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奎 《学习与实践》2006,(12):78-8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认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和总结列宁、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摸索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将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1,(9):48-48
杨宜勇在《人民论坛》2011年4月(中)总第324期撰文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社会管理格局,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社会管理包括“管什么”、“谁来管”、“怎样管”三大内容。首先,创新“管什么”。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新任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了创新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用的新要求。肇庆市社会组织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本市社会组织组织大发展,就必须深化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4.
吴凡 《浙江人事》2007,(9):40-4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本文从嘉兴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出发,就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问题谈些想法,以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政府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的建设是旨在探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其改革并取得成效的关键是转变政府施政理念、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政府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政府转型。本文以综合配套改革的指导思想——经济主体型政府向公共服务主体型政府转变为前提条件,提出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政府转型的思路:以大部门制为突破口,建立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等在内的的权力架构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3,(12):84-84
马苹在《理论界》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就必须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发挥党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大作用,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调和矛盾缓冲作用,发挥公民个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发挥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政府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伟  迟琳琳 《前沿》2007,(11):97-99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政府作为社会管理最重要的主体,对社会管理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从政府职能、政府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社会管理工作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角色定位,真正向有限政府转变,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8日-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风险,要有效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强调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居安思危、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改革发展稳定,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0.
杨宜勇 《传承》2011,(4):48-49
自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以来,我国无论是在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201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1.
廖腾琼 《前沿》2012,(3):129-131
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理念为指导,用法律规范政府职能,约束政府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利,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政府法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管理的制度化、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以来,安徽省铜陵市民政局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出台30余项政策文件,有效推动了各项民政事业深入创新发展,发挥了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一是发力当前重点改革领域创新试点。从2012年起,铜陵市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关于铜陵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成为推进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5月,广州便正式开启了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主要领导带队先后考察学习了香港及新加坡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经验,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4个街道开展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体制改革试点,又在20个街道开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由此拉开了广州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大幕。  相似文献   

15.
重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十一五”时期,应深化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进事业单位的机制改革、大力加强社区建设和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使政府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基础上,引入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和方法,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进行完善,从而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活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一。  相似文献   

17.
丁海江 《求索》2013,(6):234-236
宪法是一国政治体制之基,规定着一个政治国家在社会中作为一个行动主体的存在方式和行动模式。宪法作为国家创立之依据.决定着整个国家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均势格局。就创新我国社会管理而言,应如何在宪法框架下辅以相应的制度支持.整合各方力量协调解决各社会管理领域内存在的诸多社会性问题,乃为一重大社会研究课题。本文研究认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框架建设的权威源自于“党委领导”.社会管理创新法治框架基本制度模式是“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是社会管理创新秩序化的实现路径。为此,还需强化社会管理权的合理设定,为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有序化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 发挥社会舆情的社会化整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简单地说,社会舆情是指社会舆论反映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英 《前进》2010,(12):14-16
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一次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作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省委召开十二届九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并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法治浙江”的要求,把社会管理和服务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