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和政党外交的基本经验作了概括总结,包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党际关系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的党际关系理论和政党外交思想指导实践;区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使党际关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关系,以国家利益作为党际交往的最高准则;既坚持党际关系四项原则,也坚持国家关系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淡化意识形态,并不是放弃意识形态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意识形态利益;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经历了40年的发展演变,收获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其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有效区分政党外交与政府外交,并对政党外交进行合理定位;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和新型政党关系思想;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谋求相互了解和合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其实践成果主要有:多元机制化建设的形成;政党外交数量和质量获得迅猛发展,建立了政党外交新格局;党际关系促进和推动了国家关系的发展等。在积淀成果的同时,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诸如必须坚持正确的党际关系指导原则;必须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开创政党外交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特色和优势,推动我国总体外交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俄政党合作是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元首外交引领中俄政党合作。中俄领导人对于政党合作的政治意义认知清晰。国家利益决定政党合作的动力。中俄政党合作体现了新时代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价值,实现了新型党际关系先行先试的战略实践价值,彰显了助力国家总体外交的战略配合价值。中俄政党合作发挥了独特的政治作用,是中俄交流治党治国经验的独特平台、中俄宣示外交理念的独特阵地、中俄传递外交信号的独特渠道。中俄政党合作必将不断彰显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作用,推进中俄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研究中,大多研究聚焦于政府外交,往往忽视了政党在连接国内政治与国际外交中的作用。从理论上看,中国特色政党外交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相同、理念自洽且功能互促,但在现实中,中国政党外交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现行体制机制的障碍、交往对象的非稳定性、政党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以当前"一带一路"中的政党外交经验为依托,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传播价值意涵,扩大共识基础;强化顶层设计,理顺各种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交流模式;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5.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情与国情新变化,确立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它在准确定位中国角色的基础上,把中国和平发展置于广阔的全球视域,力促国家利益与世界整体利益相统一;在国际合作中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倡导新型国际关系和"一带一路"建设,谋求合作共赢;它主张中国在全球治理变革中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它还最大程度地凝聚国际社会共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为之提供"中国方案"。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创新发展了中国外交话语体系,使中国的引领、塑造能力得到历史性提升。  相似文献   

6.
龙秀雄 《湖湘论坛》2020,33(5):66-73
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反映特定阶级和集团利益的价值观念体系。意识形态的本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被遮蔽、隐藏或者发生"流变"。由于资产阶级的自身局限性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必然陷入科学自限性、价值狭隘性和逻辑虚妄性的现实困境。意识形态本质性呈现的历史任务,只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理论思维,准确呈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弘扬斗争精神,坚决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党际交往四项原则,中共开拓了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崭新局面。我党恢复和发展了同世界各国共产党的关系;本着"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谋求相互理解与合作"的精神,恢复和发展了与社会党国际及其成员党的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各种类型的民族民主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往与联系;同西方发达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交流和接触。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值此之际,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常务副主席何维联名发表文章《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勠力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文章指出,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展现出巨大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并已载入我国宪法,确立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将这一制度系统论述为"新型政党制度"。今年7月以来,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指导、支持下,农工党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引导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从奋斗历史中回望初心、从工作实际中检视初心、在奋进发展中砥砺初心,汇聚全党力量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面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新局面。文章分为"回望多党合作初心,农工党在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确立发展完善过程中奋勇前行、积极作为;检视多党合作初心,农工党在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中使命艰巨、责任重大;砥砺多党合作初心,农工党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进程中目标坚定、步履坚实"三个部分,回顾了70年来,一代又一代农工党人与中国共产党勠力同心、赓续奋斗,建立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型政党制度的光辉历程;明确了当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什么""干什么""求什么";同时,向全党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即要以深入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实施政治建党、人才强党、履职兴党、作风固党、制度治党"五大战略",推进思想政治、组织、履职能力、作风、制度"五大建设",实现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五大目标",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共识、贡献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以及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大命题,而答案的密钥就在于合作初心"牢不牢",携手前进"能不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发挥"好不好"。当前,我党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正是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回望初心、检视初心的有力举措。本刊特稿栏目刊发此文,希望农工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研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落实政治责任,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新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外交工作,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也是外交工作的生命"。他就国际关系和对外战略策略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开创了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主要有: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要努力发展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推进周边外交;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改革;继续坚持发展党际关系的方针;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因此,努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贯穿习近平对外战略与策略思想的一根红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始终离不开政党、国家与人的发展。在新时代政治发展语境下,中国共产党所强调的政治建设表现为:在"政党—国家"结构下,通过"有为有效"为新时代蹄疾步稳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在"政党—人民"关系中,通过"民心政治"在新时代践行群众路线,回应人民的向往;对政党自身来说,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在发展及应对国内外风险与挑战中始终保持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杨扬 《求索》2013,(8):67-70
1949—1976年,中苏政党外交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建国初期,中苏政党外交处于友好合作发展期,并逐渐达到友好外交的顶峰:自20世纪50年代末始.中苏两党矛盾逐渐显露,两党外交逐渐陷入曲折与重挫。这种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意识形态的作用;两国国家利益的差异:苏共的大国主义与大党主义、中苏国内政治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利益之所在。重建新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是"新冷战"趋势下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要求。正确区分不同性质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种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建立新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治理理论与政策,已成为"新冷战"趋势下中国国家安全关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抓手,是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当前,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面临世界政党政治环境急剧变化、政党意识形态竞争加剧、西方国家掌控主导政党制度话语权而贬低、诋毁中国政党制度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同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治理效能,其特色优势在横向和纵向上体现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其话语表达体系和理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多党合作在实践中还部分地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我国土壤中"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既不是多党制,也不是一党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长期执政,保证了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即国家的长远目标("公意")能够持久、恒定地实现;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保证了社会各界利益("众意")得以充分表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保证了各种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也保证了实现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受干扰,既有秩序又有活力,有力地维护了政治稳定。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切实提升政党制度效能,同时更好地发挥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与不断深入发展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伴随,一些具有这样那样倾向性的社会文化思潮泛起,给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切实做好新时代"两个巩固"工作,为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必须时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  相似文献   

17.
张勇 《求索》2011,(6):239-241
援越抗美时期,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在新中国外交决策中相互交融彼此支持,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双重思考之下,中国决定援越抗美;战争初期,两者在中国的外交决策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意识形态因素逐渐淡化,外交决策中考量的天平一步步倒向国家利益,最终走向国家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18.
理解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基本经验需要从内政外交相互关系视角予以观察.60年来,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同时把独立自主与广交朋友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平外交,同时把和平外交与捍卫核心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力更生,同时把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国内属性、自我认知和国际角色间互构关系变化所产生的不同逻辑结果是导致新中国六十年外交变与不变的根本原因.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是内政决定外交,外交影响内政,内政外交互动与互构的六十年.但传统的内外关系模式可能会限制中国外交转型,因而未来的中国外交有必要建树一种新型内政外交关系,制定以统一国家利益为基点的外交总体战略,以履行中国未来责任大国身份为目标,实施外交转型.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2018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是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式灵活、内容广泛的特点,在促进国家整体外交的发展、融洽国际关系、促进中共自身发展和提升执政能力、宣传中国政策及中国方案、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难点和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应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开展党际交往,汇五洲力量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