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我国是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简称CDM)具有广阔的前景,并为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所看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CDM的方法学、体制、影响及对策的研究,除加强能力建设外,还要做好市场和技术准备,把握住CDM的国际合作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一样具有区域流动性,这就意味着需要采用区域的方法,即协同规制实现减排目标.“协同规制”意指规制主体以相互合作的方式规制温室气体,包括在制定法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的协同和依据规范进行管理、控制的协同.目前温室气体区域协同规制在协同依据、内部协同及内外协同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困境,而破解之道在于对现行法律规范、制度的创新,从而构建行稳致远的区域协同机制,即需要形成“硬法”为主,“软法”为辅的立法供给模式;构建以横向激励为主、纵向强力为辅的法律机制;提高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发挥区域内外协同之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气资源属于一种稀缺性的自然资源,具有全球公共物品的属性。国际碳排放权的配置是一种危险防御活动,其目的在于保护大气资源不承受过重的负担。自由主义的配置模式是当前国际碳排放权的默认配置方式,会带来负外部性的影响,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功利主义的配置模式,需要对主权国家进行优先秩序的分类,会导致国际社会的分裂,不符合气候正义原则。平等配置模式是基于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人均分布为基础,受到碳预算的限制,这是气候变化政策最直接的途径。以市场为基础的配置模式会导致气候变化的市场失灵,造成配置结果的不公平。矫正正义的配置模式要求大范围削减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符合环境法的"污染者付费原则"。  相似文献   

4.
1997年12月,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终于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议定书第一次为发达国家规定了明确且具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议定书终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世界各国环保人士认为,议定书的生效是国际环境保护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但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研究表明,在2020年前,京都机制对稳定二氧化碳浓度所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5.
当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安全高效的清洁能源,重新受到各国的重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  相似文献   

6.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化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问题,涉及各国核心利益,国际社会一直在合作与斗争中寻找公正合理的解决途径。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一次空前激烈的较量,会议成果于我有利。我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行动,并提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既体现了对人类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也为下一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来看,促进发展方式向低碳转型是协调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转变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发现,人类在工业化进程中,人口爆炸、贫困、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生态环境的恶化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极大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们在认真总结自己的经济活动和发展行为的时候,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中应处理和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是人和生存环境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影响地球平均温度升高主要是由自然和人为因素构成.自然因素是由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距离以及银河系的运行路径产生不同的四季.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修建高大建筑和过量排放温室气体造成.人类要减少高大建筑、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植被,来阻止地球升温的恶性循环,为千秋万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  相似文献   

9.
清洁发展机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防止全球气候变化领域间的相互合作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清洁发展机制在中国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绩效,但在政府责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应当从政府环境责任的重新定位、加强对企业的责任引导、强化政府环境合作责任、完善相关环境立法等多个层面,完善清洁发展机制中的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推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开发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之一。大气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企业在清洁发展机制中的弱势地位等要求强化政府在清洁发展机制中的责任;而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威以及人力资源优势等决定了政府有能力承担这种责任。现阶段,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清洁发展机制管理体制、研发新的方法学、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咨询中介机构等方面来落实在清洁发展机制中的责任,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目标,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围绕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国际上一直存在着南北之争。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产生分歧的原因,并从实际出发,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海运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海事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授权下进行了包括立法在内的诸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对国际海事组织构建的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法律框架进行厘清的基础上,就其框架中体现出的"不优惠待遇"原则及相关的减排机制进行分析,认为相关制度还有待调整以符合大多数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过程中,前殖民地国家虽然在形式上摆脱了发达国家控制,但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始终没有话语权。从后殖民主义视域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中的利益冲突,现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主要保护了发达国家的利益,高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已对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此,发展中国家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发展阶段中的有益实践经验,对接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现状,通过合作发声、改革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等方式,以更加主动的态度积极适应当前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并争取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积极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问题之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与认知的多样性矛盾需要正视和解决.人类既要通过温室气体减排以避免气候变化的加剧,也要重视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通过增汇和水利来培育自然力对温室效应的修复."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趋势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气候变化利益格局取决于直接经济损益、国际经济格局和治理多向性受益格局.解决现有矛盾的方法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现有的减排增汇机制中加入水循环改善因素,进一步明确各国在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中的分工.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发挥水循环修复气候变化的功能.碳汇交易是连接减排与增汇的桥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技术自主创新、能源结构、生态资源保护发展、水资源及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水平、增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引导低碳社会建设等四个方面采取对策,筑牢科技研发、区域试点、体制创新等三大基础,全力保障陕西追赶超越进程。  相似文献   

16.
论核心卡特尔的危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30日我国正式颁布<反垄断法>,标志着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核心卡特尔是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对象,由于其严重损害市场竞争机制、消费者利益和相关的商业贸易,发达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强对其打击力度.然而,同发达国家相比,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核心卡特尔的危害性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大量案例和数据表明,国际核心卡特尔已经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我国相关产业和消费者成为其中重要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7.
碳是所有石化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碳燃料,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在迅速增加。多数科学家和政府承认温室气体已经并将继续为地球和人类带来灾难,包括频繁的恶劣天气,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所以“(控制)碳排放”、“碳中和”这样的专业术语,已经成为被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并采取行动的基础。随着“后京都时代”的来临,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制定强制性标准,共同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与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困境。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配置,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将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中赢得发展的先机。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生态伦理学核心内容是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解读生态伦理对于低碳经济的建设有积极意义,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内容,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明确阐述和论证了马克思生态伦理学基本理念和观点.梳理低碳经济的发展与马克思生态伦理的内在关联性既有理论意义更具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意味着中国不仅与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而且也与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不同,处于一个比较特别的中间地带。所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虽然是国内立法,但必然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当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始终是中国长期而艰巨的首要任务。因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全球公益之人文情怀为谋求人类共同福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