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川川  孙洲 《理论探讨》2022,(3):118-124
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党执政合法性的巩固、国家总体安全的维护以及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因此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实践中,需要在厘清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中防控主体、防控内容、防控技术和防控制度等结构要素的基础上,审慎谋划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实践进路。具言之,提升主体意识、加强内容建设、创新技术规制、强化制度威力等是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作为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最大的风险源点。由此,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也必然成为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内容。要常观大势、常思大局,立足国家安全、政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高度把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重要价值所在。面对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来的技术逻辑下的权力风险、精准推荐下的算法风险、数据迷失下的价值风险,必须重视创新以增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主导权与话语权、提高能力以激发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健全机制以打造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安全网和保障网,从而有效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维护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政权安全。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反映并代表国家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念系统,其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面对现实生活中多元化社会思潮的纷争以及由此带来的冲击,要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就必须从捍卫国家政权安全与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着重从提升党建质量、紧扣中心工作、改善网络治理、坚持价值引领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构筑新时代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网络文化交往中,文化商品的泛滥、文化权力的滥用,导致了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蔓延,威胁着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为此,要加强网络文化交流中的风险预警,制定网络文化冲突中的攻防策略,重视无形较量,灵活运用信息进攻与信息防御两种战术,不断提高国家信息攻防能力。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斗争形势进一步复杂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技术优势.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意识形态领域是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安全关乎全局,是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意识形态安全形势在与国际形势和社会转型的链接中不断发展变动,当前,我国发展进入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态势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视治国理政全局,科学标识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定位,深刻洞察意识形态安全态势的变化向度和未来走向,为新形势下进一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思想指引和实践遵循。新时代,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积极探索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着力点,构建牢固的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从而为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7.
史献芝  尹潇 《理论探讨》2023,(2):94-102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空结构中,意识形态领域中或隐或显的风险挑战也陡然增多增强。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是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系统论视域中看,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本质上其实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包含防控的主体、目标、场域、技术手段和外在支持等结构性要素,呈现出鲜明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等内在特质。学界应秉承宽广的学术视界和问题导向的研究意识,挣脱那种单向度的因果决定论和仅仅着眼局部的传统的线性思维和分析方法,依循非线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方法,科学建构和锚定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控的分析框架和实践进路,显然是一件极具时代质感和现实意义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弹幕文化作为当今网络社交文化的重要形式,深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也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然而,弹幕文化在纷乱繁杂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往往会产生过度娱乐化、情感复杂化、绝对自由化的倾向,容易引起主流意识形态被冲击消解、被边缘化及传播风险加剧等问题。为此,应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治疗"与加强网络监管来强化弹幕文化的形态规范;优化主流意识形态输出形式与加大对不良社会思潮批判来提升弹幕文化的生成质量;推动网络资源的优质化与对弹幕参与群体价值培育来净化弹幕文化的生态环境,主动引领弹幕文化走向常态化、健康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郭强  刘晓研 《理论探讨》2023,(3):99-104
随着个性化推荐系统等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信息传播范式革命,网络虚拟场域已经成为意识形态争夺的最前沿。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博弈从未停歇,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维系社会秩序、形塑网民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多元交互性、斗争复杂性视角审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通过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加快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方式推动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0)
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络空间这个新战场上,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当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主流意识形态遭受严重冲击、网络防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网民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提出从网络内容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加强技术防护、完善制度规范、提升网民素质多个维度着手全面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体现为党在网络意识形态上的权威,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对于引领网络社会思潮、强化政治制度合法性认同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至关重要。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双重结构,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技术性与阶级性相融合、虚拟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灌输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特征。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构建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领、信息技术为引擎、信息素养提升为内核、工作责任落实为保证的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机制,以有效应对网络信息化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让网络空间充盈主旋律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科学论断,界定了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建构性要求。同心圆论断与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论题交集,既彰显了同心圆论断的开放性与生命力,又凸显了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紧迫性和趋向性。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根源,在于意识形态、网络和社会存在负面因素的立体叠加和混合强化,以及内隐的网络意识形态向心力减弱和离心力“高势”。应该运用同心圆理念和方法,把握“圆心、核心圈、圈层、力道”的全要素解析和结构性实践,不失为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的一条现实进路。  相似文献   

13.
国际局势“东升西降”历史趋势日趋凸显,但“西强我弱”的网络格局仍没有完全改变。美国凭借其在网络技术、网络信息、网络管理等方面的超强实力,依托其在话语语言、媒介载体、网络文化等方面的丰富资源,对我国进行网络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对此,我们要着眼战略竞争时代历史发展大势,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从创新理念、完善领导、引导舆论、夯实技术等方面积极作为,确保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从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重要论述来看,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风险在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同作用下呈现出多源性与联动性交织的整体性特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利益要求,也就成为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主要方法与关键环节,从而达到凝聚民心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的意识形态工作目的。意识形态风险的整体性特点也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整体性,即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需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谋划意识形态工作策略,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实效,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统合意识形态安全与其他安全,建构起意识形态工作总体格局。这就形成了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重要论述“怎么认识—怎么处理—怎么做好”的整体性逻辑理路,充分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结合的意识形态工作特点,对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叠变表现为各种思想风险、价值风险与文化风险的交叠共振,它们往往由内生因素与外生因素共同推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叠变的技术性生成源于网络空间的一系列架构特征,社会性生成则与网络社会的内部组织特征与外部环境生态紧密关联。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治理,既要进行技术创新,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化解的物质基础,完善机制,提供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化解的制度保障;也要进行人才队伍建设,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化解提供力量支持,形成治理合力。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较量逐步向网络空间延伸,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日益成为国家意识形态构建中的重要一环。深刻分析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和主要成因,提升境外网络空间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切实维护网上政治安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徐勇 《学理论》2023,(1):43-45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中之重。统一战线和意识形态工作紧密关联,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中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十分必要。统一战线为壮大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提供力量来源,为丰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提供理论创新源泉和主题创生素材,为创新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方式大众化、时代化、国际化表达提供思路,为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载体平台协作、资源整合、主体责任压实等工作提供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8.
民粹主义之"民"与人民存在重大分野,打着"民"的旗号却并不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是它无法走出的悖论。民粹主义思潮的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以虚幻不实的"民"之主张形成意识形态迷障、以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干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依附性的思想内核加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意识形态真相,从指导思想、政治认同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成挑战。当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构筑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防线,提升社会成员对民粹主义的鉴别和批判能力,以应对民粹主义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网络文化交往中,文化商品的泛滥,文化权力的滥用,导致西方中心主义意识形态的蔓延,威胁着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为此,要加强网络文化交流中的风险预警,制定网络文化冲突中的攻防策略,重视无形较量,灵活运用信息进攻与信息防御两种战术,强化国家信息攻击力。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和网民数量的激增致使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复杂性明显增加、对抗性持续增强,舆论影响力愈发强大。“狂热追捧”“千夫所指”“道德审判”“道德绑架”“口诛笔伐”“人肉搜索”“舆论反转”“情绪反转”等网络极端行为层出不穷,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挤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空间,抢占主流意识形态发声先机,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认同,成为危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领力为主方向,不断优化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内容供给,放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声量,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空间,瞄准“群体极化”、打破“群体盲从”、狙击“网络恶语”,全面赋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破壁入圈”,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