织管理机制、考评激励机制和支持保障机制五大方面进行论述,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志愿服务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和倡导,正在成为一项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现代文明的世界性社会运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时代期待着中国能尽快迈入国际志愿者时代。十几年来,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对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要能够保证长期稳定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其长效机制的建立,从而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成为志愿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大学生心态入手,研究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及健康发展的对策问题进行探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管理及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志愿服务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仍存在“志愿精神”空洞化、服务知识和方法缺失、服务内容肤浅单一、服务运行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引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方法、调查评估和课程化建设机制,探求其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志愿精神”的提升、志愿服务方法的科学化、评估的规范化以及运行的课程化,最终实现服务社会与达致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源头工程,而志愿服务是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第二课堂。文章认为,志愿服务是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生动载体;是大学生党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党员乐于加入志愿服务组织但归属感不强;大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的热情较高但难以持久;大学生党员对志愿服务的期望值较高但获得感不足。高等学校应从志愿服务的主题和内容方面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探索将志愿服务的组织队伍建设与学生党支部建设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将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界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比较了它与企业公益活动、一般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异同点。在回顾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历史后,特别是列举了国内知名大学的志愿服务开展的情况,从中归纳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两大理论基础:即自我实现论和社会互助论。在此基础上,针对志愿服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高校志愿服务的实际,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培训、集资使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志愿服务类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中的非常活跃并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的重要力量。在举国上下掀起新的学习雷锋、学习郭明义的学习浪潮之际,高校志愿服务类社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志愿服务精神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育人理念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志愿服务类社团开展的公益类社会实践活动,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文化的传承和社会风尚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大学生在艾滋病领域志愿服务基本情况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志愿服务选择上呈现出关注“易感人群”的特点,反映出向感染者、病人和病人家属等群体扩展的服务倾向,表现出向感染者和病人所生活的社区进行服务领域延伸的需要.有关部门应重视在艾滋病防控工作中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注意对服务领域和服务核心内容的发掘,建立高校向社区进行延伸的志愿服务渠道.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由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组成。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我国志愿服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高校志愿服务的实际,在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培训、集资使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