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艳 《学理论》2012,(28):56-57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史。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核心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但又是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而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苏俄形态"向"延安形态"的转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指导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工作,在坚定理论自信中,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认真而深刻地反省、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需要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命题的深层意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围绕"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深入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国学热、读经热的今天,人们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显得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就哲学来看,这种情况本身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后,尽管获得了新的理论形态,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上还存在着困难性;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保持主流形态的地位,不能也不可能脱离开中国传统文化。这里,不仅有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传统与传统文化的问题、对中国化命题内涵本身的反思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寻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传统的结合点,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真正获得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为此,本期专门组织了以下四篇文章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理论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系统而完整的法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法的一般性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原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深刻领会、成功运用并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精神要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将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5.
政治哲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无疑会波及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作为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的灵魂和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相适应的哲学理论变革,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为积极回应现实生活和理论研究提出的挑战,必须构建一种适应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这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使命。构建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维度的努力体现在理念、诉求、向度三个方面。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理念体现在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指导;当代中国政治哲学诉求体现在实现公共性的建设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向度体现在实现"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夹缝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存在两个重大不足。其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研究不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上分歧严重;其二是有脱离生活实际的倾向,远远没有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有“经院化、贵族化”的趋势。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市场经济带来的中国人的“单向度化”。从两个方面制约了哲学家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这是形成上述不足的重要原因。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路在创新。为此必须加强对马克思思格斯哲学原著的研究。必须下决心面对生活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思想来认识和改造中国,并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与创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重新审视并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对于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萍 《理论视野》2009,(1):16-18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有,那么,它的普遍性具有什么样的品格?这些问题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其一,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自己原生的哲学形态?如果有,那么,这个原生形态是怎样的?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李维武 《理论视野》2008,(12):14-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存在着一个有待认真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后,往往仍然只是被看作一种“在中国的哲学”,而不是一种“中国的哲学”。也就是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在中国产生影响、得到发展的外来哲学,而没有转化为一种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今天人们经常谈论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不是“中国的哲学”的一个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0.
《实践论》、《矛盾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主要载体;邓小平哲学与毛泽东哲学,同属于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又一个指导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Changing Chinese     
Betty Lee Sung 《Society》1977,14(6):44-49
  相似文献   

12.
於华 《学理论》2010,(14):9-11
民主既是普适的又是特殊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自己的中国特色:其本质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原则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基本保障是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3.
14.
意识形态是维护现行秩序的思想体系。汉文化的意识形态传统是以天人合一为哲学概括的再生产两极性的知识霸权 ,在社会实践中隐喻与象征地形成惟一的凌驾在社会之上的神圣者、超越者、独裁者对他人的统治。汉语言是一种不同于印欧语系诸语言的语用定向的语言 ,它的语义结构、语法结构、逻辑结构均依据言说者的意图而定 ,言说者系凌驾在语言之上的神秘者、支配者、操纵者。于是 ,汉语言与汉文化在意识形态的中介作用下同构。这彻底颠覆了洪堡特以来关于语言不是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5.
16.
Public Choice - The emergence of China as a major development partner requires a re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donor–recipient dynamics. In addition to adopting new rhetoric like...  相似文献   

17.
Lu Peng 《The Pacific Review》2019,32(2):150-167
The Chinese School Movement, which aims to create a Chines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has developed over the last 30 years. It is usually portrayed as an ongoing effort by Chinese scholars to provide a theory that accounts for anomalies within Western IR theories. Despite its academic potential, the movement has made extremely slow progress in theory building. This slow progress is attributed to the prevalence of the Sino-centrism in Chinese IR which assumes the superiority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knowledge making and evaluation. This epistemological tradition rises, falls, and resurges in Chinese IR disciplinary history and finds its latest expression in the Chinese School Movement, which turns it into a pseudo-scientific enterprise. Under its influence, the Chinese School Movement is constantly applauded by Chinese IR scholars despite the difficulty in yielding scientific output. The most urgent task for Chinese scholars is therefore not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Sino-centrism tradition by searching for a unique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ut to deconstruct it for bet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R scholars.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国民群体意识是“内聚”还是“内耗”,中华民族凝聚力强还是弱,这是一个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通过群体交互行为的交叉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强,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是一个基本结论,但其作为社会整合的条件是脆弱的,它依靠的是外在的压力和内部绝对权威的刚性统治,只要外在压力一解除,绝对权威一辞世,动乱就有可能到来,权威和动乱构成平衡社会发展的两个砝码。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