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郁 《今日海南》2014,(1):37-38
古代海南素有“蛮夷之地”之称,但随着西汉以来儋耳、珠崖两郡的设立和店代以后备朝代犯事宦官贬谪至琼带来了中原文化,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宋、明、清三代,海南文化曾一度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海南古代文明,具有阜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古代海南素有"蛮夷之地"之称,但随着西汉以来儋耳、珠崖两郡的设立和唐代以后各朝代犯事宦官贬谪至琼带来了中原文化,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宋、明、清三代,海南文化曾一度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海南古代文明,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叶舟 《今日海南》2005,(3):44-44
据记载,元符二年(1099),琼山姜唐佐赴儋州拜师,苏东坡书“沧海何尝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相赠。崇宁二年(1103),姜广州乡试得中,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于是有人据此而论,海南文化的“破天荒”是由苏东坡的教化开始的。其实,苏东坡是海南文化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之前海南并不是文化沙漠;中州学者与本土学子共同努力,使海南赢得了“滨海邹鲁”的美誉;海南文化是移民文化,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西汉首开儋耳、珠崖二郡,中原文化开始传入海南。据史书记载,唐代有韩瑷、王义方、鉴真、韦执谊、皇甫镼、李德裕等过琼;宋代,苏东坡之前有卢多逊、丁…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8,(1)
史实表明,唐代以前海南主流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含有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农耕文化、青铜文化、纺织文化、教育文化、礼仪文化等,而且几乎属于中原文化或汉族文化。从隋代起,随着中原王朝对本岛统治的不断加强,中原文化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5.
蒙乐生 《今日海南》2007,(12):45-45
谈海南文化史,说起个人对海南文化,的贡献,人们常常首推苏东坡的“破天荒”,论及一个朝代的文化发展,众口一词莫不点数大明王朝的“海滨邹鲁”。 说实在的,苏东坡无愧是海南文化的使者。但客观地说,除苏东坡之外,唐代有王义方、韦执谊、李德裕,宋代有李纲、赵鼎、李光、胡诠等朝廷大员也被贬海南。这些饱学官员同时也是文化使者,他们的到来使中原文明的曙光在海南大地初显熹微,海南文化史册从此不断翻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海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在海南历史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历经千年交融汇合积淀而成的结果,在海南的各个发展阶段,无不闪烁着中原文化绚丽的光环。而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海南文化的发展则需要更具多元化与开发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强化文化意识,提高海南整体文化素质,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使文化管理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刘光前  张宁 《新东方》2009,(5):14-18
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主体、客体和介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在旅游活动中已经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旅游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也相当宽泛,凡是旅游活动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文化。三亚南山旅游文化区在发展旅游文化时,非常充分地发掘了历史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因素,又十分敏锐地融入了很多当今风靡全球的新的文化因素。推动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繁荣,头等重要的是保护和发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实现山水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苏轼诗中的“沧海何曾断地脉”和丘浚诗中的“遥从海外数中原”,非常精当地概括了海南文化的特色,即既和中原文化同根同脉不可分割,又因孤悬海外而与众不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更好地保护和发掘海南本土特色文化,将使海南旅游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海南的旅游品位得到提升,也使海南的旅游更具魅力,更具国际吸引力。另一方面,旅游是世界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旅游以文化为根,协和万邦,可以增进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正确的思想方法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国际游客的文化诉求,对世界优秀文化因素进行融合创新,促进海南旅游文化国际化、现代化,使海南的旅游文化更具活力,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海南冼庙     
冼夫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得海南民心的政治家。她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所进行的军事、政治活动遍及南越十几州。然而,冼夫人在正史上却只是有姓无名。但1400多年来,从民间到朝廷,冼夫人备受称颂,被称为冼太夫人、岭南圣母、护国夫人、石龙郡太夫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诚敬夫人、锦伞夫人。冼夫人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文化对海南、岭南,对国内乃至东南亚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称赞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2年2月20日,江泽民主席视察高州冼庙时,盛赞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称冼夫人…  相似文献   

9.
陈绍辉 《长白学刊》2010,(4):151-154
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是长期的、多层次且全方位的,无论是从器物层面还是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看,中原文化都是源,中原文化作为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对楚文化有着主源性的影响,并在一定意义上型塑并规制着楚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0.
张宝明  吴涛 《人民论坛》2014,(2):181-18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自觉的出现,中原文化的根源性日益受到重视,学术界也提出了“中原根文化”的概念.但人们在谈论中原根文化的时候,往往混淆相关概念,对中原根文化的作用认识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中原根文化、中原文化和根亲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原根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适当的辨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河南开展的中原文化港澳行、中部博览会、丁亥年拜祖大典等一系列在海内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活动,都有统一战线工作者的身影,河南统一战线工作为促进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统一战线各界的广泛好评。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怀廉谈起这和谐上,把精力用在关注民生、为民造福上,把智慧用在振兴统战、干好工作上,做到心无旁骛、力不分散。  相似文献   

12.
南越王国(公元前二○四——公元前一一一年),是秦朝边将赵佗于秦亡汉兴之际在我国版图的岭南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岭南地区是古代越族聚居的地方,南越王国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史和古代南方民族关系史上的大事,对于岭南地区越族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就南越王国建立的历史条件,它与中原封建王朝的  相似文献   

13.
海南民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一个细胞,其成份多为平和的、丰富多彩的、传统性的,如汉、黎、苗、回族民俗文化的积淀,既有封建文化的溯源,又有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影响,其多种成份的相互渗透,又使海南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兼容性。汉唐以来,先进的中原文化随汉族移民逐渐传入海南岛,并同黎族文化交融汇合。由于族群的来源比较复杂,人口的迁移期较长呈陆续状态,海南除了苗族和回族之外,黎族和汉族在本民族之间的行为文化、生活习惯、风土习俗、方言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地域性差异,仅黎族的、杞、润、美孚、赛五大方言族群之间,既有共同的民俗文化特质,也存…  相似文献   

14.
海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在海南历史上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历经千年交融汇合积淀而成的结果,在海南的各个发展阶段,无不闪烁着中原文化绚丽的光环。而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海南文化的发展则需要更具多元化与开发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强化文化意识,提高海南整体文化素质,加大对文化的投入,使文化管理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晓沙 《台声》2009,(3):70-73
宋和汉、唐、元、明,清比起来,不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宋朝被后世评价为“弱宋”,为什么高度商业化、百姓富庶的宋朝不是强盛的,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辽、西夏和金这三个偏居西北、却十分了解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角度看待宋朝,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相似文献   

16.
中原文化形成了河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豫商的崛起提供了文化基因。现代豫商则在传承古代豫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草根成长,传承有脉,信用为本,行商无疆”的新豫商精神。第一、二届豫商大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掀起了豫商参与中原崛起的热潮。如今,第三届豫商大会即将拉开惟幕,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豫商将传承先人的光荣与梦想,为实现经济复兴,写下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河南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渊源,台湾人民和中原儿女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史缘相通,台湾的“河洛郎”是历史上三次大迁徙中由河南经福建再到台湾的。历史上有很多在台湾的河南乡亲,如清朝台北知府陈星聚、凤山知县曹谨等,生前身后都享有盛誉。“中原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台湾的“根文化”。  相似文献   

18.
黄莹 《楚天主人》2013,(10):50-52
<正>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楚文化独具特色。与中原文化相比,念祖、忠君、爱国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共有之处,但中原文化偏重礼法,楚文化偏重情感;楚文化中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神合一、力求浪漫之说,与中原文化尚土崇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楚人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一、蛮夷本色——开放楚文化是楚人在长期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形成的,它在初兴起时与中原文化相比,居于从属地位,是处于外围的边缘文化。楚人在文化上与中原同源,楚人的远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原地区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发达的社会经济,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生态。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相互碰撞、吸收、融合,并致力于文化"走出去",构建全国文化高地,促进中原崛起掀开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公元十三至十七世纪,随着格鲁派寺庙领主庄园经济的崛起和元明中央的推崇扶持,藏传佛教不但在西藏发展到全盛时期,而且深入到元明宫廷,以至在全国各地广为传播。伴随藏传佛教的内传,藏族文化也得以与祖国各地广泛交流,不同程度地渗入到蒙、汉、维、上、纳西、普米、撒拉等许多兄弟民族之中,藏族特有的建筑、雕塑、绘画、宗教舞蹈、民间音乐、藏医药、天文历算、藏文及藏族史诗、文学和生活习俗,也传入祖国各地,与中原及各周边兄弟民族文化相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宝库,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