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2011年国际金融持续震荡将成为新常态,5大风险威胁经济增长;不过,宏观监管更为审慎、经济与金融运行积极因素增多,再度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态的变化和发展,民间金融、地下钱庄、互联网金融以及层出不穷的新业务游离在现有监管机制之外,金融消费者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本文提出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四维"监管机制:运用适应性监管理念,实现金融消费者风险忍受度与实际面临风险的匹配;运用包容性监管理念,使得金融创新较好地被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从功能性监管角度,对现有的监管机构进行整合;从全程性监管角度,完善监管流程及模式。  相似文献   

3.
巫利娟 《学理论》2013,(17):90-91
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制度还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面对金融国际化、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等对我国金融监管发起巨大挑战,我国的这种分业监管模式是否适应如今金融领域的发展?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是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各方力量妥协的结果,其在保护投资者、监管体系改革、防范系统风险以及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等方面推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尤其是对金融监管体系的改进,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金融风险产生的路径,并在介绍美、英等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实现金融安全的具体对策。由于"规则空白""中介脱离""监管缺位""基建落后"等四个原因,导致互联网金融出现了行业主体风险、投资主体风险、监管失灵风险和信息安全风险。为了克服这些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美、英等发达国家实行了改革监管体制、转换监管模式和增强消费者保护的措施。为了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应该采取完善相关法规、改革监管体制、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并明确指出从"补短板"入手。从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趋势看,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构建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要从以下方面补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补"统一监管"的短板;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以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短板;加强行为监管,以补"双峰"监管理念的短板;强化功能监管,以补"机构监管"的短板。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金融市场化改革双重力量的驱动下,中国的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和互联互通的金融体系。由于各部门之间的金融联系越来越多,就增加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要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风险,中国的监管当局应进一步加强内部协调,建立更加便捷的信息收集和共享机制。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该委员会的基本出发点是构建基于消费者保护的金融监管框架,工作的重点是要保证市场之间、产品之间、产品与市场之间监管的无缝连接,建立起逆周期风险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市场参与广泛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其突破传统投融资方式的低成本投入、高效便捷和重视顾客体验的特征使其迅速占领金融市场。众筹模式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兴事物,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除传统投融资风险外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等一系列复杂性风险。目前,互联网金融视域下众筹模式的实践发展已远远先于理论研究,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情境的互联网金融众筹模式的监管路径和政策是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2013年开始逐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维持在7%左右,与之前长达10年8%以上经济增速相比,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速下行阶段。在此阶段,增强金融风险防范和风险预警能力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内容。我国面临经济增速下行条件下由于房地产持续低迷、不良贷款增加、股市波动以及金融开放等因素所导致的金融风险,必须构建超前、合理、信息充分、国际趋同的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金融稳定指数,同时也应从信用评价、宏微观审慎监管、风险防范和预警信息共享等多方面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朱哲  陈诗 《理论探讨》2023,(1):156-161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商业和金融体系,是践行新金融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可助力高质量发展,如移动支付重构了商业形态,改善了产业结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区块链及大数据技术重构了信用体系,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快速的创新和发展也带来数据安全、头部企业数字权力膨胀、底层及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可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发挥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祥军 《理论探讨》2020,(3):110-115
中小银行既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领域。当前,我国中小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面临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中小银行的风险生成主要包括过于依赖同业负债及资产性投资收入导致流动性风险、风险预估不足和风控能力较弱导致信用风险、治理机制不健全和缺乏有效监管导致治理风险等三个方面。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和完善政策、明确经营定位、加强金融科技创新、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推动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协同完善等方面,构建我国中小银行可持续稳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吴晓明 《理论探讨》2020,(5):110-114
数字化金融主要通过精准画像机制、供给侧竞争机制和智能风控机制形成用户的信用资本,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并激励中小企业优化经营效率,在提高资金供需双方的信任度与匹配度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由于局部领域存在较高风险、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较为滞后以及科技融入的层次较低,导致数字化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功能无法有效发挥,要从加强高风险领域监管、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和深化金融科技深层次融合等三个角度采取切实对策,以充分发挥数字化金融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的政府监管存在治理深度与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失衡与错位的问题,即监管政策应用中出现的对重大风险轻微处置、对轻微风险严苛规制的现象,这会导致政策实施的低效,不利于发展与安全的统筹,甚至诱发外延风险,带来社会问题。为把握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与风险治理的内在逻辑,以需求溢出理论为观察视角,构建“公共风险—治理深度—监管效能”分析框架,并结合T市开展“包容审慎监管”的案例,依照差异化的事故风险定位监管深度,形成“审慎—包容”两种治理深度不同的监管政策,同时推行监管效能的内部调适政策,在安全生产的同时,也对执法措施冲击群体利益的公共风险予以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13.
前海自贸区创新建设的主体之一是金融创新,然而金融创新同时也意味着金融业的市场化、自由化与国际化之路,这会叠加金融风险甚至衍生金融危机,因此需要兼顾前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对矛盾统一体。要平衡前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关系,使二者协调稳定发展,可以分"三个阶段"做好政策的顶层设计:前海自贸区建设初期,应以适度监管为原则、金融创新为主体,做大做强金融企业为目标;前海自贸区建设成长期,应出台"一事一策"的差异化监管措施条例,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主;前海自贸区建设成熟期,应以立法形式建立前海自贸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动态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行业之间相互渗透,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传统金融之外非常重要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及新兴业态,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国互联网金融实践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理论体系不够成熟,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领域不确定性增加、美元霸权继续和发达国家"去中国化"排挤、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滞后和传统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式微等,都给人民币国际化顺利推进带来严峻挑战。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和美元困境的加剧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并且RCEP的签署和新兴数字货币的出现也为人民币走向世界以及国际货币格局重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遵循市场化、渐进化和稳定化基本路径,从扩大人民币真实需求、推动国内资本项目改革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做好应对。  相似文献   

16.
网络公益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借"公益之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事件,凸显了当前我国网络公益发展过程中公益资源稀缺、公益价值弱化、公益监管不力、信任风险变大等瓶颈问题。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公益资源稀缺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同时公益模式转型中网络公益的突变式创新、制度供给滞后、信任纽带关系断裂等结构性原因和参与主体逐利本性等非结构性原因,共同造成了网络公益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些瓶颈问题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在促进公益资源"蛋糕"越做越大的同时,创新网络公益治理模式,推进网络公益的社群自治;加大网络公益基本规范、引导性规范等制度供给,加快法治化进程,厘清网络公益创新边界;加强网络公益信任技术、监管技术、内容技术创新应用,构建网络公益发展技术支持体系,营造健康繁荣的公益文化。  相似文献   

17.
金融在助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满足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降低信息成本,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规避、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手段和渠道。我国科技与金融结合中存在着理论探索欠缺,科技金融主体不清,科技金融创新没有系统性,缺乏稳定的制度保障措施,相关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在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效结合的工作中,除要重视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之外,当前还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工作: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重视发展和壮大创业投资规模;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优化科技金融环境;加快培养高层次科技金融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特别是中小微实体企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金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金融科技与开放银行方兴未艾,银行业严监管步入常态化,中小商业银行既迎来了金融创新的新机遇,也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今天,为实现中小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其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要抓住金融科技发展的机会,在严监管形势下实现合规转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以P2P网贷行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出现井喷式发展,其作为草根金融的功能日益得到强化。然而,以P2P公司为代表的草根金融在"野蛮生长"的同时,却陷入了"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之"三无"境地,P2P网贷诈骗案件频发、平台关门倒闭已成为当前我国P2P网贷行业之常态。纵观当下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征信体系难以与人民银行相对接,导致其自身征信系统脆弱,这是我国P2P网贷发展的核心障碍;其二,行业道德风险成为互联网P2P网贷平台交易的主要风险;其三,P2P行业监管的法律文本缺失,导致非法集资、金融欺诈等现象频发。为此,要构建P2P网贷征信系统,引入互联网交易诚信借贷机制;强化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身份认证,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实行互联网金融分类监管等,以强化互联网金融作为草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凸显期,这两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加剧了社会转型的风险,也对国家推进互联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缺失、预警处置机制虚置、正面引导不力、信息失控失真、预防和应对无措等问题,要以动态化治理的理念为指引,突破传统治理模式的路径依赖,克服"官僚独白式"的话语结构,积极转变舆情危机治理思路,整合监管力量和加强队伍建设,创新舆情治理的技术和工具,探寻符合国情的法治化治网之路。同时,要响应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环境变迁,探索"互联网+政务"的治理模式,促进和优化"多中心治理"格局,增强"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互动合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网环境,共创和谐理性的网络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