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新时代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中明晰价值定位、构建完备体系、探索基本进路。就价值定位而言,既要在历史传承和现实需求中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又要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框架中把握协商民主的发展目标;就体系构建而言,要从广泛多层制度化切入,统筹推进七大协商的协商民主体系,并通过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体系提供制度支撑;就基本进路而言,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展现专门协商机构在协商民主中的独特优势与示范效应,搭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其本质是协商式参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协商式参与成长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式参与不仅是全过程人民民主链条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具有丰富实践样态,呈现为一种泛在、高频、常态化运作的民主政治形态,贯穿耦合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中。立足中国实践,沿着协商路径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在协商式参与中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增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能力、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生态、降低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成本,朝着人民合法权益深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功能强化和民主绩效帕累托最优的目标迈进,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中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它不仅是对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中国式民主形态的概括和描述,更是基于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实践、新发展、新要求,从应然与实然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性质、特点和优势等作出的新概括、新提炼和新升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中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结构形态来看,它是一种复合民主,体现为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赋权民主与治理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高度民主与高度集中、目的民主与工具民主等五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这种内在结构形态,构成了其作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22,(1):40-51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关于中国特色人民民主鲜明特质、显著优势与实现形态等方面的集中论述,进一步指明了人民民主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国特色人民民主理论和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思想基础上确立和发展的。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及其深刻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这些重要论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在当代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并在这套制度体系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向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推进。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也是民主制度的一种新形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民主制度基石,具有重大时代意蕴,它丰富了党的宗旨、协商民主、共同富裕的基层治理理论,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通过整合治理力量、扩大事权主体、优化民主程序等方式,创新基层治理的民主实践,能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赋予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中提出,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赋予人民当家作主以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守正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中国式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处理好民主复合结构的各要素关系,发挥合力效应,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改革由“中心”走向“全面”的结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命题,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民主新路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一致性,有机统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并在新时代契合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形成了人民民主的复合结构与合力效应。中国民主政治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就是要处理好民主复合结构的各要素关系,发挥合力效应,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依托于民主集中制的运行载体才能有效展开。为此,需要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和民主集中制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在性质要旨上是契合融通的,在运作过程中是嵌套交叠的,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至关重要的支撑保障。只有自觉地、全面地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制度植根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运作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才能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充实和更加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10.
张瑜  韩升 《理论导刊》2023,(3):70-77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举措。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之间相互契合、内在联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最管用的制度体系、最广泛的民主参与、最大公约数的包容性、最真实的民主赋能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要充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同向协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践行协商民主,拓宽民众有效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社会治理实践下的民生福祉;构建理性规范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引领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统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指引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先进政治文明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强调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内在契合性,为新时代破解中国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和完善“七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焦晓云  张婷 《理论导刊》2023,(1):10-15+35
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源发于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承继于中国共产党探索人民民主的历史经验、形成于满足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崭新实践,其精髓要义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主线,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最全面的基本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主心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主渠道,“五大民主”是主形式。作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不仅切实保障和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向新高度,也为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党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协商民主的确立,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  相似文献   

14.
作为消除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对抗性的高质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多”与“少”的统一,唤醒现代化力量;调适“供”与“需”的张力,维护现代化秩序;协调“权”与“权”的边界,激发现代化效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韧性形成的深层动力。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党—政府—人民”的主体结构、“吸纳—整合—回应”的运行机制和“协商—决策—反馈”的实践程序,克服西方现代化的资本痼疾和制度短板,增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韧性。为应对现代化风险,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韧性,应积极构建适应性、自主性和内聚性的政治体系,塑造回应型、法治型和效能型的治理机制,创设主体、过程和目标要素并联的民主结构。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人民民主进行了新探索和新思考,把人民民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充分结合,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论断,赋予了人民民主更加丰富的理论意蕴、价值意蕴和政治意蕴。新征程上,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突出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鲜活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正瑞 《理论导刊》2023,(8):9-15+64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由对时代问题的把握、概念的提出,到对民主实践的关注、优化方略的构建,再到对民主理论的发展、真谛的阐释,始终彰显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实践品格和高度的理论自觉主体性方法论。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超越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服务于少数剥削阶级统治的民主悖论,坚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精髓、制度精益与价值精华,蕴含着深厚的广泛为基、真实为本、管用为用的马克思主义超越性方法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是新的历史征程中,凝民心、汇民智、聚民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和人民美好生活期待的客观需求,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方法论遵循。  相似文献   

17.
吴先宁 《团结》2014,(1):43-46
十八大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并把大力发展协商民主,作为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等多项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阐明“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并在拓宽渠道,完善制度,深化内容,增强实效等方面,对发挥这一优势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立法协商作为我国立法过程的基本程序和重要环节,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应通过制定立法规划、提出立法建议、法律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的立法协商得以充分展现,通过人民政协、人民团体参与立法协商的形式得以有效彰显。立法协商还需要在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发挥人大主导作用、突出人民政协参与优势、推进立法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加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钟晓渝 《团结》2012,(6):40-4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一论述不仅指出了协商民主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发展方向.对于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协商民主的论述,我认为.进一步推进协商民主发展的关键是将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抓手,保障和改善民生离不开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蕴含着“以民主促民生”的价值导向逻辑。所谓以民主促民生,即是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西式民主的优势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选举聚合民生需求偏好,以民主协商制定民生公共政策,以民主监督推进民生政策有力执行,以民主立法为民生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把民主机制贯穿于民生建设全过程,有助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民生建设,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民主链条,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民生建设绩效,不断推动以民主促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