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心目中,王元化先生不啻中国读书人的良心,是中国知识界继续走“五四”道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对文化市场的一些看法──王元化教授访谈录王元化本刊记者徐中振本刊5月12日召开“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讨论会,时值王元化教授准备去苏州主持博士论文答辩,未能应邀出席。会后,记者专程前往座落在吴兴路上的“清园”对王元化教授作了采访。①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  相似文献   

3.
夏中义 《探索与争鸣》2023,(1):149-163+180
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的酿成,就其初始机缘而言,涉及元化晚年栖居的庆余别墅这一思想客厅及围绕着这一地理空间而展开的“学案人际”。关于“反思五四”,为何元化1988年无计直面的思想史“症结”,1993年后就能给出较系统的自我解惑?此处连接着许纪霖请元化序《杜亚泉文选》及1993年元化读林毓生著《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两重“契机”。围绕元化“反思五四”,将“文献—发生学”这一学案研究方法,运用于“城市地理百年文脉与城市精神”框架,“学案对象”从“百年文脉”人格环节之“在场”,升华为“城市精神”角色亲证之“体认”,既觉知其事实性“在场”,又深邃地涵泳其价值性“体认”,由此,庆余别墅成为见证这一“反思”事件的思想史旧址。  相似文献   

4.
名学者、原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王元化近日逝世了。谈及此事,一位政界朋友慨叹曰:“宣传部长都像王元化就好啦!”我问他何出此言,他未回答。这使我思考了好一阵子。到今天,一共想到了三点,才觉得此言不差矣!现在把这三点写出来,供对此有兴趣者深入思考口巴!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12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共党史学家龚育之因病在北京逝世。龚育之先生生前,一直关注和思考"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曾多次为本刊撰稿,对《民主与科学》杂志给予了真挚的厚爱和支持。为纪念龚育之先生,本刊重新刊登先生为纪念"五四"八十周年撰写的文章,先生关于"民主"与"科学"的思考,将继续鞭策我们前进。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本刊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前所长、著名学者资中筠先生,就“五四”精神、启蒙、民主、科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7.
赵辉 《台声》2011,(1):58-58
2010年11月6日,本刊顾问、台籍老前辈周青先生于北京逝世,终年90岁。周老一生光明磊落、胸襟坦荡,为人热忱、对人关爱有加,自任本刊顾问以来,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科学》2008,(3):12-20
2008年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8g周年,本刊邀请思想文化界在京一些专家学者,举办了“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与问题”的专题座谈会,与会者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研讨。本刊选取部分发言整理发表,希望引发读者对“五四”精神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财富与人生     
华的特殊感情。2006年l0月28日晚,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香港著名爱国宴业家、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4岁。霍先生逝世后,各方反应强烈,对他充满悼念和赞誉:香港舆论称他“爱国至诚,为人谦和”:霍先生是商人,更是中国人,他的眼睛里始终含有一种对泱泱中华的特殊感情。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前后有别的两个阶段:1919等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前“五四”;1919年以后的政治教亡运动是为后“五四”。与此相应,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参与实践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文化切入,坚持社会批判;一是直接从政,卷入现实政治。反思这两个“五四”、两种参与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不同命运,对我们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参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逝世一个月以后,《中流》半月刊,《作家》月刊,《译文》月刊,全出版了。这三个刊物不独是鲁迅先生生前所支持的,而且在本期全刊有鲁迅先生逝世时的各种照片和纪念文章。我把这三份刊物带到了万国公墓鲁迅先生坟前当场焚化了。尽管我这种感情是浅薄的‘、幼稚的,甚而至于“迷信”的,……但由于自己被当时悲痛的心情所激荡,竟是“明知故犯”地这样做了。在今天看起来,我认为也并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g想不到当时竟被张春桥一伙中的什么人看见了,作为“材料”,接着就在他们所办的小报上刊载了一篇文…  相似文献   

12.
结语     
今天会上看到有科学家谈文化,人文学者谈科学,这正是龚育之先生生前倡导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作为以“民主与科学”命名的刊物,纪念“五四”,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爱国运动的特殊意义是在于先驱们鲜明地呼唤“民主与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的现实生活、国内的社会现状,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王元化先生从未停止过关注,尽管这一关注总是以一个文化人特有的方式进行的。元化先生对当今中国的文化、教育、人的素质、公民意识等等,都表达了真知灼见,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4.
陈子云 《台声》2011,(11):56-56
9月12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台盟资深盟员、外交部离休干部、本刊顾问纪朝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相似文献   

15.
青年人才与社会创新环境--纪念"五四"运动82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82周年了。今天,我们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谈纪念“五四”。从82年前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起,在漫漫的历史长卷里,每逢谈到“五四”,人们都会恰似有一股热血在冲动,激奋之情难抑。这是因为“五四”她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推毁黑暗势力的号角和重获新生的力量。青年素有开风气之先的特点,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依然责任担待。值此之际,本刊邀请了5位青年才俊,来谈今日的新话题:青年-人才-社会-创新-环境。读者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经受了20年中国改革开放风雨洗礼的一代年青人,所表现的朝气、睿智和锐气。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文化反思制度创新发展战略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同舟共进》第5期推出《触摸“五四“还原“五四“》专题,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文章,让人重温历史,探寻真谛,体现出编辑的智慧与胆识,难能  相似文献   

17.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学》刊登了老舍的儿子舒乙纪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他专门写道,有一年,纪念五四运动,冰心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听了纪念大会的发言,很郑重地说:“五四者,科学、民主也”,又补充说:“科学、民主对‘五四’而言,就像月饼对中秋节,粽子对端午节,而不是爱国主义;说五四运动只是爱国主义是不对的,是避重就轻。”  相似文献   

18.
“我的先生是‘五四’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那些明白、清楚的著作,陪伴在我成长的年代。我当时是台大史学系本科生,曾经拜见过先生三次,对他平易近人的民主风度,印象深刻,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9.
也谈反思大学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本刊今年第10期刊登了阎光才先生的文章“对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反思”一文后,已引起了国内众多学者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纷纷致电致信本刊。他们指出,由北大人事制度改革为引子的讨论,其实质触及的是我国事业单位人事体制改革的大课题。本刊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参与讨论,我们将择优刊登。 ——编者  相似文献   

20.
黎惠东 《黄埔》2009,(4):44-46
中国第一家革命博物馆是1926年由黄埔军校创办的“革命博览室”,它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黄埔军校于1926年11月开始筹建,目的在于纪念黄埔军校总理孙中山先生,主要展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事迹。它位于广州黄埔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的一座现在被群众习惯称之为“中山故居”,黄埔军校时期被学校师生称之为“孙总理纪念室”的两层小洋楼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