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小伟 《学理论》2013,(16):71-72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的物化思想同后来苏联出版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认真研读二人的思想理论,不得不惊叹卢卡奇和马克思在理论上的共识,也不难发现物化思想与异化思想存在着诸多不同。从三个方面相比较,以便对这一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6,(3)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马克思的影响下,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以及西欧的现状进行了研究。他结合黑格尔的思想在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物化理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发展,他认为物化不仅表现在社会生产方面,还表现在文化领域。通过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分析,对比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着重从概念、批判重点、角度和途径上揭示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8)
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物化概念,他对物化含义的界定,起初来自于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所以卢卡奇对于物化的深入研究始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研究。物化同异化劳动相比,有很多共同之处,同时物化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从物化理论的含义及内容、卢卡奇物化与马克思异化的区别、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局限性三个方面对物化理论进行阐述,其中,卢卡奇物化与马克思异化的区别从对概念的理解、产生根源、消灭异化的途径三部分展开分析;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局限性,包括对概念理解不明确、坚持历史唯心主义、忽视生产关系的重要作用、坚持人本主义的物化理论。  相似文献   

4.
房立洲 《学理论》2012,(16):68-69,85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化和异化是个经常的话题。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了物化和异化理论并据此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与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手稿》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卢卡奇秉承马克思的衣钵,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以下简称《意识》)中再次对物化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但他的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理论还是有着较大差别的,拟从两人对物化概念的理解、对物化产生根源的论证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杨海凤 《学理论》2012,(21):34-35
"物化"是卢卡奇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提出"物化"范畴,并且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作了完整阐述。主要探讨卢卡奇所提出的物化理论的内涵、物化的具体表现以及物化的克服,力求较为全面地把握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并发掘出物化理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卢卡奇始终关注意识形态问题,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未发表前,卢卡奇就在其《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了"物化理论"。他的物化理论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工人阶级真实境遇的揭示,是对当代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日益被割裂的深层反思,其目的在于形成工人阶级统一的"阶级意识"。本文试图对其理论做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庞翼平 《学理论》2011,(14):45-46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物化理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主要讨论物化和物化意识。马克思异化概念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二者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概念理解上有差异;对消灭物化途径的看法不同。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和扬弃途径上都有差异。马克思将异化的产生归结为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而卢卡奇则认为是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在表现形式上涉及了许多马克思没有论述的方面。马克思认为通过暴力革命来克服异化,卢卡奇则依赖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是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曾师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 ,后又师承多人并注重汲取先哲们的优秀思想成果。在 2 0世纪众多的人类命运解释者中 ,他以其“勇于批判和富有理想精神”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化批判理论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 ,关注人的存在和人的命运 ,致力于批判和超越现代人的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 ,有其独特的见解和不可忽视的理论地位。对马尔库塞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的主要有卢卡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   1 对卢卡奇物化理论的继承和批判马尔库塞从事理论研究 ,有着明确的目的 ,这就…  相似文献   

10.
李湫杰 《学理论》2014,(1):38-39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是从异化现象或物化现象的角度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并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和商品拜物教现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但在概念内涵、产生根源和扬弃途径等方面,二者还是有着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姚天宇 《学理论》2014,(20):34-36
卢卡奇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大量物化现象的描述,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真实生存境遇;他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提出了物化理论,即人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成了对自己来说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他以此呼吁揭开物化这层对人心灵造成摧残与迫害的虚伪面纱,恢复辩证法的总体性原则,实现人的主客体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肖红玮  屈常睿 《学理论》2012,(30):47-48
1923年匈牙利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卢卡奇用德文发表了被公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形成及其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卢卡奇提出了著名的"物化"理论,引起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广泛而又激烈的争议。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物化"、"总体性"理论入手,从而浅析其重要意义和当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整体性思想是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重点阐述的内容,是他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经历了从形式的整体到历史的整体再到革命的整体的深化过程。其主要特征有:整体性是具体性与历史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整体性是革命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整体性是乌托邦情怀与关怀人的统一。卢卡奇的整体性思想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匈牙利学者卢卡奇在其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系统地阐述了阶级意识在历史进步与当代社会有效发展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及意义。作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延续与发展,卢卡奇基于阶级意识的视角来消解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让社会主义及共产党人将阶级意识形成一种道义的力量。从对卢卡奇阶级意识下的物化对人的生活状况的影响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论述与分析。人所处的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经济、政治与文化思想层面多角度的被技术物化,深刻剖析意识形态的同时又消解解放人的思想才能解放人的社会这一论点,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青年卢卡奇早期是从事文学批评理论研究的,应该说是在属于文学艺术内的形而上学之内来思考问题的。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这部著作中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历史辩证法"。因此,当卢卡奇转向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时候,不能不带有他在早期文学批评理论当中所形成的浪漫主义倾向。卢卡奇的这种浪漫主义倾向却恰好在某种意义上迎合了马克思哲学的本意。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的自由解放的生存状态,不能没有这种浪漫主义倾向作为最高的"支撑"。可以说,卢卡奇是第一个把浪漫主义因素引入到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之中的。因此,在他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当中,不能忽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批判理论是从马克思到法兰克福学派一脉相承的哲学理念。这一理论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经济学—哲学—社会主义批判;卢卡奇等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以物化与主体性为核心的批判理念;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纲领的批判理论。批判理论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者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基本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17.
张妍 《学理论》2012,(27):12-13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提出了物化和总体性两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范畴.在卢卡奇看来,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其非常大的一个缺陷就是造成主客二分,使无产阶级被物化,从而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意识.因此,卢卡奇认为,人们必须运用主客体相互作用、二者统一的总体性辩证方法来克服物化这一现象,希望通过总体性唤醒无产阶级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和热情,从而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体现在对现代性批判的基本原则确立。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是沿着“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展开的,其基本原则是资本统治的“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卢卡奇对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体现在“继往”和“开来”两个方面:“继往”即呈现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维度,“开来”即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基本定向。  相似文献   

19.
卢卡奇从批判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出发,把马克思的辩证法理解为批判和改造资本主义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的社会辩证法或历史辩证法。他把总体性作为历史辩证法的核心要素,并通过总体性将历史、现实、实践融合于主客体统一的历史辩证法中。这种对辩证法新阐释的重要意义在于:辩证法不再是自然的变化规律,而成为与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阐述了工业化社会中人的物化理论,卢卡奇认为物化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层面上,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消除物化的唯一途径是恢复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物化理论对批判资本主义本质,促进人的自由解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