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法叶特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从1789年大革命爆发,到1830年7月革命胜利,在40余年中,拉法叶特始终如一地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君主制,主张以资产阶级的宪法限制王权、神权和贵族特权,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他的这一政治主张,是当时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共同政治要求,是符合当时法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他的政治立场,也因此应予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2.
人权问题最初起源于对人的基本权力和自由的保护,它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的,目的在反对中世纪的神权以及封建贵族、僧侣的特权。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天赋人权”思想的大力宣扬,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人权的发展一般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以前时期。如  相似文献   

3.
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明确规定了封建等级特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封建等级特权,主要决定于特权阶层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或者在政权中官品的高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产生以后,其私有制经济基础比奴隶制时期的经济基础更加完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严密。大小地主反映在政治上有皇帝,宗室贵族、将相功臣、上下官吏,组成等级森严的统治阶级内部结构劳动人民根据其不同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也被划分成许多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人权理论展开了初步的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人权的概念 1.人权概念的产生。研究者普遍认为,人权概念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因为16至17世纪期间,在西欧各国经济中资本主义成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维护君主专制的“君权神授”的思想理论,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争取政治解放的枷锁,于是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在反对君主专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斗争中,力图抹掉封建制度的神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理论品质,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结果,是实践并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完善与发展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社会状况,分析资本主义的本质,发现并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  相似文献   

6.
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把当时落后的中国带人了历史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囿于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人们一时间还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于是对改革的种种非议接踵而来,改革到底是发展社会主义还是在搞资本主义的议论甚嚣尘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开始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引发了其他领域的变革。其中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就是引人注目的一场运动。它不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德才兼具的知识女性群体,而且开启了对男女教育平等权的追求,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肇起是教会女学。鸦片战争后,随着香港割让,五口通商,大批外国传教士入华,他们获取在华传教办学的特权。各种传教团体在中国沿海地区相继创办各类教会学校,而且是从女子学校开始。1835年9月39日美国公理会传教士郭士立夫人(Mrs.Gutglaff)在澳门设立女塾,…  相似文献   

8.
人权的概念最早是资产阶级为了反对神权和贵族、僧侣特权,发展资本主义,于17、18世纪提出的,人权被认为是人的天赋的、基本的和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国在加强人权保护保护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体现了中国在加强人权保护方面的决心。但是,由于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基础的限制,我国的人权保护也确有一些缺憾。这虽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避免的,但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实际行动,使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全面迈上法制化轨道。本文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特权"现象的存在对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构成了侵犯和破坏,其道德杀伤力极大,社会危害性极强,是一颗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毒瘤"。建党95年来,党在"反对特权"上,可以划分为执政前和执政后两个阶段。执政前"反对特权"是为了彰显政治本色、实现凝心聚力和夺取国家政权,为劳苦大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上求翻身解放,赢得人格尊严,享受天赋人权,构建各阶层权利平等的社会关系;执政后"反对特权"则是为了巩固政权,实现政治清明,增进人民福祉,推动文明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当下,"反对特权"现象,要打造防治"特权"的制度之笼,优化防治"特权"的文化生态,厉行防治"特权"的民主法治,深化防治"特权"的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历史上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在传统与现代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民国初年的经济立法成效不俗,是中国经济法的起源完善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民国初年的经济法制建设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果,对建立和维持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今的相关立法活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消费社会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对消费文化的关注。消费文化的形成,与构成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欧洲人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消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商品经济助长了这种传播的势头。当今社会,消费文化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在中产阶级中也已经广泛流传,并且大有向平民渗透之势。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乱世绽放的文景"。按照价值观划分,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百家争鸣"的活跃无一不同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凸显"百家争鸣"历史经验的现实意义:强化"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指导地位,反对"以君为本"的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资为本"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运行时,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地位、实质所在、具体内容、表现形式、消灭途径等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存在的资本特权现象和关系进行了探索,并获得了一些理论成果。具体为:资本的逻辑悖论造成了资本特权的二重性;资本特权是整个资本的持有者平等地压制全体劳动者的特权;资本特权体现为资产阶级凭借资本支配一切领域的权利或权力;资本特权是以消灭阶级特权、实现抽象的自由平等的形式出现的,具有虚伪和欺骗性;资本特权的彻底根除取决于以资本为中心的占有方式和运行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重温经典不忘初心——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四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开始发生变化,长久以来形成的东、西方发展格局,开始倾斜。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一系列巨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西方的崛起。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中出现的商人阶级开始崛起,通过一系列革命,全面改变了当时的封建主义生产方式,他们用一种全新的资源、人力的配置方式取代了旧的,开辟了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在马克思、恩格斯代表作《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指出无产阶级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带领全人类进入到自由王国之中。本文在《宣言》诞生170周年之际,对《宣言》的过去、现在、未来进行阐释,并根据《宣言》的精神,结合当今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现状,对未来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作风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领导干部享受特权,反对特权就像是一根红线始终贯穿于毛泽东作风建设思想中。毛泽东提出了反对领导干部特权化的具体举措,包括身先示范、反对特权化,加强教育、抵制特权化,从严整治、消灭特权化,完善制度、防范特权化。毛泽东反对特权化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当前反特权必须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教育,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历史观以抽象的人性论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起过进步作用。但这种以不变的人性为历史出发点和历史主体的解释模式,其本质是唯心史观和超阶级的价值普遍主义。对人道主义历史观的解读,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国际社会中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预之虚伪本质。  相似文献   

17.
史学家通常把公元 5世纪到公元 17世纪称为中世纪。这是一个被人视为黑暗的时代。在这个时期 ,教会无所不在 ,宗教无孔不入。教会采取野蛮的手段强行灌输和推行宗教蒙昧主义 ,信仰高于一切 ,理性服从信仰。没有多少道理可讲 ,人性被粗暴地践踏着。协迫、贪婪、狭隘、无知 ,家族野心和满足现状等腐化堕落的因素在欧洲弥漫。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冲突 ,纷繁复杂。到了 14世纪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体制便开始日见衰败下来 ,社会动荡不安。欧洲各国四分五裂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如 :英法百年战争 )、国家内部的纷争 (如 :英国玫瑰战争 )接连不断 ,此伏…  相似文献   

18.
"群众性政党"的目标,出于共产国际四大。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 时期,党的力量和影响都不大,因而遭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轻视,反对将中国共产党建 设成群众性的政党,并把中国革命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身上。中共四大根据建设群众性政 党的目标,加强了党的建设,使党开始走上群众性政党的道路。"五卅"运动的成功,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政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共同富裕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坚定的拥护者和继承者,以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指导,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引领人民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关思想理论,为新时代新理念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石,提供了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权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与保障措施。反对自证其罪特权强调控辩双方的平等 ,体现的是程序公正观。反对自证其罪特权使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的人权保护获得了空前提高。我国设立的反对自证其罪特权应有若干例外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